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建筑百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发展——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的国际化大学(1911~1949)

金陵大学成立后,大学部在原汇文书院旧址,中学部在宏育书院旧址,小学部位于益智书院旧址。创建图书馆,初设于中学部青年会内,馆长刘靖夫。早期的金陵大学(以下简称金大),校长之下,尚有司库、校长秘书、房屋和场地总管、学监等,辅助其进行各方面的行政工作。教学方面,除宗教、医学外,仅设文科,包文兼文科科长。数理化等附设于文科,授文学学士学位。

金陵大学设董事会,本部在纽约,南京为分部。董事会本部也叫“托事部”,由创办三书院的3个差会联合组成(1911年浸礼会加入,1917年南长老会加入),是该校的最高权力机关。校长、副校长等的任命,经费的保管和使用等重要事项均须经其同意,当然,它也负责筹措学校经费。南京的董事会由校长、行政管理人员和各差会代表组成,监察审议本校所有事宜,任命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国教职员、起草学校预算报托事部批准、批准学校课程等(13)

1.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前(1911-1927)

并校之后的金大立即在鼓楼择地,兴建校舍(14)

金大创建人委托托管会管理所有校务,包括建设校园。“财政、校产和投资委员会负责保管和监督学校的财产,听取和审查校董会关于学校场地,房屋设备状况的报告,以及维修这些场地、房屋和设备措施的报告。在托管会指示下,该委员会还可办理该校的房屋和校产的保险。需建新房屋时由该委员会调查并决定,同时将情况向托管会详细汇报。在托管会决定营建新房屋时,由该委员会负责绘制图纸,制定计划,并向托管会推荐施工的公司。在房屋施工时代表校托管会(创建人会)负责图纸的设计和房屋的建造”(15)

1911年,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给金陵大学颁发了特别许可证:“兹于1911年4月19日颁到美国纽约省教育部长瞿君,暨纽约大学校长马君公文,正式承认本校为完全大学校。其文有云:自承认之后,中国所设立之金陵大学堂,除享泰西凡大学应享之权利。又云:学生凭单向由该校发给,今改由纽约大学校签发,转致金陵大学堂监发毕业生。据此,则以后凡在本学堂毕业者,即无异在美国大学校毕业也。”(16)10月,医科迁入,“由学校划出房屋,为医学教室及膳宿舍”(17)

需要说明的是,金陵大学医科建设实在此之前。“马林在上海熟悉中国的国情民俗,学习汉语。同年(1886年)4月16日到南京。曾在鼓楼附近及城南花市大街(在今长乐路附近)买地建屋,开设诊所药房,在此两处行医布道数十年。1887年美国基督会教士美在中来宁,与马林相邻,见马林医术精而经费细,乃乘美国教会开年会之际,募集巨金,并获国人景观察夫妇及下关庄效贤君捐地捐款,遂于1890年动工兴建,1892年一座四层楼房竣工,1893年开始收治病人,命名谓基督医院,马林出任院长。此乃今日鼓楼医院之前身。1911年几个教会办的金陵大学开设医科……”(18)“先是金陵大学在鼓楼置有房屋一所,盖购之外国教会者,经医科董事部与金陵大学理事部之会商,拟将医科迁至该处,惟比邻之基督医院,亦必同时购入,而后学生可以实地练习,现乃磋商就绪,价值金洋2.7万元。于是每教会协助费乃增至金洋500元矣!”1912年“基督医院自1月1日起遂属金陵大学,数礼拜前,已动工修理,务使成一适于教授之医院。至鼓楼房屋,则拟作最精美之装置。一旦告成,价可金洋十万元。此外,另有新屋一所为美国俄亥俄省克利乌兰德之提操特先生所赠,中有作工凉亭及卧病园,戏场均将于今年竣工,使有款项,当更建一门诊及施医之馆。至将来学校发达,则大医院与较小之妇女医院尤不容不备焉。自今以后,医科之授课及试验仍在本校化学室。一旦中学迁出,则将移入新校舍”(19)。1912年,“我政府以教授裴义理主持华洋义赈有功,赠地千陆百亩,……学校之规模于是乎具”(20)

1913年,纽约建筑师凯蒂·X.克尔考里(Cady.X.Crecory)完成金大建筑规划方案。规划中的金大南北布局,分为A到J共10个区,有冠名的建筑就达42处。

1913年11月15日,中国东方医科大学撤销,董事部改组,改由金陵大学董事会管理,正式称金陵大学医科,史尔德任科长,马林创办的基督医院为该科实习医院,改名金陵大学鼓楼医院;金大将医科迁入先前在鼓楼购买自教会的一所房屋,并以2.7万美元购买毗邻的基督医院,一起改名为金陵大学鼓楼医院,由各教会负担的常年维持费则提高到500美元(图1-1-18)。

