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与证的对峙:反思18世纪的医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翻开18世纪的历史

第一节
18世纪的世界

18世纪的欧洲处在工业发展、科学进步、社会变革的崭新时代。思想界掀起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反封建,反教会,建立了系统的资产阶级体系。18世纪常常被历史学家冠之以“理性时代”、“启蒙时代”、“批判时代”的光环,这样的描述对于18世纪的历史都不算言过其实。

一、世界概况[1]

18世纪是世界历史长河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大革命,极大地震动了世界,并对18世纪及以后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英国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圈地运动是零星地非法进行。18世纪后,公开大规模的议会圈地运动,大大加速了自耕农的消灭。农民失去土地,或沦为农场主的雇工,或流入城市,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批“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的结果,促进了地产的集中和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为城市和工业提供了日益增多的粮食和原料。大型农场经济的建立和自耕农的破产,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导。

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生产中出现了精密的技术分工。但伴随英国殖民地扩张,国内外市场迅速扩大,这种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改进技术,提高效率,增加产品,成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迫切需要。17、18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正如恩格斯所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2]

大约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从投资少、资金周转快、获利较容易的轻工业开始,棉纺织业的机械化,推动了有关纺织机器的改进和创造。机器生产的出现,使动力问题提上日程,最初人们选择水力作为原动力,以后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大工业发展所需的动力问题,推动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向纵深发展。18世纪工业革命初期,生产使用的机器都是手工制造,18世纪末已经能够利用车床制造金属部件,到19世纪逐渐过渡到以机器制造机器。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是人类自觉应用自然科学,以自然力代替人力的一场技术革命。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把科学推向前进,科学理论又指导了技术改革,技术革命使科学变成了直接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与社会都得到发展。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和人口分布,伴随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吸引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关系革命,近代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产生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社会后果。当然工业革命中也不乏消极因素出现,如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但当时工业革命带给社会更多的是进步因素,不仅在英国,几乎在整个世界都是如此。紧随英国其后,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18世纪以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大大向前发展。

2、独立战争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1492年随着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成为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的西欧各国的竞争场所。至18世纪30年代仅英国殖民主义者就在北美建立了13个英属殖民地,殖民地内存在着复杂的社会经济矛盾,但最主要的矛盾是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把北美变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供应地,减少殖民地与本国工商业的竞争,从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初,以法律的形式,遏制北美殖民地资本经济的发展。然而在1763年以前,英国忙于对法战争,无力干涉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北美农业和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农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北美的需要,而且有些商品还可以大量向外输出。随着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原来处于分离状态的殖民地,逐渐出现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统一的市场,同一的文化,共同的民族意识,终于在18世纪中叶酝酿出一个统一的新兴民族——美利坚民族。

1775年莱克星屯的枪声拉开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北美《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同时《独立宣言》也成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权宣言》的蓝本。

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得到世界各国具有正义感人民的支持。虽然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全部任务,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没有用民主方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人民被奴役的现象仍存在,但是不可否认这场战争使殖民地人民获得了独立,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而且鼓舞了世界各地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欧洲反封建斗争的进行。

3、法国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16世纪的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萌芽,至大革命前夕,法国是欧洲最主要的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全国9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渗入农村,但封建制度特别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8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力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到十分尖锐的程度,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不可避免将要爆发。

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众攻占巴士底狱,捣毁了这座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反动堡垒,燃起了农民起义的焰火,同年8月,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集中表达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否认等级制度,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同时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奠定了资产阶级剥削制度的基础。

18世纪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在群众的参与和推动下,摧毁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有力地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加速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马克思称法国大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3]

虽然18世纪的重要事件远远不止上述这几项,但这些典型的历史事件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18世纪西方世界的巨大变革,显现了西方18世纪的特点,勾勒出18世纪西方的概况,对于了解18世纪西方历史和文化背景很有帮助。

二、主要思想

18世纪是一个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人类获得的知识被传播到空前广阔的范围,应用到每一个可能的方面,人类利用所获知识改变着生活。总结18世纪的科学思想,不但需要考察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的成果,还需要分析某些哲学家的工作。

1、二元论

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虽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17世纪渡过,但是洛克的思想却深深植根于18世纪的土壤,这里谈到洛克的重要性还因为他曾经是一名医生。1669年洛克对经验派医学曾经进行过反驳,他与17世纪另一位著名医学家西登哈姆〈Sydenham〉是好朋友,洛克为患者做过手术,也曾为妇女接生,但他为人类的主要贡献不在医学,而是哲学。

