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眼巨人”号(英国)
在积极改装“暴怒”号的同时,英国皇家海军还于1916年9月,从“威廉·比尔德摩尔”造船公司买下一艘为意大利一家船运公司建造的远洋邮轮“库罗索伯爵”号(SS Conte Rosso),并决定让造舰部设计师纳尔贝特将其修改为一艘航母。该船于“一战”爆发前就已放下龙骨,但在下水前因战事发展而无限期停工,尽管此时该船已经完成了全部动力设备的安装就位工作。
“百眼巨人”号(1919年)
整个改装工作历时一年时间,直到1917年11月才全部结束,航母以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阿耳戈斯加以命名。为了和“暴怒”号的设计形式有所区别,以便更好地进行测试比较,该舰最初设计在两舷侧甲板分别装设并列的拱门式上层建筑,顶部连接部分容纳舰桥与烟囱,战机在滑跑起飞时可从拱门下经过。然而随着邓宁在降落试飞中意外身亡,让英国很快意识到,如此设计所形成的紊流影响会大大阻碍飞机的正常起降,因此不得不取消这种设计。经过英国皇家物理研究所的一系列试验,设计人员在1918年11月想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和“暴怒”号一样移除甲板上的全部建筑,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艘顶着一块全通甲板的大型驳船。为了减少烟囱排烟对飞行甲板的影响,设计人员设计出将烟气汇集于两条布置在飞行甲板与机库顶棚延伸至舰艉的水平烟道中,从艉部排出,从而解决了影响飞机起降的一大障碍。这一设计方式对于日本建造航母影响深远,但他们却忽略了烟道散发的高温会对机库内的作业造成不小的影响。
完工状态时的“百眼巨人”号。其起飞甲板宽度要远大于风洞试验模型所制定的数据,因此也让其不得不拆除一些多余的舰载火炮
刚服役不久的“百眼巨人”号。注意其舰体仍保留有“一战”期间广泛使用的大西洋眩晕迷彩
1918年9月,“百眼巨人”号正式进入皇家海军服役,一系列改进的确方便了舰载机的起降作业,也就此形成了“平原型”的现代航母雏形,但其怪异笨拙的外形特征很快让它在海军内部得到了“熨斗”和“针线盒”的戏称。考虑到全通甲板给指挥和操舵带来了一些不便,设计人员在后续改进中,在舰体两舷设置了露天舰桥,并适当延长了飞行甲板的长度,还在其前部中心线位置安装了一座升降式操舵室,在没有飞行作业时就可以上升到甲板上方。由于充分利用了邮轮船体宽大的内部空间这一优势,舰载机在不折起机翼的状态下也能收纳进机库,甚至一些陆基飞机都能在舰上完成补给和维护——这是英国在“二战”中唯一一艘能将不折起机翼的陆基飞机收纳进机库的航母。也正因为这个特点,“百眼巨人”号在日后成了执行运输飞机任务的重要舰船。
执行日常任务的“百眼巨人”号,照片摄于1927年。注意飞行甲板上的6架布莱克本R-1型侦察机正准备起飞
1925年11月,“百眼巨人”号舰体又进行了改造,主要是在水线带位置增加防雷鼓包,以增加该舰的适航稳定性。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于更先进的舰艇开始陆续出现,“百眼巨人”号因而被调离海军第一线,作为训练航母。该舰在1932年接受了一次养护性改进,随后根据皇家海军要求将其封存,但很快在1936年5月又进行了一次规模相对较大的改装。改装后的“百眼巨人”号作为训练舰和搭载“蜂后”靶机的母舰使用,原先甲板艉部的升降机由于使用频次不高而被拆除;舰艏处另一座升降机的承载重量则提高到6.1吨。飞行甲板在经过结构强化后,可以起降最大重量达5吨的战机,甲板上还增加了一套试验性液压弹射器,最大弹射起飞重量为5.4吨。机库后部还增加了一道可升降卷帘,机库内的水上飞机可直接通过起重机吊放至水中。
“二战”爆发后,由于英国皇家海军的航母损失严重,老迈的“百眼巨人”号被临时召回一线,参加了地中海和北非沿岸地区的一系列战机运输和护航任务。但除在“火炬”行动中担任护航工作之外(期间该舰还被一枚重250千克的航空炸弹击中艉部),并无多少出彩之处。1943年2月,“百眼巨人”号接受缺陷型修理维护,由于发现其动力设备老化严重,英国皇家海军原计划将其作为训练舰继续使用,但考虑到英国当时无足够的战时人力,这艘服役年限已至的老舰只能在1944年8月彻底封存,“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就遭拆解了。
在接受过两次改造后,“百眼巨人”号在1930年前后已降级为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训练舰。“百眼巨人”号选择从艉部排放烟气的做法其实也不能回避对战机起降所造成的影响
停靠于罗塞斯海军船厂内的“百眼巨人”号,该舰此时正准备拆除火炮,照片摄于1932年10月。此时该舰已被降级为预备役舰船使用
在“火炬”行动中的“百眼巨人”号,照片摄于1942年11月。此时该舰的战斗机中队已全部换用“海喷火”战斗机
参加“火炬”行动之后的“百眼巨人”号,注意舰艏两侧增加的20毫米防空炮凸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