图1-1-18 鼓楼医院门诊部和老医院楼

1913年,金大购置小陶园(现在校园南园内)。“本校附设之小学,向在城南户部街,相距既远,故一切事宜,诸多不便,由是购置陶园之事于以发生焉。陶园者,清大吏余某之别墅也,地与本校昆联,屋宇精美,地址辽阔(虽未为学校而建,然其中花木池沼,风景颇雅,儿童课余,游息其间,颇有开径望益之助),本校以4万元购之,以为小学校舍(今年本校添设师范一科,行将附设其内矣)。”(21)同年,纽约建筑师凯蒂·X.克尔考里完成金大建筑规划方案。1914年,美国芝加哥帕金斯事务所(Perkins Fellows&Hamilton Architects,Chicago,U.S.A.)完成校园规划修改方案。其规划将整个金大校区纵向分为3部分。西侧为农林实验场,中部和东部作大学教学和生活区,并用横向道路划为5块。最北端的北、东、西3座大楼呈三合院布局,金大的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与当时的国立大学相比,有很大的区别。早期的国立大学,往往命运多舛,校舍多临时拼凑,金大则不然。规划之后,包文从美国请来芝加哥帕金斯建筑事务所的测绘师莫尔(Mr.Nipps)和建筑师司斐罗(Mr.H.Serverance),负责建设金大新校园。司斐罗在金大工作10年,不仅负责学校的整体设计,而且细致到校园小路、学生宿舍卫生设备和教员住宅的分配修整。设计完成后,“全部工程由美国芝加哥一家公司设计承包。建筑材料除屋顶的琉璃瓦和基建土木外,都从国外进口。……建成后的金陵大学校舍,中西合壁,美轮美免,十分宏伟,基地面积达133.4公顷”(22)

首先落成的是东大楼(科学馆)。1914至1915年,“筹集巨资,另筑新舍,鸠工庀材,五月而大厦落成,颜其额曰‘科学馆’。盖专为教授科学而建也。馆系三层楼,而屋高约60、纵72、横43英尺,其中布置规则,悉系理化总教员马丁先生所手定,故深合乎教授之用。馆中除科学讲堂及试验室外,另有会议厅一所,容400余人。综计是馆费用,合墨银3万有奇”(23)(图1-1-19~图1-1-21)。

图1-1-19 建造中的金陵大学东大楼

图1-1-20 刚建成的东大楼,远处为鼓楼

图1-1-21 金陵大学校园全景(具体未知,仅建成东大楼)

1916年秋,金大校园的一部分落成,乃将大学迁入,以干河沿旧址为附属中学校舍。

1921年,金大校舍始告竣工。“计基地面积2340亩,高楼峥嵘,气象洪阔,与鼓楼巍然并峙城中,为南京最大之建筑”(24)(图1-1-22~1-1-41)。

图1-1-22 刚建成的北大楼

图1-1-23 礼拜堂、甲乙楼、丙丁楼(1920)

图1-1-24 学生宿舍(1920,甲乙楼、丙丁楼)

图1-1-25 学生宿舍(可容800人)

图1-1-26 刚建好的东大楼、北大楼及礼拜堂,远处为覆舟山、钟山

图1-1-27 金陵大学毕业典礼(1920)
图片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

图1-1-28 毕业典礼(1920,北大楼、甲乙楼)

图1-1-29 毕业典礼(1920,北大楼、甲乙楼)

图1-1-30 毕业典礼(1920,北大楼、宿舍楼)

图1-1-31 毕业典礼(1920,北大楼、甲乙楼)

图1-1-32 毕业典礼(1920,礼拜堂)

图1-1-33 毕业典礼(1920,礼拜堂、宿舍楼、攒尖顶建筑)

图1-1-34 毕业典礼(1920,礼拜堂主席台内景)

图1-1-35 毕业典礼(1920,礼拜堂坐席内景)

图1-1-36 东大楼(自礼拜堂高窗摄)

图1-1-37 北大楼、东大楼、攒尖顶建筑及远处的鼓楼(铁丝网围合)

图1-1-38 建在山岗上的金陵大学
图片来源:Perkins Fellows&Hamilton,Educational buildings,Chicago:The Blakely printing company,1925:145.

图1-1-39 自美国进口货物(东大楼、北大楼、攒尖顶建筑)

图1-1-40 西大楼刚落成

1924年,即“(民国)十三年,复得洛氏基金社之中国医学委员会、美国对华赈款委员会与美国士女之协助,建筑农林学院(西大楼),翌年落成。院之位置适与科学院相对,计分四层:第一层除作物实验室及种子储藏室外,均为办公室,下层为教室。第二层为研究室、实验室及标木室。第三层为大讲堂、绘图室、储藏室,题名裴义理堂,所以纪念农林科之创办人——裴义理先生(Joseph Bailie)也。院内之布置,悉取最新之科学方法,朴实合用,参观者称之为中国现时唯一之农林学院。本科得此设备,事业乃日益发展矣!”(25)(图1-1-41~1-1-44)

图1-1-41 西大楼(1927)

图1-1-42 北大楼、西大楼、甲乙楼

图1-1-43 北大楼、东大楼(远处的鼓楼)

