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母大百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翔鹤”级(日本)

因在伦敦召开的海军军备限制会议上与英、美意见不一,日本政府在1936年1月决定退出,加之《华盛顿海军条约》将在1936年末失效,因此日本可以不受约束地建造军用舰船。同年6月,日本海军着手制订“第三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丸三计划”),追加建造70艘大小战舰。在建造航母的问题上,日军内部曾有严重分歧,以航空本部长山本五十六为代表的航空派认为航母的价值巨大,但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为首的保守派却希望建造战列舰。双方最后达成妥协,以相对成功的“苍龙”号为基础,吸取另几艘航母建造中的经验教训,拨款近1.62亿日元,设计建造2艘改良版大型航母,列为计划的三、四号舰。

其实早在1934年,军令部就在总结“龙骧”号与“苍龙”号的经验教训,并由此得出新航母的具体要求:舰载机数量要与改装后的“赤城”号或“加贺”号基本相同,即常用战机72架,备用战机24架;航速至少要与“苍龙”号持平,并实现约10000海里的续航力。新航母至少要装备8门127毫米双联防空炮和12门25毫米三联防空炮,但可不再使用巡洋舰级别的152毫米火炮。此外,舰体的防护力必须得以提升,水线带、机库、机舱、弹药库等关键部位的装甲防护要能抵御炮弹、炸弹和鱼雷的直接攻击。

978-7-111-64152-0-Chapter24-1.jpg

“翔鹤”号(1944年)

依照这些标准,负责“丸三计划”中三、四号舰具体设计的舰政本部第四部认为,新舰的标准排水量将达到2.35万吨上下,且如此设计就会让装甲防护与舰载机数量难以同时兼顾。由于海军高层极力主张航母须优先满足火力配置、机动性能和续航能力,因此他们最后决定,新航母设计优先保证与攻击力切实相关的武器数量和速度机动能力等,防御性能在发生冲突时可以不予考虑。在经过一番论证之后,建造新航母的设计于1937年2月获得通过,单艘预估造价达8450万日元左右,远超“丸二计划”中“苍龙”号4020万日元的预算。

978-7-111-64152-0-Chapter24-2.jpg

刚交付海军服役的“翔鹤”号。舰岛的结构与“飞龙”号基本相似,只是尺寸略有放大,共有5层舰桥甲板,内置罗经舰桥、操舵室、作战室、海图室、防空指挥所等战斗单位

1937年12月,一号舰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5月,二号舰在川崎重工的神户造船厂开始铺设龙骨。一号舰采纳了当年因《华盛顿海军条约》而取消的“凤翔”号替代舰的名字“翔鹤”,而二号舰对应地命名为“瑞鹤”号。这2艘航母可谓是日本海军当时综合实力最强的航母,出于减少敌机空投炸弹命中概率的考虑,该级航母的水线长宽比达到9.6:1,飞行甲板也比“飞龙”号更加狭长,但甲板大部分仍使用柚木板铺设。受“第四舰队事件”的影响,该型舰的舰体高度被刻意压缩,从吃水线到飞行甲板的高度仅有14.1米,比同状态下3层甲板的“赤城”号还要低5.5米。舰艏下端首次采用球鼻艏,这是日本海军技术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其内部计划安装用于潜艇侦测的水中听音器和探信仪;舰艉中心线上前后纵向布置主副两部半平衡舵——球鼻艏和双舵设计后来也被“大和”级战列舰所采用。

978-7-111-64152-0-Chapter24-3.jpg

刚交付海军服役的“瑞鹤”号,照片摄于1941年11月。由于其性能优异,故该型航母在当时被日本海军称赞为拥有“赤城”号的载机量、“白露”级驱逐舰的高航速以及“高雄”级重巡洋舰的防御水平的顶级航母

“翔鹤”级与“苍龙”号一样设有双层机库,配置3部升降机,较“飞龙”号可多搭载11架战机。“翔鹤”级原先仍设置左舷岛式舰桥,但因“飞龙”号与“赤城”号在服役中陆续发现左侧舰桥的缺陷,因此设计人员将“翔鹤”级的舰桥设于舰体右舷,并在右舷舯部安装了向下弯曲横卧式烟囱。“翔鹤”级的武器配置与最初设计并没太多区别,但作为加强水中防御的手段,“翔鹤”级采用美国海军惯用的多层隔舱,设置钢板壁厚度在30~42毫米之间的隔舱,而在动力舱室部分更是特别采用5层隔舱加强防御。在不超出规定排水量的前提下,弹药库顶部铺有25毫米钢板,其上再铺设132毫米装甲,舷侧水线部分则设有165毫米装甲带,其他一些重要部位也都有相当的装甲防护。后来的实战证明,“翔鹤”级航母在防御性能上仍是日军航母中的佼佼者。

由于中国战事日趋深入,加之和英、美关系日趋紧张,负责建造这2艘航母的船厂也是不分昼夜地进行舾装,终于在1941年8、9两月相继交付海军,并双双编入第五航空战队。这2艘航母的首次作战任务便是参与偷袭珍珠港,并以俯冲战斗机成功压制了欧湖岛的机场,之后随日本航空舰队向西扫荡南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域。印度洋海战结束后,“翔鹤”号和“瑞鹤”号又在1942年5月参加珊瑚海海战,其舰载机击沉美军“列克星敦”号、重创“约克城”号航母,但是“翔鹤”号也受损严重,舰载机损失过半。由于这2艘战舰都没有参加中途岛海战,故此“翔鹤”级随后就成为日本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与美国海军周旋的核心,之后接连参加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等,在此期间与美军航母频频交手,期间重创“黄蜂”号航母并两度击伤“企业”号航母。

随着美军在1943年开始逐渐得势,日本海军开始疲于应付,太平洋的整体形势也日益趋于被动。在1944年的马里亚纳海战中,“翔鹤”号被美军潜水艇“棘鳍”号发射的4枚鱼雷同时命中,火势延烧至汽油槽发生大爆炸,并最终导致其沉没。“瑞鹤”号虽然在马里亚纳海战中侥幸得活,但已是强弩之末,该舰在后来的莱特湾海战仍难逃一劫;“瑞鹤”号当时被编入第三航空战队作为吸引美军航空母舰特混编队的诱饵,虽然日本在战术上成功完成了引诱美军航母编队的目的,但“瑞鹤”号却作为牺牲品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978-7-111-64152-0-Chapter24-4.jpg

参加珍珠港偷袭行动的“翔鹤”号。最初设计时,设计人员曾试图将“翔鹤”级航母的水线以上高度压缩至12米以内,不过最终14米左右的高度亦无碍于台风海况下的航行

978-7-111-64152-0-Chapter24-5.jpg

高速航行中的“翔鹤”号,照片摄于1941年11月

978-7-111-64152-0-Chapter24-6.jpg

美军战机拍摄下的“瑞鹤”号,照片摄于1944年10月。数小时之后,这艘航母被美军舰载机编队击沉

978-7-111-64152-0-Chapter2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