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克城”级(美国)
《华盛顿海军条约》允许美国建造总排水量13.5万吨的航母,但每艘排水量不得超过2.7万吨。去掉2艘“列克星敦”级航母与实验性质的“兰利”号,美国海军只有约6.9万吨用于新航母建造。因此在建造“突击者”号的同时,美国海军内部就未来航母的建造方向开始争论,并讨论如何利用余下的吨位分配航母的建造类型。若采用类似“突击者”号的设计,美国海军可新增4~5艘航母,但若采用类似“列克星敦”级,则建造数量最多只有3艘。凭借着建造“突击者”号,“小航母派”在这场争论中一度占据优势,他们希望按照这艘航母再建造5艘,但“萨拉托加”号航母在第9次舰队解难演习中的表现却让他们一度哑言,这艘大型航母展现出的独立战斗力、机动性和进攻能力不得不让美国人重新审视航母的发展。
在汉普顿锚地内进行基础测试的“约克城”号,照片摄于1937年10月。自该级航母开始,美军航母的岛式上层建筑和烟囱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美国航空母舰的基本形式
一番协商后,美国海军事务委员会在1930年提出,依照“突击者”号补充建造1艘小型航母,另外再开工新建2艘大型航母。设计方案交由纽波特海军战争学院完成。根据海战模拟推演和“兰利”号的多次测试,设计人员推出了2.3万吨和2.7万吨两份方案。经过比较,美国海军事务委员会认为后者虽然防护性能更佳,且能搭载更多的舰载机,但高速机动性能方面却逊于前者,况且建造2艘2.7万吨的航母会让另外1艘小型航母的吨位设计变得紧张。1932年初,美国海军事务委员会敲定2.3万吨、搭载90架舰载机的设计方案。由于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让该计划并未获得美国国会拨款,直到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并批准《美国工业复兴法案》后,以援助失业造船工人为名拨款建造费用,才让建造这2艘大型航母变为现实。
“约克城”号(1938年)
1934年5月开始,这2艘航母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相继开工,类似于“列克星敦”级命名方式,首舰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约克城围城战而命名为“约克城”号,二号舰则沿用独立战争中一艘战功显著的大陆军小型风帆战船之名“企业”号。尽管美国海军内部仍在很多细节上争辩不休,但随着“突击者”号开始出现一些难以弥补的缺陷,对于大型航母的质疑在1934年年底就已偃旗息鼓。该级航母充分借鉴了美国海军改装和建造航母,尤其是“列克星敦”级的经验,在航速、载机量等方面与“列克星敦”级基本相同,但续航能力却优于前型,操作性也更为灵活。为了确保舰载机的起降安全,原设计中采用类似“暴怒”号的平原型全通式甲板设计,但根据美国驻英国军事观察员的报告,“暴怒”号的烟气管道布局复杂,屡次出现局部区域温度偏高和烟气排放问题,加之火炮射控系统承包方认为没有上层建筑难以有效发挥光学器具的效用,故此“约克城”级的甲板右舷处仍布置由舰桥、桅杆和烟囱组成的一体化岛式建筑。
返航途经加勒比海域的“企业”号,照片摄于1939年4月,甲板上停满了F3F型战斗机和TBD-1型鱼雷机。在交付美国海军使用的第一年时间里,该舰都在进行各类试航工作
遭到日军战机第一轮攻击后的“约克城”号,照片摄于1942年6月4日。日军3架“九九式”俯冲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命中该舰,其中一架被击落后还栽倒在该舰左舷的2号升降机附近。这些叠加伤害让该舰的动力设备损毁严重,航速也降至6节
在对威克岛与马库斯岛的日军发动了多次不算成功的攻击以后,“企业”号返回珍珠港接受补给,照片摄于1942年3月。注意舰岛顶部的CXAM-1型对空雷达,“约克城”号和“企业”号也是首批6艘安装上这种雷达设备的美军战舰
前往东所罗门群岛的“企业”号,照片摄于1942年7月。注意甲板上刚投入服役的TBF-1型鱼雷轰炸机