图1-1-44 北大楼、东大楼、西大楼、礼拜堂(攒尖顶建筑)

据1926年5月13日北京教育部对金大的调查,金大的主要建筑有:教宅,洋房1座,价80000元,又新建1座,价100000元;实验室,洋房2座,价100100元;寄宿舍,洋房4座,价73000元;礼堂1座,价39000元;体育馆1座,价8000元。共值407000元(26)。其中,主要建筑的竣工日期为:文学院(北大楼),1919年;礼堂,1921年;体育馆,1921年;西大楼(农学院,裴义理楼),1925年;实验室,1925年;学生宿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楼),分别建成于1915年、1927年、1936年等。

从1910年到1926年,金大在中国动荡的政局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系科设置实际上反映了这种进步。1926年,金大教职员达200余人,在校生约600余人,校董中、西人员各半,文理、农林两科的科长均为中国人(27)

据统计,1911年到1926年,金大共毕业学生469人(28)。1928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誉志久野根据中国教会大学各方面的综合条件进行评估,认为1925年后的金大和燕京大学属甲级或乙级,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美国的研究院。按同样标准,当时国立大学有7所达到这样的水准(29)(图1-1-45~1-1-46)。

图1-1-45 金陵大学图书馆(1926年7月)

图1-1-46 金陵大学图书馆(1926年7月)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前夜的“南京事件”对金大影响较大。事件发生前,校长包文已经回国。3月23日,北伐军占领南京。直鲁军败退之际,“南京完全是一种紊乱状态,北军毫无约束,总是离间革命军同外人感情,作国民运动的仇敌”。“城内地痞勾结敌人余孽,乘机蠢动,打家劫舍,全城恐慌,并及外侨。”(30)3月24日,副校长文怀恩在其住宅被劫时遭乱兵杀害,贝德士死里逃生,西籍教员纷纷回国;其他外侨亦有不同程度伤亡(31)。具体而言,金陵大学科学楼的设备有损,5栋住宅被烧掠,鼓楼医院遭到抢劫,中学损失严重,语言学校大楼被劫(32)。校园和鼓楼医院随即驻进了军队。金大的西籍职员逃离,或去上海,或径回国;学生也离校回家,全校仅余百余人。

此外,“南京事件”后,国民政府军队驻扎在金大校园内,时常使用金大的礼堂,搬运金大物资,影响教学。1927年6月16日,鼓楼医院贴出公告,抗议军队占领学校。7月13日,校董会财政执行委员会作出决议,对军队占领学校医院一事提出正式抗议。校务委员会在9月份致函军事委员会,温和地要求驻军撤退。10月17日,驻军终于离校,委员会去函表示谢意。

此时期的金大,初创伊始,各方面建设蒸蒸日上,优秀的人才、高质量的教学、较为充裕的经费、壮丽华美的建筑等,使得金大起点较高,在当时中国教会大学中处于全面领先的位置。

2.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至抗战全面爆发前(1927-1937)

1927年4月18日上午9点,南京国民政府在炮声中于江苏省议会成立。胡汉民任政府主席,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33)

1927年4月19日,金陵大学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召开,包文提出辞职,会议选出临时校务委员会,正式选举过探先(主席,图1-1-47)、陈裕光(副主席)、刘国钓、陈钟凡、陈嵘、李德毅、李汉生等7名校务委员,负责金大的日常管理。

图1-1-47 过探先先生

1927年11月30日,经于上海召开会议,新校董会成立,推举陈裕光为金大校长(图1-1-48)。改旧校董会为创设人代表大会。1928年3月25日,金大托事部从美国发来贺电,正式承认金大校长陈裕光(34)

图1-1-48 陈裕光先生

1928年8月6日,大学院正式批准金大董事会注册登记。1928年9月20日,国民政府大学院以训令688号批准金大立案,金大成为最早获准立案的教会大学,此为金大“本土化”的关键一步。

1928年11月9日,校董会任命包文为校长顾问。

金大之所以素有“钟山之英”的美称,就是以校训“诚真勤仁”的精神陶冶了一代又一代金大人,陈裕光可谓“金大精神”之代表。由于时局和金大自身渐趋稳定,1928年秋季学期,金大学生数增加到583人,创历史新高。其中本科459人(女生4人),研究生7人,专修科117人。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要求大学必须有3个以上学院。金大乃在1929年开始筹划将文理科改为文、理两学院,农林科改为农学院。1930年,此项工作完成。至此,金大校歌中“三院搓峨,文理与林农”的格局基本定型(图1-1-49~1-1-62)。1934年11月,金陵大学获美国纽约州大学院区颁赠的毕业学位永久认可公文,此后,无需介绍手续,金大即可授予国际认可之证书或学位(35)(图1-1-63~1-1-64)。

图1-1-49 东大楼、北大楼、西大楼、礼拜堂

图1-1-50 北大楼

图1-1-51 北大楼东立面

图1-1-52 北大楼圣诞贺卡

图1-1-53 北大楼南立面

图1-1-54 东大楼西南立面

图1-1-55 东大楼西立面(理学院)

