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病例13 间断左侧面颊麻木2周,视物模糊2天——多发性硬化
【病例资料】
患儿,男,11岁3个月。间断 左侧面颊麻木2周, 视物模糊2天。
重要提示(采集临床资料时需注意)
◆ 病史
(1)儿童MS多起病急,进展快,病程短,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急性视力下降、肢体无力、共济失调、尿便障碍、感觉障碍(如麻木、瘙痒及痛觉过敏等)、抽搐及急性脑病表现等,还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都要引起重视。在询问病史时尽量全面。
(2)MS有复发-缓解的特点,了解每次发作有无诱因(感染、劳累等),每次治疗、缓解及检查情况,特别是头颅影像学检查的演变十分重要。
病史
入院前2周,患儿无诱因出现左侧面颊麻木感,波及口唇、舌尖,无局部疼痛、肿胀,不伴发热、抽搐、肢体无力等,未予特殊治疗,症状持续5天后自行缓解。入院前2天,无诱因再次出现左侧脸颊麻木,部位、性质、程度同前,伴视物模糊、复视,偶诉头晕、恶心,无发热、呕吐、抽搐、尿便障碍等。否认近期明确感染、劳累等病史。
既往史:本次入院前4个月余,患儿腹泻1天后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麻木,右手五指不能并拢,持物不能,无发热、抽搐、视力下降等。于我住院治疗14天,入院查体发现右下肢跛行,肌力V级,右侧手指不能完全伸展及并拢,呈屈曲状,右手握力低于左侧,右指间力差,右侧鼻唇沟变浅,鼓腮、龇牙不能完成,左侧正常。入院行头颅MRI检查(图1-2-4),提示左侧丘脑、右侧胼胝体压部、膝部、左侧颞枕交界区(视放射区)、右侧额叶、双侧脑室体部周围体部、半卵圆区深部白质内片状、类圆形长T 1长T 2信号。FLAIR压水呈高信号,以双侧半卵圆区分布多,部分病灶长径垂直于侧脑室。DWI相病变处可见异常略高信号。入院考虑MS首发,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天后症状好转,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松治疗1个月后减停。
既往智力、体力发育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
◆ 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呼吸、脉搏、体温及血压)。
(2)颅神经检查十分重要,MS容易累及脑干。
(3)视力障碍注意检查视力、视野及视神经情况,需要到眼科检查。
(4)肢体运动情况、肌力、肌张力,各反射及感觉平面,注意有无偏瘫及脊髓病变。
(5)共济检查及锥外系的运动异常:MS较易累及小脑及基底节。
(6)要结合EDSS残疾评分(见附表),详细检查各个系统体征,包括锥体束、大脑功能、小脑功能、脑干、视觉、感觉、直肠膀胱功能。
体格检查
体温36.5℃,呼吸26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05/70mmHg。神志清,精神反应稍弱,闭目不喜睁眼,双眼球运动灵活,双眼右侧斜视时可见水平眼震,上视时有垂直眼震,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余脑神经检查阴性。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引出,双侧膝腱、跟腱反射活跃,踝阵挛左侧阳性,右侧阴性,左侧巴氏征阳性,右侧阴性。左侧辨距不良,左侧轮替试验较右侧笨拙,余脑膜刺激征、浅反射正常。左侧口角以上皮肤痛觉较对侧敏感,躯干及肢体深浅感觉均正常。心、肺、腹查体无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1)头颅MRI+增强(图1-2-5):与前次相比较,原脑实质内散在多发病变部分吸收,于小脑半球、左侧脑室前角旁、右枕叶等出现新病灶,部分病变于弥散相呈高信号。增强后病变未见明显强化。
(2)脊髓MRI:未见异常信号。
图1-2-4 头颅MRI
FLAIR像颅内多发类圆形异常信号垂直于侧脑室
图1-2-5 头颅MRI
FLAIR相提示原脑实质病灶较前部分吸收,并出现新病灶
(3)脑脊液检查:无色透明,常规及生化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寡克隆区带(OB)阳性,髓鞘碱性蛋白(MBP)及24小时IgG合成率增高,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免疫反应。
(4)视觉诱发电位(VEP):双眼P100潜伏期略延长,波幅缩短。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未见特征性改变。
