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吾师余恕诚
徐春芳[1]
8月23日,星期六,平常的一天。
想不到这平常的日子,竟成了我们家不平常的日子。忽如晴天霹雳,传来了我们敬重的余恕诚老师的噩耗——中午两点半,余恕诚老师在北京仙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的家人、学生、朋友,离开了他热爱的唐诗研究。
记得周五晚上,夜半时分,小区里的狗叫个不停,吵得我爱人睡不着。深夜,师大胡传志老师等人发信息过来,说余老师病危。我和我爱人还有点不相信,因为余老师平时身体还不错,这次去北京,说是去疗养,我们总觉得他活过八九十岁不是问题,从来没想到他会这么早地离开我们。
第二天一大早,我爱人就问我,可要赶去北京看望病榻上的余老师?我说,既然病情严重,那要赶紧去,不然可能今后会后悔的。我们赶紧订了下午南京到北京的高铁票,让我爱人赶过去,当时没想到余老师这么快就会驾鹤西归。我爱人还在去南京的路上,就接到电话,说余老师两点半刚刚仙去了。我爱人是余老师手把手带出来的硕士,她的硕士论文《韦庄研究》还是优秀论文呢。我虽然听过余老师的课,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读研究生,没有真正忝列余老师门下,只是门外汉。可惜我们夫妻都没有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
因为我和我爱人都是余老师的学生,余老师每一专著出版,都要赠送一本给我们,并在上面写下他秀媚工整的楷书。如他在《唐诗风貌》(修订本)上,写下了“春芳秀芳惠存并指正”的文字;他在《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这本专著上,写下了“春芳秀芳同学惠存并赐正,祝秀芳回团市委”的文字。《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等著作的签名也类此。翻开余老师题赠给我们的书,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斯人已逝,音容宛在啊。
我和余老师的神交,始于我在望江中学读书时期,年少的我对诗歌和文学无比狂热,每天都要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书,遇到好书好文章都要手抄收藏。我曾经手抄过刘学锴、余恕诚共同编著的《李商隐诗选》。后来,我在余老师家里谈及此事时,余老师还夸赞我对诗歌如此用心,难得。余老师认为,搞点诗词写作,对学术研究是有推动作用的。他说他年轻的时候爱诗,也写过诗歌,并拿出一本他珍藏的何其芳著作《诗歌欣赏》给我看。我一直想在创作上打通古典诗歌与现代诗,让读者像喜欢唐诗宋词一样热爱现代诗,可惜至今收效甚微,亦是憾事。
后来我到了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有幸听到了余恕诚老师讲唐诗。当时的安师大中文系名师荟萃,宛敏灏、祖保泉、刘学锴、余恕诚等教授的学术成就在全国都是素有名望,令人高山仰止的。后来,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点及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能够花落师大,也离不开这批老专家的心血浇灌。
我记忆里的余老师个子不高,非常清瘦,为人谦和。他讲唐诗从来没有慷慨激昂的腔调,貌似平淡,但一句句沁入人的心里,仿佛夜晚“润物细无声”的细雨。当时的我崇尚自由主义,喜欢翘课,整天踏着双破布鞋泡图书馆,写自己的诗,但余老师的课,全部听了。
余老师带学生特别认真,每个本科生的笔记,他都要仔细地看。我记的笔记,字迹虽然工整,但写得拥拥挤挤、密密麻麻的。因为我小时候家境不好,买作业本的钱常常要东挪西借,养成了写小字和把笔记本写得满满的习惯。余老师就在我的笔记本上批阅道:“很认真、很工整,不错。但今后要注意留空,不能写得太满。”
后来,我在《安徽日报》工作的时候,曾经专程采访了余老师,写过一篇《唐诗宋词伴平生》的文章,发表在《安徽日报》上。我总记得余老师喜欢讲的一句话,“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著半句空”。我觉得为人处世,如能像余老师所言所行,甘于淡泊,待人以诚,谦和处世,不说空话,就是世间难得的人物。
毕业后,我们每年都要到余老师家中,至少看望一次余老师,或在春节,或在中秋,或在教师节前后。有一年春节,是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的,当时我儿子三岁左右,师大老校区梅花盛开,是黄梅。我记得当时是慈蔼的师母开的门,我儿子很调皮,一进余老师家门,见到糖果之类就拿过来,直往嘴里放,后来告别出门时我儿子手里还抱着一个大红苹果。我们聊了很长一段时间,关于唐诗,关于人生,关于小孩教育。那天余老师特别开心,让师母给我们一家三口在书房里和他一起照了合影,送别的时候,余老师一直把我们送到楼下的梅树下,在黄色火焰般的一树梅花前,又留了几张珍贵的合影。因为我们都在芜湖工作,照几张合影留念,当时只道是寻常,不然的话,每次去拜访余老师时,都应该多留一些值得珍藏的画面的。在我写这篇悼念文字的时候,儿子还在身边问我,“爸爸,这个爷爷抱过我,陪我玩过吧?”
余老师是安徽肥西人,生于1939年,幼年家贫,后成为知名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唐诗研究名家,这是他多年来甘坐冷板凳、潜心于唐诗宋词采撷到的累累秋实。余老师在晚年担任了一系列社会职务,也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称号,如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等。但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不管余老师身上有多少光环,余老师永远是一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站在讲台前教学授业的老师,是一个用自身的默默耕耘、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影响了我们一生的老师。
呜呼,先生为人,光风霁月;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临风垂悼,江河悲咽;遥望北天,黯然神伤。
(原载《大江晚报》2014年8月25日)
[1] 徐春芳(1976— ),安徽望江人,199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芜湖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