图1-1-56 西大楼东立面(农学院)

图1-1-57 礼拜堂

图1-1-58 西大楼、北大楼、甲乙楼等

图1-1-59 西大楼、北大楼、礼拜堂、甲乙楼等

图1-1-60 北大楼、西大楼

图1-1-61 礼拜堂、西大楼、旗竿、校门

图1-1-62 西大楼、校门、礼拜堂(1934)

图1-1-63 毕业典礼前向孙中山先生像静默三分钟(1934)

图1-1-64 毕业典礼(1934)

至于金大图书馆,原在北大楼。陈裕光掌校后,致函国民政府:南京事件中,金大职员住宅遭劫掠惨重,副校长文怀恩死难,金大不愿再将此事牵涉中美关系。而文怀恩太太在丧夫之后,仍然眷念中国,捐助金大。能否请国民政府也补助一定资金,新建图书馆,以资纪念(36)。陈裕光的请求获得批准。1929年,国民政府共承诺捐助30万元。至1934年11月,金大共领到20万元。其中第一批为民国二十二年关税库券,1946年到期,到期值13.6万元,当时值6.5万元;第二批系民国二十年盐税库券,1941年到期,到期值11.1万元,当时值5.7万元。对第三批捐助,金大董事会曾决议争取得到现金,但未见相关资料(37)。金大利用国民政府的捐助,加上其他经费,于1936年建成新图书馆。

该图书馆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坐落于金大整体设计的东部轴线上,外形为歇山及筒瓦大屋顶、青砖墙面和传统细部处理,与原有的三座大楼相照应(图1-1-65~1-1-76)。“华构嵯峨,蔚为大观”。整个大楼高3层,书库占用大半。当时正向国外定制钢铁书架,“力求具备现代大图书馆之典型”(38)。“五、国府捐赠本校建筑图书馆经费 前国府捐赠本校建筑图书馆经费30万元,经行政院转饬财政部照拨,惟濒年以国库支绌,虽经本校不断催索,未能筹发,春假期中,陈校长数与孔部长面商,蒙允先拨22关库券面额10万元,由中央银行转发应用。兹悉一切建筑事项,大体计划完竣,新址已定女生宿舍与同学院之间,与北大楼遥相对峙,学校殷殷渴望之新图书馆,想不久即可实现矣!”(39)惜不久全面抗战爆发,宏伟蓝图毁于战火。

图1-1-65 图书馆北立面(1936)

图1-1-66 图书馆北立面(东南望,1936)

图1-1-67 图书馆北面(1936年,44万册藏书)

图1-1-68 图书馆与书库

图1-1-69 图书馆南侧书库

图1-1-70 图书馆东侧(1936年)

图1-1-71 图书馆山面局部

图1-1-72 图书馆鸱吻

图1-1-73 图书馆入口地面:金陵之徽

图1-1-74 学生们在图书馆2号阅览室

图1-1-75 学生们在图书馆内看书(1)

图1-1-76 学生们在图书馆内看书(2)

民国十八年6月24日,为金大建立40周年纪念日,曾举行盛大纪念会,以申庆祝。当时筹备中人发起建立一纪念碑,籍以追叙过往,策励未来。……碑之情状亦由塔形而为圆规形,最后定为铜质方形。往再两年,乃底于成。现此碑业已运输到校,由工程处设计赶紧装置,地点闻已订定行政院孔道之右。兹附录碑文于后:

金陵大学四十年纪念碑
校董会主席吴东初撰
汀洲伊立勋书……(40)

1935年,金大理学院曾经募建应用科学实验馆(图1-1-77)。

图1-1-77 东北楼(1935,应用科学楼)

科学救国,己成举世之呼声;生产建设,尤属当今之急务。顾科学有理论与实验两途,必自然与应用并用。敝院有鉴于此,除自然科学各学系外,兼设有工业化学及电机工程两系,藉以培植专材,而应国家之需要。年来对于课程设备,力求充实,初具规模。惟因校舍局促,关于各种应用科学实验室,时感不足,亟须扩充,而院费竭蹶,无力添建。穷思毁家兴学,泰西辄传美谭,乐育英才,海内尽多善士。素仰台端热心教育,慷慨好施,敬祈俯赐同情,不吝援助:或捐资独建,或集腋成裘,俾所需各种实验室,得以次第观成,则异日播仁声于簧宫,垂令名于金石,国家实利赖之,岂只敝院感戴!兹将敝院概况,建筑计划,暨募款数目等项,分陈于后,谨希

惠签,并候

宏施!

