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第一次对文学伦理学批评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解决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与批评实践中的一些基本学术问题。
文学伦理学批评(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是中国学者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的基础上创建的文学批评方法,它是一种从伦理视角阅读、分析、阐释和评价文学的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把伦理选择作为理论基础,认为伦理选择是在人类完成自然选择之后必须经历的过程。伦理选择的途径是教诲,而教诲的基本手段则是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从起源上把文学看成道德的产物,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伦理的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伦理的艺术。文学的任务就是描写这种伦理秩序的变化及其变化所引发的问题和导致的结果,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文学伦理学批评以文学文本为批评的对象,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挖掘其中蕴藏的道德教诲价值。同众多的批评方法相比,文学伦理学批评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伦理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方法论,强调文学及其批评的社会责任,强调文学的教诲功能,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分析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用伦理的观点阐释和评价各类人物伦理选择的途径、过程与结果,从中获取伦理选择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所给予我们的道德教诲和警示,探讨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
人类文明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然选择阶段和伦理选择阶段。自然选择是第一个阶段,它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完成。伦理选择是第二个阶段,它在理性成熟的过程中完成。人类文明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人同兽区别开来以及在人与兽之间作出身份选择。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用自然选择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科学解释,证明人类从猿到人的自然选择只是一次生物性选择。这次选择的最大成功在于人获得了人的形式,但没有从本质上把人同兽区别开来,即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问题。因此人类在做出第一次生物性选择之后,还经历了第二次选择即伦理选择。人类的生物性选择与伦理选择是两种本质不同的选择,前者是人的形式的选择,后者是人的本质的选择。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人类仍然还在不断地重复着自然选择和伦理选择的过程。整个人类的文明历史,就是自然选择与伦理选择不断重复的历史。在伦理选择的过程中,人的伦理意识开始产生,善恶的观念逐渐形成。伦理选择是通过教诲实现的,教诲是通过文学得到的。文学为人类的伦理选择提供指引。人类的文明史表明,只有文学才能通过一系列道德事例和榜样达到教诲、奖励和惩戒的目的,从而帮助人完成择善弃恶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伦理选择过程。
文学伦理学批评提出一系列专门术语并对这些术语进行定义,建立起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话语体系,从而使其成为科学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主要有: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伦理禁忌、伦理两难、伦理线、伦理结、伦理解构、伦理意识等等。本书不仅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予以解释,而且还通过对《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西游记》、五四诗歌等的分析,提供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范例。
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方法论的建构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表现出同美国伦理批评不同的特点。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不是西方伦理批评的照搬移植,而是借鉴创新。同西方的伦理批评相比,它将文学伦理学转变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论,从而使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具体的文学问题。它建立了自己的批评话语,从而使文学伦理学批评成为容易掌握的批评文学的工具。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文学伦理学批评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