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往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农商

农业八月十日

白起调整秦军布署。

白起率三嬴部十万人守河西大营,赵摎带二十五万人守秦壁垒,司马靳部五万人守韩王山西边北二营,王由带十万人锲入赵军北营与赵军粮山营间建北一营,公孙舌领五万军在米山西重建南一营,白起令吴都带十万秦军在长平南建南二营,守长平南峡谷天井关,防止赵军南下河内郡。又令熊台率十万秦军轮值输运西线军需。

秦军在牛山与西岭之间架起了鹿角,令嬴渠领五万内史郡军把守,广设鹿角,把赵至统领的五万赵军胡骑隔在了丹河西牛山以南。

秦军丹河东五营将赵军韩王山营与粮山营围住,秦军河西大营与河西赵军北营隔河相望,白起站在河西大营中的高架上,他伸出手掌,他觉得河西大营像手掌,而河东五营像五个手指,而赵军南北两营犹如两只蝼蚁。

赵军胡骑攻击牛山与西岭的秦嬴渠部鹿角防线,以油包投掷,又以火箭攻击,一场大火秦军鹿角皆毁,赢渠率部上了西山西坡扎营。赵军胡骑使斜木互撑为架、以木为梁、上置枝条、覆土其上,在丹河、许河搭便桥。

赵军胡骑忽来忽去,或多或少,时时骚扰,只是远攻突袭,胜则追,败则遁。

秦军慑于赵军胡骑骚扰,河西各营都选山扎营,白起也把河西大营移营于西山。

赵军胡骑断了丹河至许河的秦军南线运输水道,舟楫尽被焚毁,长平南秦南二营吴都部不得不组织大军由陆路武装押运粮草至各秦营。河西各营也增加了从长平西线在长平谷地段武装押运军需的后军人数。

秦军在长平的'一民饷三兵'变成了'一民饷一兵'。

赵军在长平种胡瓜、胡豆,藤、叶、果皆可食。

赵军胡骑十余万在丹河流域骚扰秦军各部,掠食两头羊,制羓肉,腌骨酱。秦军部分营寨连喝水都得趁夜去取。秦军步甲对赵军胡骑陷入'战不能胜、胜不能追、败不能逃'的境地。秦军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防守方。

秋雨来了,爹亲娘亲,不如下雨天阴,伤口淋水会死人的,都歇口气。

白起知道赵括不会跑,心安了。

赵括知道速胜秦不智,心安了。

赵括继续雕刻他的长平地势木刻。

夏又冷开铺售肉干给长平百姓,不用钱换,割草来换肉干。赵国商风之盛,可见一斑。

赵括也解禁了战场禁商令。白起却仍只许商贩与秦军后军贸易。

农业八月二日

郑朱派特使赵敢到长平宣扬秦赵议和将成的消息,并证实了秦王稷确在河内郡。

赵敢本欲离营返回邯郫,被白起押送河内,秦王拘于河内郡衙。

半月后,王陵率河内所征二十余万河内秦军从南太行道至东岭,守故关、长平关及百里石长城及隘口。

王龁、司马梗各率十余万秦军从平阳至长平,在长平东北西岭扎营。

赵括的亲兵营三千胡骑又出场了!千面旌旗迎风飘扬,议和罢战的喊声高亢嘹亮。赵括的花旗兵天天围着秦军鸣号敲鼓,冲秦军各营大喊:'秦赵已议和,马上就回家'。

赵括知赵敢来长平是秦王稷使诈,一是拖时间,二是乱军心,才令亲兵营花旗军广而告之秦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赵括花旗兵的呐喊让秦军高兴,也把白起和秦将喊心虚了,加之从咸阳家书中传来秦赵正在议和的风传,诸将纷纷给秦王稷上疏或军报言战。

赵括的方圆阵在丹河东围垣驻扎,起括令赵军两营步甲守而不攻,加紧练习阵法,令赵军胡骑持续骚扰攻击秦军。

白起在等秦骑入长平参战。

赵括要拖一拖,八月秋熟,九月税粮,赵国府库己空,决战宜在秋后,拖至十月,秦军或胜或败,只能撤军。

秦国和赵国不一样,战争不单是将士的战场,也在拼经济国力,主要拼国力。

秦重农抑商,以农为国本。

商鞅变法是重农抑商,想尽一切办法将百姓的上升通道固定到“耕战”上。

一就是尽可能增加耕地,其《垦草令》就是为了增加耕地而下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免(降)税、免(降)徭役,奖励开垦的手段刺激百姓开垦荒地的积极性,尽一切可能开垦国内的荒地,大幅增加秦国可耕地面积。

二就是增加种地积极性,降低土地税收是增加种地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因此商鞅把耕农的税收降至十抽一(赵是十抽二),而且颁布了阶梯纳税法,也就是农民种地越多,纳税比例就越小。所以别以为你不种地就没事了,你不吃饭事小,少纳税事大,秦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尽可能的种地。这一措施是尽可能避免百姓荒废土地,要让耕地最大化利用。而且这种方法有很多,比如处罚那些不好好种地的人、提高农具的效率、不增加开垦荒地的税赋、提高粮食价格、强令百姓分家(家有两个儿子就需要让成年人分出去),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增产。