金陵大学理学院谨启(章)
民国二十四年 月 日

附:

(一)本院概况

本校创建以来,已越40余载,对于科学,夙称重视。当创立之始,即设有理科学程;民国十年,正式设立理科;民国十九年,改称理学院,分自然与应用科学二科;自然科学设算学、物理、化学、动物、植物五系,应用科学设工业化学、电机工程两系。对于一切设备及学程,逐年力求充实,学生人数,因之激增。本学期计有学生198人,共开61学程,198学分,现有仪器设备,约值30万元。

(二)建筑计划

本院设立工业化学及电机工程两系,本在适应国家需要。近以学生人数,年有增加,实验内容,日就充实,旧有两系实验室,极形拥挤,不敷应用,更以教育部及罗氏基金会所拨助经费,指定专供本院设备之用,仪器势将增多,实验室更须扩展。又本院对于中国固有工业,久有研究计划,如(1)拟调查我国固有工业之情形及方法,(2)拟研究我国固有工业原料之利用方法,(3)拟介绍适合我国国情之各国新工业方法。此项研究费,虽筹措有成,而此项研究,亦感无地实验之苦。故实验馆之添建,尤属迫不容缓。现拟添建实验馆四座,各馆分立,式样一律,以简固实用为标准。图样附呈。计:

1.化学工程实验馆一座,

2.电机工程实验馆一座,

3.机械实验馆一座,

4.金工实验馆一座。

(三)募款数目

每馆建筑费,约需1.5万元,四馆共需6万元。以本校近年经费竭蹶,经常预算,仅可维持,若新添建筑,实觉无此财力。故以上四馆所需6万元,悉将赖诸捐助,而不能不作将伯之呼!

(四)纪念办法

凡独资捐建上列四馆之一者,即以芳名,永颜是馆,且勒石其中,藉资纪念。或由捐款人指定该馆名称,另谋纪念办法;凡属可行,无不唯命。至全体捐款人,亦咸由本院谨与题名,共垂不朽(41)

此外,金大各地另有农场,并有建筑若干(图1-1-78~1-1-79)。“(农学院)农场分布较广,除总场设在南京外,尚有分场、合作农场、区试验场、推广中心区等,不下十余处。总场面积,共3000余亩,规模宏伟,设备齐全,分散在太平门外五、六处。分场中有开封农事试验场,约200亩,燕京农事试验场1000余亩,以上各地,均以育种并推广小麦、粟子、玉蜀黍等作物为主要工作。合作农场中有华洋义赈会山东分会农场700余亩,安徽宿县200余亩,山西太谷四五百亩。此外,间有自备之安徽乌江农事试验场,约有300余亩,房屋10余间,农具颇称完备。”(42)

图1-1-78 植树站(1912)

图1-1-79 农学院及农场一角

此时,金大规模扩张迅速,金陵大学校园的各项建设完备。例如教职员人数从1926年的103人发展到1935年度(当时的年度系从当年7月1日到次年6月30日)的278人,学生数从1926年的555人增加到1916年春季的767人(43),导致连年出现预算困难的局面。

总体来说,1928年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的金大,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图1-1-80~1-1-81)。

图1-1-80 孙科夫妇莅临金陵大学(1936)

图1-1-81 孙科夫妇莅临金陵大学(1936)

图1-1-82 陈校长和金陵大学教员

图1-1-83 蒋介石、戴季陶、陈裕光等参观礼拜堂(1936)

图1-1-84 教授别墅群

图1-1-85 外国人公墓

图1-1-86 学生研习传统建造工艺

图1-1-87 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

图1-1-88 学生在搅拌灰浆

3.全面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国民政府统治的核心地带上海地区爆发淞沪战争,南京震动。

此时的美国在中国有治外法权,金大的一些西方人士并未考虑迁校。他们认为,即便日本人占领南京,金大仍有美国大使馆保护。国民政府方面态度暖昧,认为公立大学已迁,教会大学迁不迁无关紧要,且需要几个大学、中学撑撑场面。

因此,1937年10月4日,金大按时在南京开学。但开学20多天后,局势严重恶化,只得闭校停课。经过与华西大学协商,金大准备西迁成都。陈裕光校长任命历史系贝德士教授(Dr.M.S.Bates,图1-1-89)(44)以应变委员会主席兼副校长的名义留在南京,承担起守护校产的重任;和他一起留守的还有社会学系史迈士教授(Dr.Lewis S.C.Smythe)、林学院林查理教授(Mr.C.H.Riggs,图1-1-90),以及一些中国籍教职员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参与组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1937年12月~1938年2月,图1-1-91)(45)

图1-1-89 贝德士先生

图1-1-90 林查理(1934)

图1-1-91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部分成员,从左至右为福斯特、米尔斯、拉贝、史迈士、史波林、波德希夫洛夫

金陵大学校董杭立武提出建立由西方人保护的“南京安全区”建议(46),所设立的安全区成为日寇铁蹄下的难民庇护所(图1-1-92),展示出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图1-1-92 大礼堂被用作救济粮仓(1938)

