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母大百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龙骧”号(日本)

通过一系列改建,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已拥有3艘航母。按照日本联合舰队制定的《帝国军队用兵方针》,建议将一大一小两艘航母组成一支航空战队,因此日本尚缺少一艘轻型航母。与美国建造“突击者”号时所持的试探性观点相同,日本海军也认为,如果多艘小型航母联合能够相抵少量大型航母的作用,那么太平洋的海权便能被生存性更好的小型航母占据。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未对1万吨以下的小型航母有所规定,日本海军便利用这一漏洞,在1925年10月计划建造一艘8000吨级的水上飞机母舰,名义上替代老旧的“若宫”号,对外称其为“航空补给船”。建造预算在第52届议会中获得通过,并列入《昭和二年度舰艇补充计划》预算编列中。

978-7-111-64152-0-Chapter16-1.jpg

“龙骧”号(1934年)

有了“赤城”号和“加贺”号的改装经验,此次改造工作相对比较顺利。为了让这艘航母的吨位不超过条约限制,该舰采用了“青叶”级重巡洋舰的设计,拆除全部上层建筑,并减少一半的轮机和锅炉,去掉设计中的大部分舰体装甲,仅在弹药库配置一层46毫米装甲钢。机库采用单层平甲板构造,动力设备与同期开工的“高雄”级重巡保持相同。经过多次设计修改之后,该舰的吨位增加至9800吨,设计最高航速接近30节,可搭载24架战机(其中9架为备用补充机)。1929年11月,该舰在三菱造船厂开工,取舰名为“龙骧”号。

978-7-111-64152-0-Chapter16-2.jpg

从艏部方向拍摄停靠于横须贺军港内的“龙骧”号

可是,英、美两国很快就发现了《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漏洞,于是包括日本在内的5个国家在1930年4月又签订了《伦敦海军条约》,禁止建造小于1万吨的航母。日本海军不得不决定提高“龙骧”号的性能,同时增加舰载机数量以满足条约中的吨位要求。按照这些要求,战机数量被提高到48架,单层机库也因存放空间不足而被迫改为双层机库,并削减机舱空间以强行满足要求。这直接导致舰体高度大幅提高,动力设备减半、推进由四轴变成双轴,最高航速也降到29节左右。重量增加而导致浮力不足的部分,设计人员通过增加凸出部防雷鼓包加以抵销。为配平重心,设计人员除采用强化龙骨结构、部分增添配平纺锤外,还将烟囱设计在较低位置,并朝下排放以避免烟气干扰起降工作,但如此设计又容易将海水倒灌入烟囱。此外,因舰内空间不足,原设计作为压舱水的空间被转用作重油燃料槽,后因这种设计被证明在舰体急转弯时会出现重心过高而翻覆的风险后才被放弃使用。

978-7-111-64152-0-Chapter16-3.jpg

正在进行极速测试的“龙骧”号。设计“龙骧”号细部配置的设计师松元喜太郎在其回忆录中提及,屡次修改而导致重心上升的“龙骧”号让他时常感到惴惴不安

978-7-111-64152-0-Chapter16-4.jpg

接受改装前的“龙骧”号。为了确保该舰的平稳性,设计人员在后来的改进工作中对该舰舰底结构进行了二次强化,并增装压舱物以调整舰体平衡

978-7-111-64152-0-Chapter16-5.jpg

在濑户内海伊予滩进行航行测试的“龙骧”号,照片摄于1934年9月。注意其位置升高且开口略向下倾斜的烟囱

978-7-111-64152-0-Chapter16-6.jpg

由于原先的单层机库增至双层机库,让“龙骧”号出现一个很不稳定的倒三角形。尽管该舰安装了和“凤翔”号相同的美制陀螺仪,且增装可动式稳定鳍,但沿用重巡洋舰的高长宽比让“龙骧”号的稳定性和复原性都不及吨位更小的“凤翔”号

978-7-111-64152-0-Chapter16-7.jpg

第二次大改后的“龙骧”号,照片摄于1935年。为了确保该舰在进行大幅度回转时不至于发生倾覆,设计人员不得不调整燃料库和烟囱的位置,同时将计划安装的6座双联防空炮撤去2座,以降低舰体重心

多次改动让“龙骧”号直到1931年4月才完成下水,1933年5月交付海军使用。由于大幅变更舰体结构设计且削弱动力,干舷偏低的“龙骧”号很快就暴露出重心偏高、船体复原性差与续航能力不足等缺点。单薄的舰艏不但容易上浪,且由于舯部重量造成与上层建筑的结合部应力较大。通过实际服役表明,“龙骧”号在风力大于5级的情况下就基本无法正常起降战机。1934年的“友鹤事件”促使日本海军对“龙骧”号进行了数月之久的改造,但这艘先天不足的航母在一年后还是突发意外:在跟随第四舰队进行演习时,遭遇台风的“龙骧”号舰艏、舰桥与部分甲板区域严重损毁,后方机库尾门被巨浪直接打穿导致海水涌入舱内。由于这次意外暴露出很多设计缺陷,“龙骧”号只好进行第二次整修,除了重新设计改善耐波性的舰桥外,还新增一层甲板以提高干舷高度。

978-7-111-64152-0-Chapter16-8.jpg

正在进行日常训练的“龙骧”号,照片摄于1938年。注意飞行甲板前段此时已经修正为圆弧边缘

改装完成后的“龙骧”号不久便被派往中国战场,其舰载机中队多次对上海、广州等地的目标发动空袭,并与我国空军发生多次空战,互有损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龙骧”号先后参加了侵占菲律宾南部地区的进攻作战和1942年4月的印度洋空袭,之后的阿留申群岛战役等亦有参加。1942年8月,“龙骧”号在护卫运输船队驶往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途中,被美军4架执行警戒巡逻任务的F4F战机发现。随后,美国“萨拉托加”号航母派遣18架轰炸机和9架鱼雷机组成攻击队进行攻击,“龙骧”号被命中4枚炸弹和1枚鱼雷,从而再无回天之力了。

978-7-111-64152-0-Chapter16-9.jpg

接受两次改装后的“龙骧”号,照片摄于1939年。虽然增强了舰体强度,但其最高航速却降至28节

978-7-111-64152-0-Chapter16-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