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实践
1.你接触过哪些中西方文学理论教材?试以“我心目中的文学理论教材”为题做一次讨论,谈谈你对文学理论教材编写原则、内容框架的看法。
2.某杂志社组织了一次关于文学理论与文学关系的讨论,结果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看法:(1)认为文学理论就是理论,它可以自说自话,没有必要过问文学的是是非非;(2)认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经验的回应、命名与提升,它可以对文学活动作出概括与总结进而推进文学发展;(3)主张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对抗与抵制,它以一种文学的另类声音表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而不少文学爱好者则认为,现今有的文学理论著作脱离文学实际,一味沉湎于思辨的空谈之中,解释不了当下的文学现实。试以上述现象为背景,做一篇论文,谈谈文学理论与不断发展的文学现实的关系。
(1) [德]鲍姆嘉通:《美学》,简明、王旭晓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2) [美]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见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4页。
(3) 参见[俄]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王忠琪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15页。当然,莱辛1766年发表的《拉奥孔》(第一卷)中就已经从语言艺术(诗)与造型艺术(画)相区分的角度谈到语言艺术的特点:从媒介与题材来说,诗作为语言艺术适宜于叙述时间上先后承续的动作,题材不受限制;就艺术接受的感官和心理功能说,由于语言的观念性,诗所描写的事物不能凭感官一下子把握住整体,需要借助记忆与想象。但莱辛基本上是从比较艺术学的角度来考察,有一定的局限性。
(4) 这只是就学科与知识形态来说的。波斯彼洛夫也曾称18世纪下半叶之前的历史时期为“前文艺理论时期”。参见[俄]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王忠琪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3页。
(5) [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3页。
(6) [美]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32页。
(7) [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15—316页。
(8) 马赫主义(Machism),又称经验批判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奥地利及欧洲大陆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以代表人物马赫而得名。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从这一立场出发,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假说,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
(9) [俄]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5页、第130页。
(10) [俄]列宁:《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9页。
(11) [俄]罗森塔尔、尤金编:《简明哲学词典》,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版,第39页。
(12) [俄]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查良铮译,平明出版社1955年版,第13页。
(13) [俄]毕达可夫:《文艺学引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193页。
(14) [俄]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王忠琪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54页、第69页。
(15) 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第20页、第23页。
(16) [俄]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5页、第182页。
(17) 王元骧:《文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18)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6页。
(19) [美]韦勒克、沃论:《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11—112页。
(20) [美]卡勒:《文学理论·前言》,见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21) [英]威廉斯:《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王尔勃等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页。
(22) [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23) [美]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24) 周宪:《文学理论:从语言到话语》,《文艺研究》2008年第11期。
(25) 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26) [美]希利斯·米勒:《文学理论在今天的功能》,见[美]拉尔夫·科恩编:《文学理论的未来》,程锡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122页。
(27) 严羽:《沧浪诗话》,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97页。
(28) 体液论:古代欧洲人一种不科学的医学观念,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冷淡液、胆液和忧郁液。这四种液体的不平衡决定人的性格。如胆液过盛则其人勇敢、暴躁。
(29) 拉穆派逻辑:以16世纪法国著名的逻辑学家P.拉穆命名的一个学派,其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理论相反。
(30) 亦可译为新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