1937年11月18日,金大停课准备西迁。慌乱中,教育部无法提供运输工具。金大师生只得自己外出寻找车辆、船只,将图书、仪器、家具、行李等装运上船。

1937年11月25日,金大第一批师生在裘家奎、孙明经等先生率领下从南京下关出发,踏上了漫漫的西迁之途。

1937年11月29日,第二批金大师生(203人)踏上西迁。

1937年12月3日,第三批(最后一批)金大师生西迁之路。

1937年12月26日,陈裕光校长在汉口报告,从重庆到成都的汽车票已经接洽妥当,一律7折,金大师生到重庆可借住在求精中学。

1938年1月7日,金大函知教育部,已乘“宜虞轮”入川。入川之前,陈裕光致电重庆大学校长朗庶华,请求经过时在重大借住几日,并希望协助解决重庆、成都间的交通问题。1938年1月底,学校教职员约500人、学生200人陆续抵达成都华西坝。1938年3月1日,借用华大之工程处准时开学。此前理学院的电化教育、汽车等专修科,由理学院院长魏学仁率领留在重庆开办,以服务战时所需(47)

金陵大学在四川开学后,注册学生及到校教职员均只有在南京时的一半。在成都校区,四川省政府拨专款2万元,为金陵大学另建学生宿舍,初步解决了上课与吃饭、睡觉的基本问题(图1-1-93~1-1-102)。华西大学也将办公室及教室、实验室等提供与金陵大学合用(图1-1-103~1-1-114)。在重庆校区,虽求精中学做了很大努力,但其校舍有限,本身学生众多,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在重庆的教学事务工作繁多,深感校舍局促,实难施展,于是与求精中学协议,二校合资于1938年12月建成3层实验楼l座,底层为实验室,二层为办公室及教室,三层为教育电影部之工作室。二校议定:待抗战胜利,金陵大学迁返南京时,即将此实验楼留与求精中学作为科学馆,以资纪念(48)

图1-1-93 华西校园医院附属建筑被用作成都金陵大学教室(1937)

图1-1-94 成都金大校舍蒋介石楼(1938,前景是废弃的高射炮台)

图1-1-95 宿舍(1938)

图1-1-96 宿舍院落(1938)

图1-1-97 新建的教工宿舍C楼(1938)

图1-1-98 教职员第二住宅(1938)

图1-1-99 教职员第二住宅(1945)

图1-1-100 新建的学生宿舍C楼(1938)

图1-1-101 新建的学生宿舍D楼(1938)

图1-1-102 宿舍内景

图1-1-103 华西坝学生公社开幕典礼(1940)

图1-1-104 春季学生注册(1946)

图1-1-105 华西协和校园内的金大化学实验室(1945)

图1-1-106 华西协和校园内的金大化学实验室(后为戴安邦博士)

图1-1-107 教学楼内的邮局

图1-1-108 教学楼内的邮局员工

图1-1-109 教学楼前广场

图1-1-110 建筑角部,原洗衣房(1939)

图1-1-111 席地就餐的师生

图1-1-112 成都浸礼会教堂内景(1940)

图1-1-113 华西校园课间的学生们

图1-1-114 学生滑索过河(1940)

金大除借用华大校舍外,还自建学生宿舍4座,其他房屋2幢,约可容300人(49)。另外,金大曾建了一些房子拟作教师宿舍,后因多数教职员在华大附近租借民居,故拨其中2间为学生宿舍,而原拟作学生宿舍的房子改作教室和办公室。教室里的条件十分简陋,当时发明了一种“连桌椅”,即在椅子的右边装上一个船桨式的木板,代替书桌,供学生记笔记。1938年6月,金大行政会议决定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下学期招生,其时规定,9月7、8、9三日在成都、万县、长沙、桂林、香港、上海等地举行入学考试,名额60~90人。1939年6月11日,敌机袭蓉,全城惨遭轰炸,华西坝共遭四弹。金陵大学校舍、图书馆、教师住宅均遭震毁,农学院植物病理组助教张益诚罹难(50)(图1-1-115~1-1-120)。

图1-1-115 走向大山的学生远征队(1940)

图1-1-116 日寇轰炸毁坏的金陵大学重庆理学院屋面(1940)

图1-1-117 日寇轰炸下的华西金陵大学宿舍(1940)

图1-1-118 日寇轰炸破坏的华西金陵大学教学楼(1940)

图1-1-119 日寇轰炸破坏的电气实验室(1940)

图1-1-120 日寇轰炸破坏的大学汽车修理厂(1940)

因日军大规模轰炸,教学暂停。为恢复教育设施,平静下来的金大在1939年6月组织了临时校舍委员会,借地皮3处,进行较大规模的建设。其中,牛奶房附近向华大借地2亩(旧制,1亩=666.7平方米)许,建草房1座,计16间,房每间1丈(旧制,1丈=3米)见方,可容小型家庭7~8家;嵩琦中学对面,亦向华大借地8亩许,建草屋4座,每座草房8间,每间宽1丈、长1~2丈,瓦顶,灰壁,铺地板,1座作女生宿舍,另3座作教职员住宅,可容中型家庭10家许;向成都新村委员会借地16亩,除建学生宿舍3座供160人寄宿外,另建教职员宿舍7座,1座供单身教职员寄宿,其余6座40余间,可住10家。金大师生表示:“虽不及在京时之华堂美殿,困难时期,借地为家,得此蜗居,亦洋洋大观矣!”(51)