三就是阻断经商的道路,商鞅禁止商人贩卖粮食、加重商人销售税、禁止百姓经营旅店、商人必须为军队提供军械、加重流动商人的税赋,这一系列的目的就是提高、加重经商的成本,避免老百姓都想着靠经商赚钱。这一切的目的都是让老百姓尽可能走靠农业发家致富的道路,上升通道固定在耕战上面了。而战争是有风险的,但是种地没什么风险,国家一直在给你兜底。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关中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

秦国非常注重农业,是唯一的'牛耕大国',因此国家发展十分迅速,秦国绝对是一个庞然巨物。

长平之战前,秦国府库'粟积如山′。

赵国和秦国不一样。

赵国兴工重商,富甲天下。

赵国农业衰微,地处中原,但赵国土地是中中,秦国土地是上上。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迅速提高,农业发展也飞速提高。农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就会陷入瓶颈,土地质量决定着农业的最高产量,赵国的土地质量不如秦国,赵国没有大肆扩张土地,北扩的云中、雁门、代郡皆以畜牧为主,赵国南部也没有像秦国一样有大规模普及牛耕,农业上越来越落后秦国。

赵国走商多,冶铁发达。'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赵国的农业会出现衰退,因赵国重商,赵国身处中原地带,交通十分便利,出现走商,赵国在商业问题上,首先重视商人,广招外商并给商人的自由发展提供较宽松的环境。对商业进行管理,当时邯郸设有市掾,军官兼管市政,重视之下,广大士民纷纷以经商从贾为时尚。

走街贩卖的商人影响并不是最大的,影响最大的就是'当一个国家的某一领域经济异常繁荣就会导致其他领域经济的衰落'。秦国攻魏、韩、楚皆得地得人的扩张(土地、人口、兵器、农具)、燕齐(五国伐齐,乐毅走赵,田单攻燕)的重建工程,他们都需要铁。铁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赵国是冶铁大国,冶铁是支撑赵国繁荣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冶铁业的繁荣势必会导致其他行业的衰弱,冶铁业的繁荣导致农业衰落成为事实。

赵国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繁荣,代郡是最大的边市,邯郸是最大的商市,赵国粮食一直依赖从别国贸易供应,赵北代郡还贸易各国粮食给胡人。商业经济的比重一天天加大,商业也就繁荣起来。赵国的手工业也比较发达,这直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商业的繁荣。赵国手工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冶铁业的繁荣。邯郸为三大冶铁中心之一,生产出大量的生产农具,手工工具及兵器,赵还能大量使用铁范生产薄壁铸铁器,青铜工艺的高超,已掌握错金、鎏金和镶嵌等技术,并比其他诸侯国要先进一步。特别是赵国的铜镜,铸造精良,美轮美奂。陶器、玉器、石器都技艺精湛。赵国手工业的发达,使其制造出大量手工制品流通于国内及各诸侯国市场,成为重要商品,其中贵族使用的奢侈品如金银器、丝绸、珠玉等装饰品在商品中占很大比重。

赵国发达的交通体系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纵横交错的“午道”和众多地方性交通枢纽。这就为货物的流通和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赵国以邯郸为中心,以分布各地的城市为网点,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其境内分别有纵横南北和横穿东西的三条道路。纵贯赵国南北的三条道路中,最主要的一条道路是以邯郸为中心的南北大道。这条路向北是代郡,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四通八达的交通,才能使赵国“当天下之蹊,商贾错如路,诸侯交于道。”

赵国的土地数量、质量、技术、重视程度皆不如秦国,而且赵国的经济是靠冶铁、走商撑上去的,战争一开,商业经济衰退。但是秦国不一样,秦国的经济主要支撑支柱就是农业,商业占比要稍微小一些,商业衰退带来的影响也比赵国小。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导权,赵国就相对来说要被动一些。而且双方农业发展也不在一个层次,储粮自然也不一样。

民以食为天,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农为国本,而且秦国一直是进口赵国铁的大户,出口粮食给赵国的大户,秦赵战争一开,秦赵贸易中断,赵国的繁荣经济衰退,农业衰微的弊端就出现。

农民据地为生,地不可移,守土积极。商人则携财避灾,不肯上战场送死,无商不奸,跨境大商巨贾则根本没有国家概念,多为逐利卖国者。邯郸郭永、卫地吕不伟、代郡赵括在秦赵战争中照样与秦国做生意。

郭永卖铁给秦军,赵括卖战马给秦军,吕不伟则把宝压在子楚身上。

赵国多金,秦国多粮。

秦国不与赵国贸易粮食,还威胁各国:'与赵贸易粮食者,甚于援军于赵,与秦为敌,秦必击之'。

秦国与赵国最大的区别在于秦王稷啃粟米锅盔,赵王丹吃牛肉大餐。

赵括每年从赵北贡赵王牛三百头,都是养着给赵王和贵族吃的,而在秦国吃牛肉是要杀头的!秦国的牛是用来耕地的,就是秦王稷自己,也就是一年祭祀祖庙时享牺牲一次牛肉罢了。

人和人的差距,看得见的差距都不算大,差距最大在看不透、望不穿、触不到的人心!

赵军武器装备忧于秦军,赵括又使赵军伙食优于秦军,赵军胡混身体素质也优于秦军,赵军兵制优于秦军,赵军骑兵优于秦军。

赵军软胁一是无军可援,二是上党步卒怯战,三是人数少于秦军。

秦军庞大的运输后军占到兵力的一半左右,白起焦急的等待秦骑参战,赵括却不停令赵军军使送来信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