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生死之间

安于天时

老聃死了,他的好朋友秦失前去凭吊,只见他学着别人一样,长长地哭号了三声,然后出来了。他的这个举动,被老聃的弟子们看到,觉得不可理解,有个弟子就对秦失说:

“您不是先生的朋友吗?”

“是的,是他的朋友。”秦失回答道。

“您既是先生的朋友,却用这种方式凭吊,可以吗?”

“是这样的,刚才来的时候,我以为那些人都是先生的朋友,现在我才清楚他们其实不是的。刚才我进去凭吊,看到有年长的人在痛哭,像是自己的儿子死了;有年少的人在痛哭,像是自己的母亲死了。我想了想才明白了,他们这些人之所以聚集在这儿,在心里一定并不想说却不得不说,不想哭而不得不哭。这就叫逃脱天性而背离真情,忘了天生的禀受,古人把这叫作逃离天然本性的惩罚。先生出生的时候,那是先生适应了天时;现在先生走了,这是顺应了天理。安于天时,顺应天理,喜怒哀乐都不入其心,古人把这种情形叫作天然束缚的解脱!”

背离真性情,学别人的样子,说自己内心不愿意说的话,做不愿做的事情,这在内心一定难受。人们说话,总有一定的场合、一定的对象,这些场合和对象,对说话的人产生了影响,有些是快乐的,如聚会、宴庆;有些是忧伤的,如丧葬、别离;有些是难堪的,如某些窘境、左右为难的;有些是压迫的,如“小人物”见“大人物”、良民遇到强盗。人能否在任何场合都讲真话、实话?恐怕很难。快乐的场合讲真话没有问题,忧伤的场合可能会陪着掉些眼泪,说些“自己也很伤心”的话,难堪的场合可能会“环顾左右而言他”,而在压迫的场合,像赵高“指鹿为马”的时候,说真话就不容易了。但是,无论如何,人说了违心的话,心里一定难受,这就是庄子强调的“天然本性的惩罚”。

生死问题,困扰人的终生,只要有了生命,就会令人想到死亡,这是上天给予每个人的束缚。可是,如果你能够安于天时,顺应天理,就能解开这道束缚。

原文参考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养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