因为临时校舍的建设没有什么规划,只能因地制宜,故此时金大校舍相当分散。如在红瓦寺建了一、二年级男生宿舍,距华大明德楼6华里以上,炊事人员中午送饭,往返非常辛苦,但几年间风霜雨雪,从未间断。为解决校内交通,金大组织“筑路委员会”,除雇佣工人外,金大发出倡议,希望师生每人能做l天工(52)。陈裕光校长、三院院长均参与劳动,筑成“金陵路”,至今于成都市地图上仍可见到。

此时的南京金大校区损失更为惨重,图书、仪器设备几乎被抢劫一空。1941年,以金陵大学为校址,伪中央大学在汪伪国民政府指示下,奉令接办。农学院仍设于原址,理学院扩充为理工二院,北大楼改名为中大楼,设有文、法、商、教四学院,大楼后东北角上建新屋一座,为新设之医学院,大礼堂照旧。对面祈祷室为教育学院艺术师范专修科音乐组二年级的基本教室,校内有钢琴5架。校内之宿舍,仍为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在小陶园内……南京母校,已全部沦在敌伪的统制之下(53)

抗战八年,金陵大学与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艰难困苦(图1-1-121)。金大师生面对战争、饥饿、贫困,简陋的教学、科研条件,毫不气馁,弦歌不辍(图1-1-122~1-1-124)。

图1-1-121 迁校成都六周年纪念(1943)

图1-1-122 成都基督教协会代表(1940)

图1-1-123 金大学生缴纳入学费(1945)

图1-1-124 集会演讲

金大人不仅扩大了学校的规模,更取得了一大批国内外瞩目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大量我国战时急需的人才,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图1-1-125~1-1-129)。

图1-1-125 金大学生注册室(1945)

图1-1-126 金大学生在华西(1944)

图1-1-127 大学医院毕业班(1941)

图1-1-128 华西金陵金女齐鲁联合毕业典礼(1941)

图1-1-129 华西、金陵、金女、齐鲁联合毕业典礼(1941)

4.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5-1949)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经历了14年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欢庆来之不易的胜利。历经8年颠沛流离的金大师生,迎来了还乡的喜悦。

在华西坝8年,金大积累下了一些校产;且日本投降时,金大已经放暑假,临时通知学生回宁殊属不易;更重要的是,南京校产一时无法接收。于是,1945年秋季学期,金大在成都照常开学。

1945年10月25日,贝德士抵达南京,立即与各机关接洽金大复校事宜。

1945年11月16日,贝德士代表金大先后与中央大学商量各自的接收范围。结果,商定南京伪中央大学所设立的土木工程系、音乐系、美术系及医学院等院系的仪器设备由中央大学接收,“其他图书杂志以及各院系之设备,仍归本校接管,以其中尚有部分系本校所原有者”。贝德士等人不仅1个多月就办完接收事宜,且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全部校舍外部尚完整,尤其是三院大楼和新图书馆等,门窗齐全。然而内部凌乱破败,夹板、物品、用具等均有移动、散失,仪器药品更是损失惨重,图书被人盗卖不少,教职员住宅的一部分被占用(图1-1-130~1-1-135)。另外,抗战胜利后,教育部在南京举办了临时大学补习班,借用北大楼、新科学馆、甲乙、丙丁学生宿舍、体育馆、大礼堂、小陶园、农业经济系等房屋,预计到1946年4~5月间可以全部迁出(54)

图1-1-130 被破坏的房屋屋面(1939)

图1-1-131 被破坏的教室(1939)

图1-1-132 女生宿舍被破坏的楼面

图1-1-133 金陵大学受损的教师宿舍(1946)

图1-1-134 抗战后的清理工作(1946)

图1-1-135 破坏严重的园艺房(1946)

1945年11月,金大组织了“迁校委员会”,处理有关回宁事宜。该会由朱庸章、谢湘、陈长松、高文、张守义、戴安邦、孙明经、魏景超、李景均等人组成,召集人为总务长朱庸章,后委员增加林蔚人(55)。金陵大学校务会议议决:1945~1946学年的第一学期于1946年1月4日结束,第二学期于1月14日开始,并提前于4月中旬结束,然后利用放长假期间,实施全校人员分批迁校计划(56)

1946年1月6日,南京校产接收就绪。

1946年4月中旬,金大提前停课“复员”,利用长假,实施全校分批迁校(图1-1-136~1-1-142)。为解决师生的回宁交通费,4月7日,金大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随学校返宁师生均享有川资津贴,学生每人7.5万元,教职工及其眷属每人15万元。从抗战胜利到回宁后的一段时间,金大各项工作开展得较为顺利。1946年春,金大有教职员289人,学生1022人,当时,教师队伍的骨干多为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专家;图书馆方面,在承受了抗战时共73928册图书损失的基础上,中文书增加到165230册,西文书38635册,图书资料共计408401册,创历史高峰(57)

