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城市之路:外来农民工公租房社区生活实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个有房子的老公?我今年48岁了,比我大10岁都不要紧

勤奋、节俭、吃苦耐劳,但命运多舛,长期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从而学会了世故、圆滑,信奉关系,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刘11就给了我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年农村妇女的印象。

我记得和刘11初次见面的时候,她穿着一件在她这个年纪很少有人穿的西装,手上提着一个和她的穿着很不协调的布袋子。我们的访谈就在去她家的路上开始了。刘11告诉我,她是江津人,早年和前夫在江津打工、生活,并生了两个女儿。后来由于感情不和,他们离婚了。二女儿归前夫抚养,她带着大女儿去福建打工。在福建,她遇到了第二个“老公”。当时,这个男人没有和原来的老婆办理离婚手续,而他们就生活在一起了,并生了小女儿。后来,这个男人的老婆找了来,刘11就独自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重庆主城区。

回重庆后,刘11做过多种工作。现在她上午在民生保险公司做业务员,下午和晚上在长生的服装厂打工。我感叹一个人打两份工很辛苦,她说没有办法。因为民生保险公司只有前三个月有底薪,以后的收入只靠业务提成,很不稳定。说到这里,她话锋一转,对我说:“我们加个微信吧,以后有人需要买保险介绍到我这里来。”我只好应承下来。她看我不是很上心,就又说:“我们公司明天在南坪要办一个产品大会,推出的新产品非常好。你看,医疗保险100万元,重大疾病200万元,终身赔付300万元,存取灵活……你让你的学生来听吧!”我只好以要忙调查的事为借口推脱。她失望地收起宣传单,然后继续介绍。刚回到重庆的时候,她收入低,拉扯两个女儿很不容易。现在大女儿已经结婚了,女婿以前是辅警,现在平安保险公司卖保险。2016年大女儿生了小外孙,现在没有上班了,在她婆婆家带孩子。小女儿现在江津一中读高三,和同学在学校外面合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租金每月800元,小女儿和她的同学每人每月负担400元。现在眼看马上就要高考了,刘11在重庆主城区打工,也不能回去照顾小女儿。小女儿平时吃饭就在学校,放学了就回租住处学习。说到这里,刘11想起我在大学工作,就试探地问:“我女儿最近一次摸底考试考了580分,能不能读你们工商大学?”我告诉她应该差不多,不过要看最后高考的成绩。然后,我又问她二女儿是否也在重庆,平时有没有联系。她犹豫了一下,感到前后说过的话矛盾,才对我说了实话。原来,她的二女儿当年属于超生,由于害怕计划生育罚款,她和前夫就把二女儿送给一对不能生育孩子的邻居代为抚养。他们每个月给这对夫妇150元钱作为抚养费。谁知有一天,这对夫妇带着她的二女儿不辞而别了。直到现在,她再也没有见过她的二女儿。正是因为这件事,她和前夫才离婚的。我没想到社会调查居然牵出一件“儿童拐卖案”!于是,我继续追问她知不知道二女儿的线索,有没有找过?她说有线索,那个邻居的地址是江津区××镇××村××组,名字是×××,曾在××菜市场卖菜。我说有这么准确的线索应该很好找啊!刘11说找人不容易,要公安局有人才找得到。我告诉她只要报案,公安局就会帮她找,而且还可以借助媒体和网络帮她。刘11又说她现在什么都没有,就算找到了二女儿,二女儿也不会认她。我仍不甘心,又问她难道不想知道二女儿现在过得好不好?也许她二女儿也正在找她。刘11说了一句“不晓得”,然后她又咕哝了一句什么,声音小得已完全听不到了。

刘11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情况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而对我说的话又有一些不实的地方。于是,我对前面提过的三女儿的情况又进行核实。我问她和三女儿的父亲还有没有联系?她语气坚决地说:“啷个(重庆话,‘怎么’的意思)没有呢?女儿是他的,他要给抚养费的嘛!”我又问她给多少抚养费。她告诉我每个月1000元。前段时间她还给福建的“前夫”发短信,让他在女儿高考前的这几个月多打500元伙食费,让女儿在学校吃好一点。她福建的“前夫”同意了,而且还承诺孩子考上了大学,学费由他负责出。我说她福建的“前夫”对孩子还是有些责任感的。她表示同意,但还是感叹,她命不好,两个老公都没找好。不然不会这么辛苦。我顺势问她是否还准备再找个老伴?她说等女儿高中毕业了再找,不过身边没有合适的。然后她又问我:“你能不能帮我找个有房子的老公?”还没等我回答,她接着说:“我今年48岁了,比我大10岁都不要紧。”我只好说会帮她留意着。

