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合时宜
【拼音】bù hé shí yí
【注解】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
【释义】原指不合时势需要。后亦指不合世俗习尚。
【例句】这篇文章基本观点正确,只是现在发表有些不合时宜。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属四川)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天资聪颖,学识渊博,不但能诗能文,而且善书善画,被后人称为诗、书、画“三绝”。苏轼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宋仁宗嘉祐二年,苏轼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时年二十二岁。主考官欧阳寿看了他的试卷,赞叹不已,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将来文章必夺魁于天下。”仁宗皇帝也很佩服苏轼的文才,经常一边吃饭,一边还在读苏轼的文章。
后来,苏轼当了翰林大学士,授职祠部员外郎。他诚心诚意地为国家服务,经常针对朝廷存在的问题,给皇帝上书,提出过节省开支、调整赋役、整军经武、加强防务等好建议;也毫不留情地提了许多批评意见,得罪了皇帝和不少大臣。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革新,苏轼又提出不同看法,极力反对,闹得无法在京城立足,因此,他的心绪一直不好。
传说,有一天早饭后,苏轼摸着肚子散步,信口问身边的侍儿:“你们猜我腹中装的什么东西?”
一个侍儿回答说:“大人的文章誉满天下,一定是满腹文章!”
苏轼摇了摇头,连说:“不对,不对!”
另一个侍儿接着道:“学士学问高深,朝廷上下交口称赞,自然是满肚子见识!”
苏轼仍然不满意。这时苏轼的侍妾朝云走来。朝云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她说:“学士整天上书献策,可是没有人理睬,只好回家来发牢骚,所以我看学士是一肚子不合时宜!”
苏轼捧腹大笑,说:“让你猜对了,我真是不合时宜呀!”
【出自《梁溪漫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