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行动·合作:汶川地震中NGO参与个案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强强合作的能量

2008年,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财务总收入和受益贫困人口数均创下了历史新纪录。全年财务总收入6.66亿元(如图2-4),为全年计划财务收入3.2亿元的207.64%,比2007年的2.7亿元增长了146%;投入扶贫资金、物资3.84亿元,比2007年的2.29亿元增长了68%。项目覆盖了289个县、324所大学。受益人口221.67万人,比2007年的62.79万人增长了253%(如图2-5)。全会行政和项目运作管理总费用为全年总支出的6.71%。

图2-4 中国扶贫基金会历年财务总收入

图2-5 中国扶贫基金会历年受益贫困人口数

综观国内的NGO中,很少有像中国扶贫基金会一样,能够吸引到这么多方方面面的主流力量愿意与其合作。也很少有NGO可以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反应,熟练地行动,并取得骄人的成果。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们的经验是否具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呢?结合以上的个案,我们对基金会的“强强合作”策略做更深入的分析:

1.合法性是其开展强强合作的基础。

就整体来说,在地震救灾中,扶贫基金会被看做是和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并列的政府支持的基金会,因此能够放手大胆做事。这一点是草根NGO所无法比拟的,也是官办社团进行NGO转型时最有利的资本。

那么是否单纯靠政府支持就使得扶贫基金会达到今天的成果?我们的研究发现并非如此。事实上,许多公募基金会都具有像扶贫基金会那样的政治优势,甚至还要更多,但是却远远不能达到扶贫基金会的能量,其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2.专业性运作是强强合作的关键。

如上分析,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近十年间独立的发展中,不断“逼迫”自己具备专业的慈善理念、管理制度以及执行团队,培育专业化的合作网络,这四个方面使得扶贫基金会相对于国内其他公募基金会提前一步成为一个专业基金会。正是这种专业化的转型使其在地震救灾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灾难的紧急反应机制,积累了社会动员的经验和机制,形成了一整套的合作伙伴网络,以及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在这次地震救灾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反应迅速。当其他人还在等待的时候,扶贫基金会就已经在行动了,立刻占得先机。其次是在全国范围内的行动,多层次、多方位地出击使得扶贫基金会立刻取得了“势”。再次,是制度化流程化的工作机制。这使得基金会能够忙而不乱,同时进行多方面的活动。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创新性。基金会在前所未有的局势面前大胆创新,灵活适应当地环境,积极开展实验。

这些都使得扶贫基金会将一个强势NGO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也正因为它本身的强大,才有其他强者愿意信任它并选择跟它合作。

3.找到双方的合力点,使得强强合作的效益最大化。

强强合作常常由于双方都很强,很难达成一致,如果冲突持续存在,合作的效果可能还不如一方单独去做。扶贫基金会意识到这种风险并积极应对:一方面,它花时间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这样可以避免很多误解和矛盾。另一方面,基金会也努力找到强强合作的“合力点”。无论是社会动员,还是灾后重建,扶贫基金会都注意找到自己所短,发挥人家所长,比如在青少年心理辅导项目中,它知道自己的长处是动员政府和学校,短处是缺乏青少年教育的经验。由于它和美慈国际有长期的合作,双方信任很强,于是选择其为合作伙伴,发挥美慈国际在教育领域的专业优势和运作能力,并形成相配套的机制,使各自优势最大化地发挥。而当资助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扶贫基金会则会替合作伙伴努力争取,以求能够找到合力的平衡点。无论是企业伙伴、明星伙伴还是媒体伙伴,扶贫基金会都力求突出他们的长处,而把自己看做一个平台的提供者,推动这些合作伙伴尽情施展才能。

4.保持基金会的阳光、透明和高效,是强强合作可以持续的根本。

坚持阳光、透明的工作原则,是基金会获得合作伙伴信任的根本工作原则。在“5·12”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扶贫基金会倡导NGO采取自律行动,捐赠和赈灾的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主动邀请和接受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资金的高效配置是基金会抗震救灾的优势,例如在物资采购、灾后重建招标方面,基金会设立了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参与的联合采购办公室和招标评审团,确保整个过程的专业与透明。而5月25日、6月19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分又别举行了两次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开自己的工作信息,愿意接受公众监督。为了保证“阳光、透明和高效”,基金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具体有如下步骤和要点:一是组织第一流的专家对四川、甘肃和陕西等灾区进行了重建需求的调研,提交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前期调研报告》。二是为了项目管理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基金会于2008年6月在四川省德阳市组建了“‘5·12’灾后重建办公室”,基金会各项目部门的救助项目及筹集的救灾捐款统一交由办公室全面负责执行。三是经过调研和认真分析,确定了主要灾后重建项目如下:(1)临时板房学校和临时板房社区援建项目;(2)永久性建筑援建项目;(3)农村社区重建项目;(4)青少年心理干预;(5)灾区学生资助项目;(6)灾区孤儿救助项目;(7)小额信贷项目;(8)其他项目。

截至2008年12月底,扶贫基金会已向灾区投入资金5 823万元。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已执行的项目遍及四川、陕西和甘肃3个省的16个县,项目受益超过133万人。每一笔资金都有明确的来龙去脉,而且从5月25日起,在长达一个多月的紧急救援过程中,基金会主动邀请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对捐赠款物进行跟踪审计。从6月至11月,基金会接受了审计署对抗震救灾款物的全程审计。

正是这种诚信、透明、阳光和高效的资源管理使得合作能够得到持续。而这种文化的形成来源于基金会这十年来精心的培育。在扶贫基金会,人们常常回忆一个感人至深的场景:在一次大会上,常务副会长何道峰跪在所有秘书长面前,为他们系上代表基金会诚信的黄丝带,而秘书长则跪在所有员工面前为他们系上同样代表基金会诚信的黄丝带。这是不妥协的精神和立场的一种极致表达——“视谎言与欺骗为罪恶,以互信为基础,用沟通促互信”,这正是扶贫基金会的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