洛克的哲学思想代表一种和缓的、理性的自由主义,洛克敬重事实,对于先验的抽象推理表示憎恶。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经验的唯物主义观点是不彻底的。他把经验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事物的外部经验,一类是对心灵活动的知觉经验。他所指的外部经验,就是物质对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作用,他又称之为感觉,洛克的唯物主义在于此。至于他所指的知识经验,则是针对心灵活动而言,他称之为“反省”,洛克的唯心主义成分就在于此。在洛克看来,感觉和反省是认识的两个独立源泉,一切观念、概念、表象都可以从这两个源泉中得到,因此他在认识论上是二元论者。由于洛克学说存在两重性,他的唯心主义错误,后来被创立主观唯心主义学说的贝克莱和休谟所利用,他的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成分,则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狄德罗等人继续发展。

2、唯心主义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4-1753)认识到机械论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对研究运动物体的科学是危险的(这是大物理学家牛顿所未认识到的)。贝克莱承认新知,更接受感观发现一切,他认为世界只是靠感观才存在。洛克相信现象后面存在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而贝克莱却否认未知世界的实在性。

另一位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对认识的可能性采取更加怀疑的态度。如果说贝克莱摈弃了科学家为了解释物质现象而想象出来的神秘基础,休谟则把哲学家为了解决心灵现象而发明出来的神秘基础也一扫而光。休谟不相信归纳法能推论出普遍规律,因为因果规律非自明之理,不能用逻辑证明。在哲学上,休谟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在社会观上,休谟是唯心主义者和形而上学者。[4]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不仅受到英国哲学的影响,还得益于卢梭。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学者中的突出代表,他猛烈拼击封建专制制度,热情讴歌追求理性、自由、人生平等的民主思想。卢梭的主张使康德耳目一新,在卢梭的影响下,康德重新审视哲学问题。康德作为新思维的代表者,倡导以理性批判重建科学的形而上学体系。实际上,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之中。[5]康德认为形而上学是理性自身的科学,“世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形而上学;不仅如此,每个人,尤其是每个善于思考的人,都要有形而上学。”[6]旧形而上学之所以失败,不在于对象而在于方法。形而上学的命运与理性的辩证本性同在,人类理性总要摆脱经验追求,而理性又注定了不能认识超验以外的东西,所以旧形而上学追求的东西只是主观实在而非客观实在。康德认为经验论从知识的经验实在性出发,否定科学知识中蕴含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唯理论则把数学方法搬到哲学中来,以为理性不需要经验的帮助就能建立普遍必然性的法则,二者的根本错误,都是对人类理性缺乏认识。

康德对人类理性的开掘,激发了后人创造了理性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作为一位二元论者,康德哲学体系暗含着内在矛盾、疑难以致混乱的地方;作为一位自然科学的研究者,他研究物理学、宇宙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康德对18世纪及其以后时代的影响,使他不愧为18世纪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兼哲学家。

3、机械唯物论

牛顿理论在解释天体机制方面惊人的成功,使人们很容易把机械概念解释整个宇宙的能力估计过高。马赫(E.Mach)说过:“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以为他们离用物理的和机械的原理去给世界的最后解释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1749-1827)甚至以为心灵可以预测自然界世世代代的进展,只要有了质量和它们的速度就行了。”当时“牛顿力学原理可以解释一切的想法”在人们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只是到后来才认识到它的必然限度。原因出自希腊原子论者把他们对于物理学的成功思辨性的看法推广到生命与思想世界,却不了解中间有一条逻辑的鸿沟,这条鸿沟经历两千年,人类仍未能将其填平,只不过是揭示出来和部分地加以探测而已经。[7]

18世纪“唯物主义”一词首先被使用,被视为无神论的同义词,或与正统教义不相容的哲学。确切地说,唯物主义是一种信仰,它相信,坚硬不破的物质,牛顿的物理学原理,现代物理学中复杂的基本质点是宇宙中唯一的终极实在:思想与意识是物质的副产品,物质以外没有实在。这种机械决定论的观点,为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派所重视,在法国卓越的哲学家、唯物主义者、出色的作家拉美特里(de la Mettrie)身上得到突出表现,《人是机器》是决定论思想的代表。在书中,拉美特里把人称为“爬行的机器”,同时认为感受能力或感觉是生物的特性。在关于生命自然发生的问题上,拉美特里的观点与当时盛行的自然发生论观点相反。他认为人类存在主要由三方面要素决定,即遗传性、机体组织和教育,而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8]