(5)眼科检查:双侧裸眼视力0.8,视野正常,眼底检查未见视神经萎缩。
(6)血液及脑脊液EB病毒、肠道病毒检测均为阴性。自身抗体及AQP4检测阴性。血尿代谢筛查阴性。
重要提示(辅助检查)
(1)头颅及脊髓MRI检查,对于诊断至关重要,有条件应完善增强MRI。即使临床没有脊髓的症状,脊髓MRI也可发现亚临床的异常,对诊断有提示意义。
(2)脑脊液检查中寡克隆区带(OB)阳性,提示中枢有免疫反应,但非MS特有,但有重要提示作用。
(3)有无视力受累表现均应完善视觉诱发电位(VEP),可协助发现亚临床病灶,有条件可完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视神经轴索损伤。
(4)血中自身抗体、病毒相关检查,以发现相关的感染以及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或排除其他诊断。
【诊断】
1.定性诊断
本患儿有两次临床发作,发作间隔4个月,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视物模糊、复视等,符合MS的时间上多发;头颅影像学两次检查提示新旧病灶共存,符合MS空间上的多发。故临床诊断儿童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分型为复发缓解型。
2.诊断要点
(1)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2-1 [1]见表1。
(2)多发性硬化根据病程进行临床分型,可分为4型 [2]:
1)复发缓解型(RRMS):指多次复发,可有完全缓解或改善后留有后遗症,发作间期没有疾病进展的证据,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EDSS评分;超过85.7%的儿童患者为RRMS,在4型中预后最为乐观。
2)原发进展型(PPMS):指发病后病情呈连续渐进性恶化,偶尔出现一个稳定的阶段或者暂时的轻微改善,无复发缓解的特点。
重要提示(诊断)
(1)发作的定义:患者主观叙述或客观检查发现的,当前或既往发生的CNS急性炎性脱髓鞘时间,持续至少24小时,排除发热或感染所致原有症状的波动。
(2)对于阵发性症状,需要多次发作持续超过24小时才能认定为一次发作。
(3)在确定MS诊断之前,至少有1次发作需要同时存在神经系统检查证据,既往有视觉症状者有视觉诱发电位异常,或者既往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在相应部位有MRI所见的脱髓鞘病灶。
(4)对于首次发作为ADEM样脑病表现的,需要满足儿童MS附加标准 [1]:首次发作为ADEM,应随访出现2次或者2次以上的非ADEM发作或者1次非ADEM发作伴MRI静止病灶进展。
表1-2-1 2010年修订的McDonald诊断标准
续表
3)继发进展型(SPMS):开始为RRMS,然后进入缓慢进展阶段,可伴有或不伴有稳定阶段,偶尔复发或轻微改善。
4)进展复发型(PRMS):发病后病情逐渐进展,间有明确的复发,伴或不伴有完全恢复。
【鉴别诊断】
在诊断MS之前需要仔细与中枢神经系统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管炎及肿瘤等鉴别。最主要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多相播散性脑脊髓膜炎(multiphasic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MDEM)及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相鉴别。
1.ADEM、复发ADEM及MDEM
ADEM是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首次发作,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出现多灶性临床症状,但必须存在表现为行为异常和(或)意识水平减低至嗜睡或昏迷的脑病表现。在起病3个月以内,或者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或停用糖皮质激素1个月以内出现的新的症状或者原有症状的波动都被认为是ADEM首次发作的一部分。复发ADEM是指首次ADEM发作3个月以上出现与首次发作相同的神经系统症状,MRI提示受累部位与首次相同无新病灶出现。MDEM是指首次发作后3个月或者停止激素治疗1个月以上出现新的ADEM样发作,其症状、体征、MRI病灶均与首次不同 [3]。
2.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
