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相关研究评述
根据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发现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比,非遗数字化工作虽然开展得较晚,但在近些年发展迅速,并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非遗数字化概念、原则与策略、影响、实施主体、文化视角的解读等方面。这些基础研究工作丰富了非遗数字化的理论体系,对非遗数字化实践及应用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技术研究方面,学术界对各种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包括数字影像、3D、VR、AR、3S、行为捕捉等。这些技术有些在非遗领域已有广泛应用,有些在非遗领域应用较少,但不管如何,它们给非遗数字化带来了新的可能。在形态研究方面,学术界则主要关注对数据库、数字博物馆的研究。
然而,通过我们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当前非遗数字化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①缺少对不同实施主体之间协作机制进行探索的研究。这使得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实践工作缺少对话与协同合作,影响了对非遗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②重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文化保存,轻数字资源的传播、共享和利用。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探讨非遗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文化保存,然而,对非遗数字资源的传播、共享和利用等问题的研究不足。如果只重视非遗的数字信息转化,而不重视对转化后的数字文化的传播、交流、学习教育的研究,那么,非遗数字化工作则无异于无源之水。因为文化保存的目的正是要通过传播的作用将其“植入”个体,使其成为民族的鲜活生命力与文化基因。
本书提出基于Wiki的重庆非遗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将知识共享理念引入重庆非遗数字资源的收集、存储、整理和传播,借助Wiki技术建立重庆非遗数字资源共享平台,试图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数字资源库的构建中来,改变以往单凭某一机构或组织单方力量难以胜任的困境,为重庆非遗数字资源库的建设打开一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