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梁 序
恭讀上諭[1],忳忳[2]以閩廣爲念,務期諧聲、會意,嫺[3]習語音,成遵道[4]之休風,著同文之盛軌,庶於聖人六書垂教之旨不廢,其慮可謂遠大。邇來[5]省會烝烝日上,士人講求官話,預爲將來出仕用,所在皆有。雖南北分腔,而語言則一,但教者苦無善法,故學者每至三五月仍未純熟。非其心不專,實其法不捷也。余丙申自京囘[6],得見彝尊莎先生,人品敦厚,口角[7],字字清厯,視當世之懶怠虛浮名實不稱者大有逕庭。其出所爲正音書,共成五本,業經付梓行世。今閱十載,又欲由博反約[8],撮爲三本,首切音千字文,次話頭,次别俗,學者誠手是書,考求數月,音韻既通,律呂[9]幾徹[10],將《紅樓夢》《官話彙篇》《正音撮要》等書閒有舛漏,亦可以訂正無訛,視俗本相去不啻天淵矣。
吳川學梁作楫謹識
[1] 上諭:指雍正六年(1728)發佈的官方法令。
[2] 忳忳:憂愁的樣子。《楚辭·九章·惜誦》:“申侘傺之煩惑兮,中悶瞀之忳忳。”王逸注:“忳忳,憂貌也。”
[3] 嫺:嫻。
[4] 遵道:遵循正道。这里指遵循正音。
[5] 邇來:近來。
[6] 囘:回。
[7] 口角:指言辭乾淨有力。
[8] 由博反約:出自《孟子·離婁下》“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意思是,有淵博的知識,并可以歸納成簡單而概括的結論。
[9] 律吕:音律。
[10] 徹:彻,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