“约克城”级采用木制飞行甲板,长度较“列克星敦”级略有增加,甲板前后安装两组阻拦索,战机可在甲板任意一端降落,但舰艏降落设施由于鲜有使用,后来即遭拆除。航母的自卫火力主要包括艏艉两侧的8座127毫米火炮和舰岛前后的4座28毫米四联防空炮。“约克城”级采用开放式机库,拥有3部升降机,甲板前端和机库各设置2具弹射器,紧急情况下战机可从机库中直接弹射起飞(开战后发现其效率低下而取消)。受限于排水吨位,“约克城”号的装甲防护并不全面,水线以下防护更是其致命弱点;更糟糕的是,航母的9座锅炉分成3列且全部排在前方,而轮机则在其后方,水线以下舱室一旦入水,海水就会淹没锅炉或轮机,令全舰丧失动力。
完成海试后,“黄蜂”号即将前往太平洋参与作战行动,照片摄于1942年2月。注意舰艏甲板处停放的F4F-4型战斗机,这种飞机于1942年1月才开始交付美国海军批量使用
参加杜立特空袭行动的“黄蜂”号,照片摄于1942年4月18日。机动舰队此时距离日本本土只有不到650海里的距离
从1936年第二季度开始,“约克城”号与“企业”号相继下水,考虑到日本决定退出条约谈判并开始建造大型航母,美国在1938年5月通过《海军扩建法案》,追加1艘航母以应付战争需要。由于时间十分紧迫,美国海军事务委员会只能决定沿用“约克城”级设计,只对原设计进行了几处改进,特别是将锅炉与轮机交错配置,以降低舰体进水后沉没的风险。与“企业”号一样,新舰以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艘风帆运输船“黄蜂”号加以命名。新舰在甲板尺寸、舰体防护等方面均进行了明显改动,因建造周期紧张,尽管舰岛外形发生了变化,但整体并未进行大的修改,尤其是其动力系统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
在重巡洋舰“北安普敦”号的拖带下,“黄蜂”号以5节的速度缓慢向瓦努阿图岛撤离。虽然“黄蜂”号的工程抢修人员成功地让轮机恢复运作,但由于缆索随后发生断裂,加之日军战机持续对该舰发起空袭,美军遂决定放弃“黄蜂”号
返回努美阿港修整的“企业”号,照片摄于1942年11月21日。由于美军在太平洋上仅剩这一艘航母,因而该舰在小修小补后带伤上阵,与修理舰“女灶神”号(USS Vestal)一起赶赴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东海域参战
该型航母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进入美国海军服役,但只有“约克城”号具备实战经验。该舰自1941年4月到12月间,曾作为护卫舰被派往大西洋,保护美国商船队在大西洋上的安全。其间,该舰在美国东海岸和英国之间往返4次,并与德国潜艇有少量接触。珍珠港事件后,“约克城”号完成了在太平洋战争的首次进攻任务——袭击马绍尔-吉尔伯特群岛,“黄蜂”号则作为杜立特空袭日本行动的主要舰船,对日本境内的军事目标发起空袭。尽管这些袭击对日军造成的损失不大,却极大振奋了美军士气,也让日本当局在民众心目中的威信发生动摇。
从“企业”号上起飞的2架SBD-5型俯冲轰炸机,照片摄于1943年11月
返回普吉湾海军船厂接受大修的“企业”号,照片摄于1945年6月。舰员与随舰返回国内的部分兵员正陆续换乘到一旁的渡船“萨克拉门托城”号(City of Sacramento)上。由于升降台被彻底炸毁,舰艏甲板处的机库井口此时处于完全开启状态
这3艘航母随后参加了多次海战:在中途岛海战中,动力输出折损的“约克城”号带伤上阵,其舰载俯冲轰炸机中队成功击毁日军“苍龙”号航母,但因被日军侦察机发现而不幸被日军潜艇击沉;“黄蜂”号的第8舰载鱼雷机中队在没有战机护航和俯冲轰炸机配合的情况下,仍决定对日军舰队发动自杀式进攻,该中队的牺牲精神为“企业”号创造了机会,“企业”号的舰载俯冲轰炸机群先后击沉日军的“赤城”号和“加贺”号航母,乘胜追击的“黄蜂”号也击沉日军“三隈”号重巡洋舰,并重创巡洋舰“最上”号;在圣克鲁斯海战中,“黄蜂”号遭日军优势航空兵力围攻,被3枚航空炸弹及2枚鱼雷击中,由于无法拖离回港而最终被本方驱逐舰用鱼雷击沉。相比之下,“企业”号最为幸运:在3年半的战争期间,该舰几乎参与了全部重要的战斗,尽管在日军战机的空袭下多次遭到重创,但“企业”号航母在经历多次打击后依然幸存,成为“二战”美国最为功勋卓著的一艘战舰。
参加海军节的“企业”号,照片摄于1945年10月。该舰在整个“二战”中击沉、击伤舰船260多艘,击落战机近1000架,在“二战”所有战舰中排名第一。日本曾6次宣布该舰被“击沉”,但最后均被证伪,因此该舰也有“灰色幽灵”(Gray Ghost)之名
马里亚纳海战中的“企业”号,远处是“埃塞克斯”级航母“列克星敦”号,照片摄于194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