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职场“第二曲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打破“刻板印象”

市场部门来了一位很新潮的“95后”男生燕小乙,据说还是公司从另一家互联网公司挖来的。他说话声音有点“娘”,爱翘着“兰花指”,一只耳朵上居然还戴着一个银色耳钉!一开始,公司合伙人张青对小乙很不“感冒”,这个小男生……能行吗?

一个月后,张青发现,小乙在工作中很拼,每次交给他一项任务,他都能规划出清晰的完成时间节点,每天带领小组冲进展,工作中一点儿都不“娘”!小乙有很强的跳跃性思维,经常能把其他行业的点子融入当下的营销创意中。更妙的是,小乙极其热爱生活。一天下班后,他请大家去宿舍喝他煲的汤。他将食材一样一样放入铜锅中,一边慢慢地搅动着长勺,一边娓娓道来各种食材的营养成分、搭配的妙处。张青诧异地望着小乙,他身上真有一股子厨神“天人合一”的韵味。

在电影《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中,讲述了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令人颇为唏嘘的故事: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奥林匹克世纪公园发生了一起爆炸案,当时,事故造成两人死亡,两人重伤,110多人轻伤。现场执勤的安保人员理查德·朱维尔不仅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装有炸弹的可疑包裹,而且不顾自身的安危大声呼救,帮助近百人脱险。

媒体大力赞扬了朱维尔这位淳朴腼腆、奋不顾身的“英雄”,然而三天后,“英雄”却被多家媒体报道成了“头号嫌疑人”。

朱维尔的命运如此反转,就是被“刻板印象”所害:朱维尔是个屡次被解雇、事业一直不顺的胖子;他几次申请当警察,都未通过考试;他爱好打猎,家中储备了很多枪支;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朋友一起制造过炸弹;而且,他还在家里藏了一本讲述球星辛普森杀妻后如何脱罪的书……从这些蛛丝马迹中,FBI 和媒体沿着“刻板印象”的思维逻辑武断地认为:“朱维尔是一个想通过爆炸案来出名的家伙。”尽管在随后的88天里,他们没有找到任何直接证据。

在《列子·说符》里也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疑邻盗斧:从前,有个农夫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被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他发现,这个人不管是走路的样子、脸色表情,还是言谈话语,都像是个偷斧子的。不久后,农夫在整理谷物的时候突然找到了斧子。当他再见到邻居家的儿子时,看他的言行举止,竟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心动”时刻】

“刻板印象”(Stereotype)这个词的历史非常悠久。1922年,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拿这个词来形容人们对某一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于简单、僵化的印象。

例如,看到黑人,我们很容易想到贫民窟;看到女司机,就觉得她们开车技术差;印象中瘦子总比胖子聪明、勤奋、靠谱(电影中的朱维尔就是一个看起来憨憨的、做事有点轴的胖子。);在职场中,一类最普遍的“刻板印象”是女性的工作责任心、拼搏意识不如男性,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女性。那么,当你作为一个生了孩子的女性,尤其要注意在工作中保持高效能与主动沟通,就如Facebook 公司的COO 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一书中提到的,女性要主动“向前一步”,亮出自己的职场能力和雄心。

“刻板印象”也有好的一面,能让人们根据经验立刻下结论,简化认知过程,节省时间和精力;但不利的一面是使人们常常忽视了个体差异,以及时间、空间变化可能带来的改变,从而导致误判。

“刻板印象”人人都会有。如果你有充分的时间,头脑非常清醒,你可能会意识到,随即会用理智来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但如果你任务紧迫、身心疲惫或心神不宁,你对“刻板印象”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更要命的是,“刻板印象”往往是在人们无意识中被自动激活的。

【“行动”时刻】

为了打破“刻板印象”的影响,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四点。

其一,坦然接纳。“刻板印象”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人都有。所以,当别人对我们也产生负面的“刻板印象”时,不必生气。

其二,主动交流。多等待一些时间,多提供一些信息,让对方更多地了解自己,从而打破别人对你的负面“刻板印象”。但也要认识到,“刻板印象”的价值就是为了降低认知成本,所以很难彻底消除 。

其三,小心修正。当遇到重大决策、被动局面时,通过坦诚沟通找到充分的证据,就能有效地修正“刻板印象”。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其四,换位思考。这也有助于帮助我们消除“刻板印象”,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对方对我们有“刻板印象”时,我们试着考虑一下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在职场中,你对谁有“刻板印象”吗?假如有,请写下你对他的三个印象,再思考一下他在工作中具备的三个优点,或者他独特的品质。

通过这个小练习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对别人的“刻板印象”并不一定准确。而且细想一想,每个人都有优点或者独特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