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东汉
【题解】
东汉自光武帝开国起,便以儒学之士治国,儒学在东汉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呈现出满朝皆儒士的局面。同时,在西汉创立的选拔官吏的察举制到东汉得到进一步完善,这种选拔制度尤为重视对士人品行和社会声誉的考评,故而史家有“东汉尚名节”之说。在对士人的考察中,“孝”和“廉”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可以说在东汉入仕为官的士人,大多数都有“孝廉”的头衔,但得以名列《廉吏传》者,也只有三十五人。这再一次证明了《廉吏传》编者的选择标准不单是个人的清白廉洁。东汉廉吏中,被编者评为上等的达十五人之多,仔细考察这些人的事迹可以看出,他们中为将者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为国家克定祸乱,如祭遵;在朝者能竭力匡扶朝政,不惜开罪于皇帝,如杨震;任职地方能造福一方,使百姓安居乐业,如张堪、廉范等。东汉中期以后,大权被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日益混乱、腐败,而东汉政权还能维持一百多年,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众多廉吏秉持济世安民的理想而做出的努力。
东汉嗣兴,惩莽之浊乱①,崇尚节义,严周之伦,首倡清标,标榜激射之风,相砺而成廉者,得三十五人。一倍西汉。
【注释】
①莽:指王莽(前45—23),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元帝皇后之侄。篡汉自立,国号新,在位十五年,法令烦苛,导致爆发了反对新莽政权的大起义,最后王莽兵败被杀。
【译文】
东汉中兴,有鉴于王莽新朝的污浊混乱,崇尚节操道义,严守周朝制定的伦理道德,首先倡导清正的风尚,以廉洁为标榜,相互砥砺的风气大盛,由此而成为廉吏的,共有三十五人。比西汉增加一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