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交互设计与开发实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1 可用性目标与度量

可用性目标是用户界面设计中对于可用性需要达到的标准,而对于可用性的度量则是对标准是否达到的衡量。

3.1.1 用户界面的可用性目标

用户界面的可用性就是用户界面的可使用程度,或者是用户对于界面的满意程度。可用性高的用户界面一定是在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能够使用户方便快捷学习和使用的界面。

20世纪70年代末,研究者们提出了可用性(Usability)的概念,学者Hartson认为可用性包含了有用性和易用性两层含义:有用性指的是产品是否实现了一定的功能;易用性指的是产品对于用户的易学程度、用户与产品的交互效率以及用户对于产品的满意程度。Hartson的定义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但是对于概念的可操作性缺乏进一步的分析。

学者Nielsen认为可用性包括:易学性、交互效率、易记性、出错频率和严重性以及用户满意度。其中易学性指的是产品对于用户来说是否易于学习;交互效率是用户使用产品完成具体功能的效率;易记性是用户搁置该产品一段时间后,是否仍记得是怎么操作的;出错频率和严重性是产品操作错误出现的频率以及这种错误的严重程度;用户满意度是用户对于产品是否满意。产品要在每个要素上都达到很好的水平,才具有高可用性。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 9241-11(Guide on Usability)国际标准中对可用性做出了如下的定义: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用于特定用户时所具有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交互效率(Efficiency)和用户主观满意(Satisfaction)。其中有效性是指用户完成特定任务达到特定目的所具有的正确和完整程度;交互效率是用户完成任务的正确和完整程度与所使用资源之间的比率;满意度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主观满意度和接受程度。

综上所述,用户界面也属于可用性概念中的产品。因此,用户界面在可用性方面,至少要具备易学性、易用性、有效性、交互效率和用户满意度五个可用性目标。易学性要求用户界面对用户来说容易上手,能很快熟练;易用性要求用户界面的操作不复杂,在最少的操作步骤下完成特定功能;有效性要求用户界面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保证正确度和完整度实现功能;交互效率要求用户界面使用最少资源,满足用户完成界面交互;用户满意度要求用户界面的设计具有合理性、美观性等,给用户除了满足功能外的视觉和听觉上的额外享受。

3.1.2 可用性的度量

可用性的度量是系统化收集交互界面的可用性数据,并对其进行评定和改进的过程。可用性度量的目的包括:改进现有的用户界面,提高其可用性;在对新界面进行设计时,对已有界面进行可用性评估,可以取长补短,更有效地达到可用性目标。界面设计是一个设计、可用性度量、改进相互叠加和往复的过程,需要对界面设计进行可用性度量再改进,从而不断完善界面,因此,可用性度量在界面设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可用性度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可用性测试、启发式评估、认知过程浏览、用户访谈和行为分析等。

可用性测试通过组织典型目标用户组成测试用户,使用界面设计的原型完成一组预定的操作任务,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测试用户行为获取相关数据,是对界面进行可用性度量的一种方法。可用性测试适用于界面设计中后期界面原型的评估,通常是由测试人员和观察人员在特定的测试环境下进行,测试人员完成预定的测试任务,观察人员在旁记录测试用户的行为过程,也可借助摄像机、眼动跟踪技术、鼠标轨迹跟踪技术等进行数据收集,最后分析数据得到结论。可用性测试是可用性度量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启发式评估也称为经验性评估,主要是邀请可用性度量专家根据自身的实践积累和经验,在通用用户界面可用性指南、标准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测试的界面进行可用性度量。启发式评估也是可用性度量的方法之一,这样的度量方法直接、简单、易行,但是缺乏精度,适用于界面设计的中前期。

认知过程浏览是通过邀请其他设计者和用户共同浏览并分析界面的典型任务和操作过程,从而发现可用性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的一种方法。认知过程浏览适用于界面设计的初级阶段,当具备了界面设计的详细说明后,可以采用认知过程浏览的方法进行可用性度量。

用户访谈是一种探究式的可用性度量方法,在界面设计的前期,通过用户访谈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值,在界面设计的中后期通过用户访谈了解用户对设计的看法,然后对界面的设计进行增删改查。在用户完成测试任务后再进行访谈,这样目标性更强,容易挖掘出更多的问题。

行为分析是用来发现人机交互中可用性问题的可用性度量方法,一般是将用户的操作过程分解成连续的基本动作,再根据交互设计原则确定评价标准,然后与用户测试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行为分析法既适用于界面设计中的原型,也适用于已经成型的用户界面,行为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功能完成过程的步骤与完成时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