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 材料运输合理化
经济合理地组织材料运输是指按照客观的经济规律,在材料运输中用最少的劳动消耗,最短的时间和里程,把材料从产地运到生产消费地点,满足工程需要,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1.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运输合理化,是由各种经济的、技术的和社会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主要有:
(1)运输距离。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费、运输货损、车辆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和运输距离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输距离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因此,物流公司在组织商品运输时,首先要考虑运输距离,尽可能实现运输路径优化。
(2)运输环节。由于运输业务活动的需要,经常进行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就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因此,如果能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运输环节,对合理运输有很大促进作用。
(3)运输时间。运输是物流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环节,尤其是远程运输。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短有利于运输工具加速周转,充分发挥运力作用。
(4)运输费用。在全部物流费用中运费占很大比例,是衡量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
上述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甚至还相互矛盾。即使运输时间短了,费用却不一定省,这就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最佳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运输时间短、运输费用省,是考虑合理运输的关键因素,因为这两项因素集中体现了物流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2.常见的不合理运输方式
(1)对流运输。对流运输是指同品种货物在同一条运输线路上,或者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相向而行,如图3-1所示。
图3-1 对流运输
对流运输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造成运力的浪费及运输费用的额外支出,造成无效运输工作量。因为对流运输所产生的无效运输工作量等于发生了对流区段的运量和运距乘积的两倍,其超支的运输费用就是无效运输工作量与运价的乘积。其计算公式为:
浪费的吨公里=最小对流吨数×对流区段里程×2 (3-5)
(2)迂回运输。迂回运输是指所运货物从始发地至目的地不按最短线路运输而绕道运输,造成过多的运输里程。如图3-2所示,由A地到B地可以走甲路线,但却从A地经C地、D地再到B地,即走乙路线,则形成迂回运输。
迂回运输的不合理性是非常明显的,引起运输能力的浪费,运输费用的超支。但因为道路施工、事故等因素被迫绕道是可以的,但应当尽快恢复。迂回运输造成的损失可表示为:
(3)重复运输。重复运输是指同一批货物由生产地运至消费地后,不经过任何加工或必要的作业,又重新装车运往别处的现象,如图3-3所示。这种重复运输使货物在流转过程中造成多余的中转和倒装,不仅虚耗装卸费用,造成运输工具非生产性停留,还增加货物作业量,延长了货物流转过程,额外地占用了企业流动资金。
图3-2 迂回运输
图3-3 重复运输
(4)过远运输。过远运输是指所需货物供应不去就近组织,相反地只能从较远的地方组织运来,结果造成运输工具不必要的长途运行。这里必须指明,判明某种货物运输是否属于过远运输,需要经过细致的分析,不能单纯看它的运距长短。比如某种货物因运距较长而增加了运输费用,但仍然能保证所供应货物的价廉物美,这样的运输仍可以说是合理的。所以,组织物流运输要注意区别不合理的过远运输与远距离运输。过远运输损失的计算公式如下:
(5)无效运输。无效运输是指被运输的货物杂质较多,使运输能力浪费于不必要的货物运输。例如,我国每年有大批原木进行远距离运输,若用材率为70%,则有30%的边角废料基本上属于无效运输。如果在林区集中建立木材加工工厂,搞边角料的综合加工利用,可以减少此类无效运输,而大大缓和运力紧张的状况。
(6)违反水陆合理分工的运输。指有条件利用水运或实行水陆联运的货物,而违反了水陆合理分工的规定,弃水走陆。这样,既不能充分利用水运,使水运的潜力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又增加了其他运输工具的压力,不但影响了货物的合理周转还增加不必要的周转时间及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实现经济合理运输的途径
货源地点、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等都是影响运输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应该就近取材,组织运距最短的货源,为合理运输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合理运输的途径有以下几条:
(1)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根据交通运输条件与合理流向的要求,选择里程最短的运输路线,最大限度地缩短运输的平均里程,消除各种不合理运输,如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等和违反国家规定的物资流向的运输方式。
(2)尽量采用直达运输。直达运输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要点是通过减少中转过载换装,从而提高运输速度,节省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直达的优势,尤其在一次运输批量和用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表现最为突出。另外,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运输中,通过直达,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运输系统,也有助于提高运输的计划水平。考虑用最有效的技术来实现这种稳定运输,能够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3)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根据材料的特点、数量、性质、需用的缓急、里程的远近和运价的高低,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以充分发挥其效用。比如大宗材料运距在100km以上的远程运输,应选用铁路运输。沿江、沿海大宗材料的中、长距离适宜采用水运。一般中距离材料运输以汽车为宜,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火车。短途运输、现场转运使用民间运输工具比较经济实惠。紧急需用的小批量材料可用航空运输。
(4)提高装载技术、保证车船满载。不论采用哪种运输工具,都要考虑其载重能力,尽量装够吨位,保证车船满载,防止空吨运输。铁路运输有篷车、敞车、平车等,要使车种适合货种、车吨配合货吨,装货时必须采取装载加固措施,防止材料在运输中发生移动、倒塌、坠落等情况。对于怕湿的材料,应用篷布覆盖严密。
(5)改进包装,提高运输效率。一方面要根据材料运输安全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包装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对装卸运输工作要加强管理,以及加强对责任事故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