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八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者的话

陈跃红 张 辉

本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庆祝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建所30年周年特刊。

“北大比较所”——大家习惯于使用这个亲切的简称,其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1月的“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1985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时代的机运与北京大学独特而深广的人文底蕴,孕育了这所中国最早的比较文学研究机构。与这个机构联系在一起的,是那些熟悉而闪光的名字——季羡林、杨周翰、李赋宁、乐黛云……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胸怀世界的大气象,成为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筚路蓝缕的先行者和领路人。

而特别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就在同一年(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也在北大和全国数十所大学的齐心努力下,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成立。这应该不是偶然或巧合。“北大比较所”30年来一直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秘书处所在地,起到了联系国内外比较文学学者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比较所的创立与发展,离不开以乐黛云、严绍璗、孟华等杰出学人为代表的几代比较所人的踏实努力,也离不开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全体成员和海内外同仁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可以说,“北大比较所”与“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同期成立,既开辟了中国人文学术的新天地,也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学术共同体乃至精神共同体的初步形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回顾和展望“北大比较所”的发展进程,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她是中国比较文学30年历史充满活力的见证;她也是我们展望未来和确定前进方向的一个公共“瞭望台”。纪念“北大比较所”30周年,并通过这个个案以一斑窥全豹,正是我们编辑这期特刊的宗旨和目的。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杂志迄今已编辑八期,历时四年。令人高兴的是,以这个刊物为“龙头”,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秘书处为依托,“北大比较所”还与海内外同仁一道,设计和合作了一系列与之相互呼应、相互配套的“姊妹项目”。这再一次展现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人团结合作、开放进取的精神风貌。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下面几个项目: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讲座系列”。自2012年以来,这一讲座系列由“北大比较所”、本刊及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导,已举行近30场,成为国际国内人文学人特别是比较文学学人交流沟通的最重要讲坛之一;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这套文库也从2012年开始运作,目前有24位学者加盟,已先期出版60后、70后学人代表性作品16本,该项目还得到了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市文化出版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高级研修班”。这一项目,拟每两年举行一次,重点是为全国比较文学青年同行提供一个提升学术、交流信息的机会,已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合作举办第一届,第二届正在筹备之中;四、“中国比较文学网”。日前,这个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网上家园已基本完成申请域名(ccla.top)、设计网页等前期工作,该网站可望于近日开通。

另据悉,“北大比较所”30年所庆仪式与“比较文学的人文学品质:学科间的交汇与融通”学术研讨会即将于2015年11月21日在燕园隆重举行,本刊下期将专门报道这次活动,并介绍会上同行们的最新创获与精彩观点,敬请关注。

三十年历程,“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中国比较文学学人,秉承优良的传统,正以对人文研究的热诚与坚守,以对中国与世界文化的深切关注与思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