鼙鼓声中涉江人:沈祖棻词赏析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大酺

春雨,和清真

望暮云重,香炉润,烟缕微飏深屋。丝丝愁影乱,正珠帘低掩,玉钩轻触。沁骨商声,销魂远韵,慵听人间丝竹。难忘当年事,渐江南地溽,脆梅将熟。叹鸾枕添寒,画檐惊梦,锦衾人独。 题红流去速。问行客、何处停车毂。对暝色、繁枝飘泪,社燕寻泥,倚危楼、为谁凝目。却念多情月,应不到、旧时阑曲。又寒汐、生江国。风卷罗幕,凉逼灯花如菽。夜深共谁剪烛。

沈祖棻和程千帆1937年在屯溪结婚后,时局动荡,战乱频仍,二人漂泊西南,又聚少离多。这首词作于1940年春,沈祖棻独处雅安,思念亲人。

上片写伤感、慵懒的心情,并揭示其原因是与爱侣天各一方。起三句描写春雨连绵的季节,暮云沉沉,深屋中的香炉沾染了湿气,缕缕轻烟飘动。“暮云重”出自杜牧诗句“千里暮云重叠翠”。“香炉”两句,令人想起沈祖棻《宋词赏析》中赞赏过的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衣润费炉烟”之句。后三句以寻常闺阁景象写愁绪。“丝丝愁影乱”是写愁绪像细丝一般剪不断、理还乱,又如影子一般斑驳零乱,令人想起秦观的名句“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此时此刻,连低掩的珠帘、轻触的玉钩都好像感受到主人公的情绪低沉。“沁骨”三句说由于心情抑郁,原本可以解闷的声韵反而沁骨销魂,所以连人间丝竹声也懒得听。“沁骨”一词,令人想起吴文英《锁寒窗》“冷薰沁骨”。“难忘当年事”三句回忆1937年与程千帆恋爱、定情的往事。这一年程千帆与沈祖棻先后在《文艺月刊》发表情诗,表达对彼此的爱慕。“渐江南地溽,脆梅将熟”,说的是两人在溽湿的梅雨季节情定终生。遗憾的是,不久渔阳鼙鼓动地而来,这一年9月,两人在安徽屯溪结缡,婚后却四处奔波,因此,接下来词意陡转,主人公感叹鸾枕上突然增加了寒意,画檐下美梦被惊醒,独自拥着锦衾的日子开始了。

下片写从日暝至夜深,思念越发深长,心情更加凄清。换头三句以问句表达对旅途中人的牵挂。“题红流去速”用唐代宫女题诗红叶付诸御水流去事,也可视为对吴文英《秋思耗》“料有断红流处,暗题相忆”的化用。又沈祖棻曾赞誉张炎《南浦》“‘流红去’句,翻陈出新,用意更进一层”,可以互参。正如题诗的红叶急速流去,行旅中人将在何处停车休息呢?接下来用一系列惨淡的景色,一层深似一层地描写相思之苦。“对暝色”三句写繁枝飘泪的伤感与社燕寻泥的栖遑,“倚危楼”写主人公无论怎样凝目远望,也不见旅人身影;刹那间意识到,即便月儿多情念旧,也不会回照到旧时的栏杆。“却念多情月”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思念爱侣不得,无可奈何,转而感叹多情的月亮不照旧时栏杆,正是所谓“无理而妙”的写法。接下来五句,连续用“寒汐生江国”、“风卷罗幕”、“凉逼灯花如菽”等情境,极写凄凉的心境。最后“夜深共谁剪烛”的问句,虽是由周邦彦《大酺》“夜游共谁秉烛”而来,意境却迥然有别:周邦彦取《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意,抒发及时行乐之念;这首词则是化用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酺》是周邦彦的名篇,历来享有盛誉。其中“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句,极受清人谭献推许,甚至要求“填词者试于此消息之”(《复堂词序》)。沈氏和作,继承周词的精神,铺排处往往极具匠心。其师汪东曾盛赞“凉逼灯花如菽”一句,“六字横绝”。试比较周氏原作:“门外荆桃如菽。”就不得不承认,沈氏后出转精,非常生动形象地将节候、物象与心境结合在一起,确实写得精彩。

/吴正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