图1-1-136 准备运回南京的箱子(1946)

图1-1-137 第11返校支队(1946)

图1-1-138 安全抵达

图1-1-139 经18天旅行抵宁

图1-1-140 驴子拖回十包书(1946)

图1-1-141 欢迎归来

图1-1-142 回迁物资抵校(1948)

1946年9月,新学期来临时,金大准时开学。与此同时,金大附中从万县返回。学校组织上,仍基本沿用1939年的规定,设教务、训导、总务3处,教务处设注册、学籍、成绩、招生4组,训导处设体育卫生、生活管理、奖贷金、女生指导4组,总务处设文书、人事、事务3组。图书馆和会计室自成单位,另设工务室和推广部,鼓楼医院和附属中学自成行政单位。三院院长也作了调整,理学院院长魏学仁因出国,由李方训继任;文学院院长在蔡乐生之后,由陈裕光代理一阵,后由倪青原继任;农学院院长章之汶在卸任代理校长后,继续专任院长(图1-1-143~1-1-149)。

图1-1-143 理学院院长魏学仁(Wei Hsiohren)

图1-1-144 理学院院长李方训及全家

图1-1-145 陈裕光校长及全家

图1-1-146 农学院院长章之汶及全家

图1-1-147 金陵大学校门(南面)

图1-1-148 由校门看北大楼(1946)

图1-1-149 小教堂东面及钟门

据1947年统计的金大《校产状况》,“本校校址在南京鼓楼,全校面积占地2340亩,位于城之中心,交通便利。建筑物有行政楼一座,图书馆一座(25年蒙国府奖助,由财部拨发国币30万元,为兴建该馆之用),科学馆1座,应用科学馆1座,农学馆1座,附中教室3座,大礼堂2座,体育馆2座,蚕桑馆2座,农业专修科教室及实习室各1座,乳牛房1所,冷藏、作物贮藏,煤气房,水塔各1座,煤气池3座,温室、实习工场各4座,膳堂、厨房各2座,学生宿舍8座,教职员宿舍2座,教职员住宅56座,大运动场3处,网球场及排球场等20余处。此外,附属医院有主要建筑3座,护士宿舍1座,医生及职员住宅10余座,另有各地农场甚多。抗战期间,本校在成都得华西大学匡助良多,借该校校园为校址,滨临锦江,景物幽美,除借用华大校舍以外,并自行建筑及租赁课室与办公室共3座,自建学生宿舍9座,另与华大、齐大及金陵女院联合建筑化学馆一座,又自建教职员住宅百余间,运动场、篮排球场等甚广,并租借农场园地百余亩,此外理学院假重庆求精中学分设电机系,并创办汽车专修科,自建办公室、课堂、实验室及员生宿舍多幢”(58)(图1-1-150~1-1-153)。

图1-1-150 金陵大学图书馆阅览室(1946)

图1-1-151 学生民主选举

图1-1-152 毕业生离校前植树纪念(穿长袍者为陈裕光校长,1947)

图1-1-153 医院毕业班,包括护士(1947)

1948年11月11日至14日,金大迎来60周年校庆,美、英两国均有庆祝金大建校60周年校庆的广播节目(图1-1-154~1-1-157)。

图1-1-154 60周年校庆,前排左起为福开森、司徒雷登、陈裕光,后排左起为主教沃德夫妇、杭立武(1948)

图1-1-155 金陵大学60周年纪念典礼

图1-1-156 60周年校庆庆典

图1-1-157 60周年校庆学生合唱

从抗战胜利到回宁后的一段时间内,金大的各项工作开展还较为顺利。但金大的希望很快就被“国统区”迅速恶化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所打破,1947年起,金大的预算再次遭遇恶性通货膨胀的噩梦。

1948年11月20日,校务会议议决:本校任何情势之下,绝不迁移(59)。12月6日的教职员会议决定于1949年1月8日正式成立安全委员会,委员会由9名教职员组成,另加学生代表2名、工人代表1名,共分为7个工作组,各任其事。学校储备可供1月之需的柴米,又开掘水井,防止断水。经过周密安排,全校师生决心患难与共,保持安定,继续上课,仅停课2日,以守护校舍,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月18日,陈裕光校长致胡昌炽函,告以金大决定不迁台湾(60)

1949年5月,改组校务委员会与学生会。

国共内战时,金大的发展仍在艰难中维持,尽管竭尽全力,但此时的教学、科研始终未能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图1-1-158~1-1-165)。

图1-1-158 设于女子宿舍旁的金大白天学校(1949)

图1-1-159 金陵大学女生宿舍(1949)

图1-1-160 陈裕光校长(1893~1989)

图1-1-161 陈裕光在陶行知纪念会上(1949)

图1-1-162 西方人参观陶行知事迹展(1949)

图1-1-163 陈裕光校长在毕业典礼上颁发毕业文凭(1949)

图1-1-164 庆祝八一建军节22周年

图1-1-165 圣诞节礼拜堂楼座上的孩子们(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