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进城南家园
2017年,我开始为我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筹备抽样调查。于是,我花了两天的时间,自己开车将主城区所有投入使用的公租房社区走了一遍,想从中找出2~4个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点。一圈走下来,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不再坚持调查多个公租房社区,而是只选择一个公租房社区作为样本点。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第一,重庆规划建设的公租房社区规模非常大,总建筑面积基本都在100万平方米以上,单个公租房社区完全能够满足本次调查的抽样要求。第二,公租房一般选择在工业区附近。外来务工人员一般都就近找房居住。因此,各公租房社区的外来农民工的职业同质性较强,减少样本点并不会降低样本的代表性。第三,公租房社区全部都位于内环以外。调查多个社区会分散兵力,让调查员疲于奔命。第四,如果调查多个社区,每个社区只收集少量样本,会增加调查时间,让有限的调查经费更加捉襟见肘。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选哪个公租房社区?经过比较,城南家园脱颖而出。首先,考虑到被调查者要回答问卷中关于居住感受的问题,其至少应该有半年以上的居住经历。因此,我们选择的样本点必须是已经全部建成,并签约入住两年以上的公租房社区(主要是考虑所有公租房社区都是分批次签约入住的,而且还要有简单布置的时间才能入住)。2017年,符合这一要求的公租房社区只有九个,分别是民心佳园、康庄美地、康居西城、两江名居、民安华福、城南家园、城西家园、空港乐园、云篆山水。其次,由于公租房社区往往比较偏远,一些周边发展很不成熟的社区会影响居民的居住感受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因此将康庄美地、两江名居、城西家园、空港乐园、云篆山水予以排除。在剩下四个可选项中,民心佳园是重庆第一个公租房社区,也是样板社区,接待过很多国家领导和国际组织领导,因此不具有代表性;康居西城和民安华福距离我工作的单位太远,我的调查员(大部分是我的学生)到达那里要花太久的时间,不具有调查的便利性。这样符合所有要求的样本点就只剩下城南家园了。
正式调查之前,我决定先到城南家园独自探访一番。2017年春节刚过,我就迫不及待地出发了。城南家园位于南岸区茶园新区,从我所在的学校过去要走内环,穿过真武山隧道就到了。由于南岸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都在茶园新区办公,这条路我是很熟悉的。不过,由于城南家园在南岸区政府的北方,到区政府办事并不会路过那里,因此即便在那时城南家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5年了,哪怕是匆忙的一瞥,我也从来没有过。
城南家园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大”。汽车驶过南岸区政府,远处一大片高层住宅就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近处的是黄色,稍远一些的是灰色,密密麻麻,延绵数千米(见图1-3)。当我将车开到近前才发现,城南家园跨越了两个街区,中间一条水云路将两大片建筑分隔开。当我把车停好,走进社区后,才真正体会到城南家园到底有多大。那天,我从下午两点走马观花地逛到了下午五点,用手机打开地图才发现,我只勉强走了一半!
图1-3 城南家园之“大”
城南家园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乱”。在社区大门口,小吃摊、“野出租”(没有正规运营资质的载客车)挤满了本就不宽的街道。周边农民也在街边摆满了菜摊。人们吃剩下的食物、包装纸、塑料袋等垃圾遍地都是。出入的车辆不时鸣笛,示意行人和食客避让。行人对此也见怪不怪,车头都快要贴到身体了,才会不紧不慢地向边上挪动几厘米。汽车仍无法通过就再次鸣笛,人们又不情愿地挪几厘米。汽车和行人似乎在进行着艰难的谈判,任意一方多做一点让步都很艰难。突然,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城管来了,小吃摊主和菜摊主急忙推着全部家当一路奔逃,留下一地的垃圾在车轮间飘来飘去。若非亲眼所见,人们很难相信中国村镇集市上的典型场景会出现在重庆主城区(见图1-4、图1-5)。
图1-4 社区大门口一角
图1-5 和城管“打游击”的小吃摊
城南家园给我的第三个印象是“热闹”。不同于一些深宅大院、幽静恬适的高档小区,城南家园处处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当我走在城南家园里,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农贸市场,耳朵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各种声音,叫卖声、汽笛声、寒暄声、广告声、狗叫声等,不一而足。社区里,大一些的空地聚集着跳广场舞的大妈,小一点的空地也有三三两两带孩子玩耍的妈妈和放学后追逐打闹的小学生。即便是在不经常有人走到的社区花园的角落、阡陌的拐角处,你也经常能惊喜地发现打太极拳的老人、玩手机的年轻人。一些在其他城市社区已经很难看到的传统业态,如缝纫摊、修车摊、美容摊等,仍能在城南家园找到。顾客似乎并不急着完成交易,而是与摊主不紧不慢地聊着什么,像是在与街边偶遇的老朋友寒暄。到了下班时间,社区大街上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结束了一天的探访,当我踏上归程的时候,面对灯火阑珊的高楼和行色匆忙的人群,不禁对他们背后的故事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