18世纪唯物主义思想还很稚嫩,它甚至无法驳倒贝克莱的唯心主义学说,也经不起任何批判哲学的摧毁性分析,但是由于唯物主义哲学容易被人理解,不象批判哲学那样不易懂,于是机械唯物论就成为18世纪人们最信仰的哲学,成为被世界理解的科学的思想基础。机械唯物论在18世纪的西医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唯物主义观的应用中,它的优点和不足均已表现出来。机械唯物论中决定论的认知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每一细节上都必需的,这并非言过其实。但是机械决定论在应用中又常常有一个潜在危险:若把它作为全部科学的哲学,使每一门科学都得到合理的解释,势必将其不足暴露出来。18世纪机械决定论的潜在危险隐含在18世纪以后的年代里,这已为科学史所证明,本书也将以18世纪医学的发展加以说明。在18世纪的哲学家中,洛克、贝克莱、休谟已经表明,通过感官所了解的自然不一定能揭示实在,机械唯物主义并不使人十分满意。

三、科学硕果

18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是文艺复兴以来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认识方法的产物,也为18世纪理性时代奠定了基础。牛顿确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瓦特改良蒸汽机,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飞梭、纺车、织机的发明,堪称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标志,诚如经典作家所说:“随着中等阶级的兴起,科学也大大地复兴了:天文学、机械学、物理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又重新进行起来。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而在此以前,科学只是教会的恭顺的婢女,它不得超越宗教信仰所规定的界限,因此它根本不是科学。现在科学起来反叛教会了,资产阶级没有科学是不行的。”[9]在科学的召唤下,18世纪前进的步伐明显加速了。

1、航海与地理发现

18世纪航海业不断发展,航海六分仪的发明为测定海上船只的位置和所处的地方时间提供了保证。哈里森等科学家发明的航海时计能够精确断定船只所在地的标准时间。17和18世纪,人类开始对地球进行有系统的探索。与15、16世纪探险家的工作不同,这一时期的航海家不是简单的拓荒者,他们的工作充满了科学研究的精神,例如威廉·丹皮尔的《风论》成为气象学经典著作;《航行》一书出版,引出不少优秀文学作品,如笛福的《鲁逊飘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为了表达对社会的不满,18世纪法国文学家写下不少作品,讴歌远方荒岛上的乌托邦。从探险家的实际观察到小说家的想象,产生了对于“远洋共和国”、“好的野蛮人”与“中国圣人”的崇拜。自然神论者及反基督教的人们对佛教、孔教、或其他异教加以赞美,并且利用他们来攻击罗马教会。[10]地理发现引发的社会影响远远超出地理发现本身。

2、数学、天文学、物理学

数学与天文学、物理学的关系非常密切,18世纪许多数学家的工作涉猎到天文学和物理学中。泰勒(1685-1731)与马克劳林(1699-1746)证明怎样展开某些数学级数,如何在振荡弦理论和天文学中应用。1729年布莱德雷根据恒行光行差的观测结果,计算出光线传播的速度。欧勒(1707-1783)创立了分析数学。拉格朗日(1736-1813)是18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创立了变分学,把微分方程式问题系统化,并常常把数学上的发现应用到物理学研究中。他的著作《分析力学》是建立在能量不灭原理上的一部巨著。拉普拉斯(1749-1827)通过修改拉格朗日位函数的方法,改进了物理学中引力问题的处理。他还补充了牛顿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证明行星的运动是稳定的,行星之间相互影响和彗星等外来物体造成的摄动是暂时现象,牛顿担心“太阳系因为自身作用会陷于混乱”实际上是不存在的。1796年拉普拉斯在《宇宙体系论》中提出星云假说。拉普拉斯用微积分学诠释了牛顿理论,并对18世纪概率问题进行了总结。

18世纪天文学成就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力学天文学和观测天文学。力学天文学由牛顿开创,法国和德国的一批数学家继续研究,而英国人则主要在观测天文学领域做出成绩。如前所述,欧勒、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康德都是18世纪著名的力学天文学家,而布莱德雷、拉卡伊(1713-1762)、拉朗德(1732-1807)、马斯基林(1732-1811)等人的工作,主要是观测星云和星团,属于观测天文学代表。[11]

天文仪器在18世纪得到改进。按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1)用于大规模角度精确测量和时间测量的仪器;(2)用来对天体目标的形相作持续考察及微测的仪器。两类仪器之间没有严格界限,象限仪、子午仪、天顶仪、赤道仪、天文两脚规、测微仪、量日仪都是发明于18世纪的天文仪器。18世纪以前,天文仪器多由天文学家自己制造,18世纪多由职业工匠制造,多数天文仪器诞生在伦敦和巴黎。

