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心灵秘密的探索者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那篇著名评论中说,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能力应该是“本乎天赋”,但只有赖于独立的(精神的)活动,即自我反省和自我观察才会使他的才华得到发展,因为“谁要是不在自己内心研究人,那就永远不能达到关于人(内心生活)的深刻认识”,正是自我观察给托尔斯泰“以坚实的基础去研究整个人类生活,探索性格和行为动机、情感斗争和感受”。[1]这段话也适用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过,车尔尼雪夫斯基这里只强调了自我观察的作用,而没有谈到如生平经历等其他因素,比如说,托尔斯泰在《战争故事集》中的内心描写的成功就离不开他的军旅生活。同样,陀思妥耶夫斯基才能的起点也是自我观察,而他创作个性的形成也取决于他的生活经历。不过,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因这些经历所产生的社会观点及其变化,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学思潮的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前人传统的继承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他在年轻时阅读过大量文学作品,包括荷马、莎士比亚、歌德、席勒以及卢梭、乔治·桑、雨果等等,自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们(特别是席勒和雨果)的熏陶。然而,这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宽广的专题,需要另行探讨。这里我们仅就他对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这三位俄国作家的传统继承问题进行讨论。必须申明的是,关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在此都只限于有关心理描写的范围之内。
此外,我们还要谈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人的观念的见解,并阐释他晚年所提出的“充分的现实主义”和“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这两个术语的内涵。在我们看来,前者是他描绘和刻画人物心理的出发点,而后者则可视为他一生创作的总结。
[1]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5期,第1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