本病是同时或先后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上其视神经炎症状较MS重。影像学表现为脊髓MRI受累节段超过3个椎体,脑部病灶多位于第三脑室周围区域(包括下丘脑和丘脑)、侧脑室周围、中脑导水管周围、第四脑室等水通道蛋白aquaporin-4(AQP4)高表达的区域。辅助检查上,血自身免疫性抗体检出率高于MS,脑脊液OB阳性率较MS低,检测血AQP4抗体阳性较为特异,可帮助鉴别。
3.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
是一种与NMDA受体相关性边缘叶脑炎,表现为显著的精神症状、惊厥发作、记忆障碍、意识水平下降,伴发热,常出现低通气,血及脑脊液中可以检测到抗NMDA受体抗体而确诊。
4.其他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线粒体脑病(mitochondrial disease)、脑白质营养不良等,依据头颅MRI可以鉴别。
【治疗及转归】
入院后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20mg/(kg·d)×3天,后剂量阶梯减半,并予支持治疗。第4天起,患儿病情好转,面颊部麻木症状消失,眼部症状较前缓解。住院治疗2周,患儿症状缓解,复查头颅MRI病灶较前吸收,无新出病灶。
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减少精神紧张,避免感染、发热、过度 [4]疲劳等诱因。药物治疗分急性期治疗及缓解期治疗。
1.急性期首选甲泼尼龙,治疗剂量按20~30mg/(kg·d)(最大1g/d),连用3~5天,如病情较轻且患儿临床神经系统功能明显恢复,可直接停用,如病情严重或症状无明显恢复可剂量阶梯减半,每个剂量2~3天,后改泼尼松口服,剂量1~1.5mg(/kg·d),逐渐减停,总疗程不超过3~4周。不推荐激素小剂量长期应用。如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效欠佳,可考虑血浆置换,为1~1.5倍血浆容量,隔日1次,共5~7次。既往多应用丙种球蛋白,但多数研究显示丙种球蛋白无明显疗效,对无法应用激素者,可考虑应用丙种球蛋白,用量为2g/kg分2~5天。
2.缓解期治疗即疾病调节治疗(DMT),我国批准用于成人RRMS和CIS缓解期治疗的β-干扰素(IFN-β)有利比和倍泰龙,但均无儿童适应证。
儿童MS预后与分型相关,RRMS预后好,遗留后遗症少,其他类型预后差。
点评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病变具有时间和(或)空间上的多发性,常有缓解和复发,可同时或相继累及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视神经而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多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以细胞免疫介导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MS起病急,进展快,病程较短,常见症状有急性视力下降、肢体无力、共济失调、尿便障碍、感觉障碍(如麻木、瘙痒及痛觉过敏等)、抽搐及急性脑病表现等,还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其中感觉障碍和视觉异常易被忽视或遗漏,需要引起重视。29%的患儿首次发作为ADEM样脑病表现,需密切随访并复发头颅MRI。儿童MS的预后包括躯体残疾及神经心理,如何减少复发延缓残疾进展是缓解期治疗的目标,也是研究的重点,国内β-干扰素已经在临床中应用并取得效果。MS的预后与分型相关,复发缓解型预后良好。
附表:EDSS评分
EDSS各系统评分标准
续表
续表
(任长红 方 方)
参考文献
[1]Polman CH,Reingold SC,Banwell B,et al.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ultiple sclerosis:2010 revisions to the McDonald criteria.Ann Neurol,2011,69(2):292-302.
[2]Tenembaum S,Chitnis T,Ness J,et al.International Pediatric MS Study Group.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Neurology,2007,68(Suppl):S23-36.
[3]中华医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中国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7):51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