就在这时,我们来到了她的家。她先是敲了一下门,然后才掏出钥匙把房门打开。把我们引到房间里面后,她并没有让我们坐下来的意思,而是一边带着我们四处看,一边介绍。当她试图打开一间卧室房门的时候,发现门居然上锁了。她只好又带我们退回了客厅。在客厅里,一个年轻微胖的女士正认真地看着电视,并没有和我们任何人打招呼,任凭我们在她面前走来走去。她的身边还躺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婴儿。我想客厅的女士大概就是刘11的大女儿,应该打个招呼。于是我就对刘11说:“这位是不是您的大女儿?”谁知刘11给了我一个意外的答案,那是客人。她女儿不在家,那是河南来的远房亲戚。说着,刘11就将我们往门外领,而且,出门时还不忘把我们放在沙发旁的那一提卫生纸带了出来。我们只好带着一肚子的疑问跟她走了出来。

出了大门,没等我开口问,她主动替我们解开了谜团。客厅的那个女人既不是她的亲戚,也不是她的客人,而是她好心救助的人。刘11继续说,那个女人和她老公从河南远道而来,没有房子住,是刘11帮助了他们,让他们住在了刘11的房子里,甚至孩子都生在了她的房子里。但是这对夫妻的关系似乎不好,丈夫出去了还把自己的卧室锁了起来。我被她的解释搞得更糊涂了,又问道:“这么小的房子怎么住得下这么多人?”刘11小声地告诉我,其实这对夫妻把她的房子租了下来,她没有在这套房子里住。刚才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公租房是不允许转租的。我问她住在哪里?刘11说,她有一个朋友在城南家园有一套一室一厅的公租房,现在不住了。她就把朋友的房子接了下来,住在那里。我问她租金是怎么算的?刘11说她的两室一厅原价转租的,并没有多收钱,主要是为了帮助那对远道而来的夫妻(后来我偶然得知,她每月收河南夫妇租金1000元,除了600元的公租房租金,还有400元的家具租金)。她接手的这套一室一厅,朋友也没有多收钱,只是要她按时去交房租就行了。我又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随口说是为了节省房租。这个解释太蹩脚了,但我也一时不知问些什么了。显然,这个女人身上有太多的“谜团”。

我让刘11谈谈她这套公租房。刘11告诉我,最初申请公租房的时候,她是以她的父母、两个女儿和她自己共五口人的名义申请的。当时他们本来是符合申请三室一厅的条件的,但她担心房租太贵了,将来交不起,所以就只申请了两室一厅。对于城南家园社区和公租房,刘11连连称好,并且强调他们这栋楼的清洁工很负责任,每天要打扫很多次。要说不好的地方,就是房子的面积太小了。如果她的爸爸、妈妈、大女儿、女婿、外孙、小女儿都来了,就住不下了。可能是觉得这套说辞和她私下换租的行为相矛盾,她紧接着又说,即便如此,她也不打算换租了。因为住房面积大了,租金也高。如果将来政策允许购买公租房了,即便价格有优惠,她也买不起大房子。

我又问她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刘11说,一个女人独自在城市打拼,实在是太累了。未来,她要先把户口迁到重庆主城区来(由于公租房不能落户而一直未能如愿),然后等小女儿读了大学,再找一个老伴儿。以后等有能力了,她还要找一找她的二女儿。

刘11说得没错,像她这样一个女人,独自一个人在城市打拼,还要抚养两个孩子,确实太不容易了。如果说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工,就像是热带雨林里的树木,为了生存要拼命长高,去争夺那稀缺的阳光的话,刘11则是一根藤蔓,也在利用一切可以凭借的资源,顽强地生存着。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也是很令人钦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