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韩同盟的起源及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美苏双方开始划分势力范围,构建新的世界体系。作为美苏冷战的战略边缘地带,朝鲜半岛显然具有一定的战略地位。美韩同盟的形成及美国对韩政策的变动,与美国对朝鲜半岛战略价值的定位及半岛的形势变化紧密联系。为了防止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独占朝鲜半岛,1945年8月美国向苏联提议沿北纬38°线分界,美苏双方分别在朝鲜半岛接受日军投降。1947年10月,随着美苏双方联合托管朝鲜半岛谈判的失败,38°线最终成为朝鲜半岛分裂的政治界线。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很快改变了从朝鲜半岛军事撤退的基本政策,并随着战局的变化重新审视新中国的战略威胁,扭转了美国对朝鲜战略价值的定位。随后美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开始逐渐集中在如何建立韩国政权和建设怎样的韩国问题上。1953年7月朝鲜停战不久,美国同韩国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卫条约》,进一步调整并细化了美国战后的朝鲜半岛政策,在维持半岛分裂格局前提下,加强美韩关系及韩国的国家建设。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朝鲜停战后出台了NSC 154/1、NSC 5514等一系列对朝政策国家安全文件,奠定了美国对韩政策的多元目标特征。尤其是NSC 6018号文件,不仅是对既往美国朝鲜半岛政策的总结,而且为未来美国对韩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导。
尽管在同盟条约框架下,美韩双方建立了密切的同盟关系,但就双边关系的发展而言,美韩关系并不总是和谐融洽的,一开始就充满了不断的斗争与妥协。随着美国冷战战略的演化,美国对韩政策的目标开始日趋多元化,在维持韩国军事力量的同时,建设一个怎样的韩国,成为美国对韩政策的核心内容,因而推动韩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韩国民主制度建设成为其中心目标。到1950年代末,艾森豪威尔政府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 6018文件,明确了最终的对韩政策长期目标:“建立独立自主、经济不断发展的统一朝鲜,该朝鲜拥有一个自由、独立的代议制政府,能够有效地反映民众的需求、处理社会问题,与美国和其他自由世界国家站在一起,能够维持内部安全并有力抵抗外来的入侵。”(1)除了长期目标外,文件还甚为详细地规定了具体目标。该文件表明,美国对韩政策目标已经相当完备,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中不仅包含军事安全目标,而且包括韩国的制度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
而与美国相对,在美韩同盟的框架之下,韩国也在追求着自身发展的道路。与美国对韩政策主要基于美苏冷战的战略需要不同,韩国的对外政策主要基于如何在同朝鲜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在李承晚政权的对美政策上表现得非常突出。李承晚并不愿完全服从美国的战略需要,而是在美韩同盟的框架之下,竭力为自己的政权利益和国家利益同美国斗争,因此,美韩冲突接连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