中国古建筑之旅:北京皇宫王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城中设城,中轴对称

城中城之制,起源很早,在春秋时期筑城已广泛采用“内之为城,外之为郭”的方式,形成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城防体系。只是大多数城市依山形地貌而筑并非方城。《周礼·考工记》所记的王城之制,也只是一种体现儒家理想的王城观。真正依王城之制建起来的国都,最为典型的就是明、清北京城,其有四道城墙(第四道只建成半圈),一方套一方,坚固雄伟,方正严整,是其他方形城中城所不及的。

中轴对称之制,是中国古代宫城建筑布局的特点,其内容包括宫廷中轴线与次要建筑对称布局两个问题,与堪舆学中讲求阴阳和合、协调平衡实为一理。它是用于调整重要建筑群与次要建筑群的布局关系,即重要建筑群要位于中轴线上,次要建筑群要建于重要建筑的两侧。历史上的宫城大多位于都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作为城市的主体强调它的尊贵地位。例如,北京故宫的外朝三大殿建筑群与文华殿、武英殿建筑群,在布局上形成左辅右弼之势,后庭三宫与东西六宫的布局,也符合中轴对称之制。

《考工记图》戴震(清)

清代考据学家戴震通过训释,为《周礼·考工记》中的名物绘以相应的示意图,其中的周王城图将城市每面的三座门之间用干道连通,并在城墙内侧设置了一条顺城街。但城内只有纵横六条干道,只形成了“四经四纬”的格局。居中是一块方形宫殿的占地位置,包括宗庙与社稷在内。纵向按三朝、六寝与六宫布置。却没有朝与市的分别,似乎是将后世的“皇城”与宫城混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