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学(第一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古代的經典

各種知識領域都可以有經典。對經典的理解,不能以著作的内容是否科學作爲評判標準,對於何爲經典,還必須有更概括的理解。

經典是一個客觀存在。如何區分經典和非經典,還没有找到一個具有操作性的方案。經典的核心區域是清楚的,“十三經”、《老子》《莊子》是大家公認的經典。經典和非經典,在邊緣地帶頗難劃分清楚。

《現代漢語詞典》給“經典”一詞分了四個義項,頭兩個,一個是“指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一個是“泛指各宗教宣揚教義的根本性著作”。這樣的定義比較概括。“著作”是指用文字形式所表達的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的成品,包括單篇文章和裝訂成册的作品。經典既可以是成本的書,也可以是單篇文章,《莊子》是經典,其中的《逍遥游》《齊物論》《德充符》等篇是經典之經典。

這裏的兩個義項,第一個直接點出“傳統”“權威”二詞。傳統,指文化、道德、思想、制度、風俗、藝術,行爲方式等人類創造的世代相傳的具有特點的社會因素;權威,指某些著作中,其言論中有令人信服的説服力和使人敬畏的重要内容。可見經典需要由歷史和社會來認定,需要由時間,由社會共同體來檢驗。因此,一部著作能否成經典,絶不是任何個人能確定的,個人能在推動一部著作成爲經典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無法決定它是否經典;如何鑒别一部著作是否具有權威性,這也缺乏可操作性的科學手段。所以,經典的認定,碰到邊緣性情況,有時會見仁見智。第二個含義,用在宗教領域,其實也要求是傳統的。

這裏“權威性著作”“根本性著作”,涵蓋了著作内容本身和社會評價,但仍然很模糊,操作性不强。這就決定了,在邊緣地帶,人們很難將經典和非經典完全徹底劃分清楚。任何經典都有缺陷,因此,個人對一部書是不是經典,看法有時有分歧,但一部著作是不是經典,這是取決於社會共識。

中國古代文獻,由於歷史的删汰,也許確認何者爲經典,何者爲非經典,會相對容易一些。但將國學限制在儒學範圍内,對全面繼承我國優秀文化遺産,發展新文化没有好處,必須重視經史子集等各方面的經典。有人認爲儒學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值得商榷。核心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其他部分都圍繞着該事物。儒學文化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多居首要地位,但中國古代文化遠非儒學文化所能囊括。它是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部分,其他方面的内容是否都圍繞着它,這需要嚴格的科學論證。在一個擁有三千多年古典傳統的國度,如何判定某一部分著作的内容是主要部分、中心部分,其他著作的内容是次要部分、周邊部分,應該拿出切實可行的明確標準,否則其結論難以令人信服。即使認爲儒學是中國古代思想、政治領域的主要部分,也需要嚴密論證。

古代有不少僞書,僞書並不都是非經典。古人作僞書,原因複雜,只要它屬於傳統的權威性著作,也可以是經典。這些僞書,經史子集中都有。例如《列子》,現在大家公認是僞書,但它有不少獨到見解,無疑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