光学理论在18世纪几乎没有进展。绝大多数物理学家接受光的微粒说,但也有人提出光的波动说,以数学家欧勒为代表,领导了同微粒说的论战。18世纪确立了用光度计测定光强度的精确方法。声学作为一门精密科学在18世纪取得了很大进展,索维尔(1653-1716)和克拉尼做出了重要贡献。18世纪声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拍”的本质及测定音调的新方法,声音藉助膜、杆和各种气体的传播以及可闻限等问题。

18世纪对热学研究的特点体现在量热术的实验中。约瑟夫·布莱克和约翰·卡尔·维尔克(1723-1796)成为热学研究的领导者,继布莱克之后,拉瓦锡和拉普拉斯发展了量热术。18世纪物理学家布鲁克·泰勒、约翰·埃利科特、斯米顿、拉姆斯登等人对热膨胀进行了精密的测量。朗福尔德(1753-1814)对热和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19世纪最终结出硕果。

电磁学是18世纪物理学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由吉尔伯特和冯·盖里克开辟的磨擦电研究,最初依赖于偶然的观察。18世纪以后,电学开始了在假说性概念指导下,以系统实验为特征的研究阶段,豪克斯贝和迪弗〈1698-1739〉成为这一阶段的领导者。18世纪末,人类对电学研究终于可以从定量观察到精确描述,以确定电荷间力的精确定律而达到顶峰,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库仑创立了18世纪物理学的静电学时代。

3、化学

化学进步与医学关系密切。17世纪西尔维斯曾提出有关消化的酸碱理论,在18世纪由霍姆伯格进行深入研究,为酸碱化合成盐提供了有力证据。医学家布尔哈未与生理学家黑尔斯都曾从事化学研究。解释燃烧现象是化学家遇到最大困难。18世纪普鲁士王的御医斯塔尔(1660-1734)认为燃烧时燃素被烧掉,这种观点在18世纪一直得到认同。18世纪化学工业发展推动化学进步。1755年布莱克发现了“固定空气”,即二氧化碳或碳酸,1744施勒发现氯气。普利斯特里(1733-1804)通过加热氧化汞制出氧气,并发现氧气有维持燃烧的特性。1781年卡文迪许(1731-1810)证明水的复合性。拉瓦锡(1743-1794)纠正18世纪以前认为水沸腾后成土的错误认识。

4、生物学

18世纪生物学最突出的成就是瑞典人林耐(1707-1778)发展了由博欣和托尼福特首创的植物命名法,在《自然系统》中林耐系统地论述了他的分类方法。

布丰(1707-1788)完成了百科全书式巨著《动物自然史》,结束了动物学研究的第一阶段。在这部著作中,由于显微镜的应用使人类第一次窥见生物器官的微细结构,发现自然界除动物、植物以外,还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存在。这些成果是人类在18世纪以前无法料想的。18世纪自然发生说受到动摇。斯巴兰桑尼(1729-1799)用实验证明煎液经大火煎熬之后,如不与空气接触,则任何微小生命都不会产生。这种认识开创了现代微生物学研究的先河。

回顾18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轨迹,地理新发现增加了人类对地球的了解,天文学逐渐揭开天体运动的规律,数学原理和物理学、化学的实验方法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手段,生物学的分类原则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学和医学打下基础,18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呈现出微观化、精确化、定量化的趋势。从现实到实验,从直觉到假说,从宏观到微观,18世纪正在播撒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种子,这粒种子经过萌芽、成长的过程,在19世纪和20世纪结出了惊人的果实。

自然科学通过机械分析方法取得的成果,一方面为机械论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增强了科学研究中技术主义的倾向,因为18世纪的科学成果大多是通过实验论证、改进技术或发明仪器得以实现的。18世纪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使科学具有浓重的技术色彩,这是机械唯物论在科学研究中的一种表现。实际上西医学的研究也呈现出同样规律,只是因为医学不单纯是实证科学,医学的研究对象又较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更复杂,所以18世纪的技术发明对医学的影响不十分明显,但总体上医学同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都是在机械唯物论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向前发展。

[1] 林举岱等,世界近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63-15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0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321.

[4] (前苏联)罗森塔尔、尤今编,简明哲学词典,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141.

[5]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226.

[6]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63.

[7] (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79.

[8] (前苏联)彼得罗夫,医学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4.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390.

[10] (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69.

[11] (英)亚·沃尔夫,18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87-l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