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质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198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第一次以部级文件的形式将文献检索课规定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任务之一,1984年2月,以(84)教高一字004号文件的形式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1985年9月,颁发了《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今天,以该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已走过了30余年风雨历程。30多年间,一批批有志于此项工作的高校图书馆人励精图治、勤奋敬业,成就了今日高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30余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文献信息数字化进程的加快,该课程也经历了一次次相应的变革,首先是课程的名称从“文献检索与利用”演变为“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再到今天为大多数院校所认可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其次是课程的教学目的从教会同学使用各种类型的检索工具转化为以全面提高其信息素质为目的。第三是课程的形式从讲座、选修课、指定选修课、必修课发展到课堂内外各种授课形式相结合的全面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目前,信息素质教育课在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形成有一定水平的师资力量,有适应各学科专业的配套教材与教学课件,有设施齐全的实习基地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利用名牌院校雄厚的教学资源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实施本科层次教育的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作为独立学院的本科生,同样应该接受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近年来,在北京地区的部分独立学院,已经开设了信息素质教育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多种原因,与许多名牌院校相比,北京地区的独立学院无论是在课程开设的普及率、实习基地的建设还是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为了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信息素质教育的普及率,提高该课的教学效果,北京地区各独立学院图书馆的领导和信息素质教育课的教师们意识到:除了师资的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等因素外,还应该编写一部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适合独立学院教学特色的信息素质教育课教材。经燕京理工学院图书馆刘鹤霞馆长、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图书馆付瑶馆长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图书馆李兵馆长等人倡议,北京地区各独立学院图书馆的馆长们先后分别在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对于编写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教材的问题进行了3次认真热烈的讨论,初步确定了教材的名称、编写大纲的框架、编委会的组成及其他编写事宜,并委托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图书馆谭迺立馆长草拟编写大纲初稿。

2013年年初,在此前讨论所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再次召开了北京地区独立学院信息素质教育教材建设研讨会,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图书馆、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图书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图书馆、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图书馆、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今燕京理工学院)图书馆、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及各馆信息素质教育课教师与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在独立学院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重点就教材编写大纲初稿进行了讨论,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杨明老师、燕京理工学院钟卫宏老师等编委对编写大纲初稿提出了系统、中肯的修改意见,并形成了初步共识。会后,科德学院图书馆谭迺立老师根据会议参加者的意见对编写大纲进行了修改。通过人民邮电出版社向编委会成员征求意见,由谭迺立老师根据各位编委的意见再次对大纲进行修改,并制定了编写细则。各校编委分别认领了编写任务:第1章由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续建荣老师编写,第2章和第3章分别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潘丹丹老师和赵跃亮老师编写,第4章和第7章分别由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闫占弟老师和谭迺立老师编写,第5章和第6章由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杨明老师编写,第8章和第9章由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马晓晨老师编写,第10章、第11章和第12章由燕京理工学院钟卫宏老师编写,初稿完成后由谭迺立老师进行统稿,提出修改意见,再由各位编委进行修改,最后由谭迺立老师定稿。

本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了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领导和各位编辑对于本书的出版起到关键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副院长沈孝本教授在百忙之中出席教材建设研讨会,并对于本书的编写出版给予自始至终的关注与支持,北方国际大学联盟图书教材管理中心对本书的发行予以大力支持,科德学院图书馆的全体员工从多方面对本书的编写予以支持,其中党敏老师负责了教材建设研讨会的组织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诸多相关文献,各位编委已将主要参考文献分别在其所编写的各章之后列出,在此向各位专家、同行致以真诚的谢意。

我们希望这部教材能够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其信息素质、促使其掌握现代化检索手段、进而增强其走上社会以后自学与研究的能力等方面有所裨益。

因作者水平有限,不足甚至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斧正。

本书编委会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