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拉封丹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1695)是17世纪法国的寓言诗人,也是欧洲著名的寓言家。
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1621年9月7日或8日,拉封丹生于香槟省的沙托—蒂埃里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里,在当地中学读书,学会了拉丁文,也懂得一点希腊文。1641年,他曾想当教士,但不久便放弃神学,学习法律,获得大法院律师的头衔。1647年他与14岁的玛丽·埃里卡尔(拉辛的远房亲戚)结婚,她带来不少嫁妆,可是夫妻关系并不和谐。拉封丹挥霍掉财产,幸好他继承了父亲的水泽森林管理的职务。
早期创作 1656年,拉封丹和“圆桌骑士”文学团体来往,他欣赏马莱布和瓦蒂尔的诗,也喜爱拉伯雷、马罗和薄伽丘的作品、田园小说,他熟读荷马、柏拉图、贺拉斯、维吉尔和奥维德的作品。1654年他改写出版了泰伦斯的《阉奴》。1658年他定居巴黎,37岁的他还默默无闻,由亲戚介绍给财政总监富凯。他向富凯朗读了《阿多尼斯》(Adonis),富凯给他津贴。他为保护人写出《伏镇之梦》(Le Songe de Vaux)。在富凯家他认识了塞维涅夫人、莫里哀和拉辛。1661年,富凯积聚了大量财产,柯尔贝向路易十四告发他在府邸大宴宾客。路易十四早已不满他独揽大权,于是乘机将富凯逮捕。拉封丹大胆地写出《献给沃镇林神的哀歌》(Élégie aux nymphes de Vaux,1661)和《替富凯先生说情,献给国王的颂歌》 (Ode au Roi pour M. Fouquet,1663),因此他不得不逃避到里摩日。在巴黎的四年中,他接触到大贵族、财政家、法官和大艺术家,开阔了眼界。1664~1672年,他投靠加斯东·德·奥尔良公爵的遗孀,住在卢森堡宫,生活虽然单调,却走入了上流社会的沙龙。
成熟期 《故事诗》(Les Contes et nouvelles en vers,1665~1674)取材于薄伽丘和阿里奥斯托等作家的作品,显示了他写诗的才能。在这部作品中他对两性关系的描写相当大胆,以致他在临终前都想否定它。《寓言诗》 (Les Fables,1668,1678,1694)于1668年春出版了前六卷,几乎都取材于《伊索寓言》和费德尔的寓言,大获成功,一年中再版两次。1669年,拉封丹献给路易十四《普叙刻和丘比德的爱情》(Les Amours de Psyché et de Cupidon),这部作品由散文与韵文交错写成,将神话和现代故事混杂在一起:有四个人参观凡尔赛宫,其中,波利菲尔(意为他爱一切事物,代表诗人自己)朗读了普叙刻的故事。
1672年,拉封丹的女保护人去世后,他又投靠拉萨布利埃尔夫人,一直到1684年。这位夫人喜欢诗歌和科学,自己做显微镜实验,观看解剖。拉封丹由此发现了新的题材。他了解笛卡尔和伽桑狄的哲学,也听了贝尔尼埃搜集的东方故事。他写作新的故事诗、一部未写完的悲剧《阿基里斯》(Achilles),同吕利合写歌剧《达芙妮》(Daphné,1674)。《寓言诗》的第7~11卷出版于1678年,这次从印度的《五卷书》中撷取了不少题材,再一次获得成功。1682年,拉封丹写出《金鸡纳霜》(Quinquina)。他一直想成为学士院院士,但路易十四没有马上同意,诗人于是增加对国王和柯尔贝的颂扬,并答应不再写故事诗,他终于在1684年被接纳进去。1687年,他不顾与贝洛的友谊,在《给于埃的书简诗》(Épître à Huet)中站在崇古派一边。1693年,拉封丹染病后信教。拉萨布利埃尔夫人去世后,他投靠埃尔瓦尔夫人,翻译《圣诗》。1694年9月他发表了《寓言诗》第12卷。他于1695年4月13日逝世。
思想倾向 在古典主义作家中,拉封丹的思想同莫里哀较为接近,具有唯物论和反宗教的倾向。拉封丹对笛卡尔唯理主义的某些论点颇不以为然,他在寓言诗中多次指出,他不同意笛卡尔认为动物是简单的机器的观点。他明确反对把笛卡尔尊为神(《致拉萨布利埃尔夫人》)。拉封丹信奉的是伽桑狄的哲学。在《寓言诗》中,拉封丹论及古希腊罗马的唯物论哲学家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伊壁鸠鲁的学说发展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原子论,提出了否定宗教的论点,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寻求快乐和幸福。在《德谟克利特和阿布德人》一诗中,拉封丹认为“伊壁鸠鲁的老师”德谟克利特指出原子的存在,强调过要解剖大脑,因此应被视为一个哲人。从拉封丹对德谟克利特的赞赏中,可以看到他对伊壁鸠鲁主义的推崇。至于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他进一步发展了伊壁鸠鲁的唯物论。拉封丹曾经仔细读过卢克莱修的著作,他在《金鸡纳霜》中称自己是“卢克莱修的门徒”。《寓言诗》中有上百处能同卢克莱修的观点衔接起来。拉封丹的唯物论思想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星占术》这首诗中。拉封丹反对星占迷信,否认“在天上就注定了我们的命运”的荒谬说法,指出星占术士鼓吹的人类命运决定于“两星在天空的相遇”是站不住脚的。他嘲笑说,这些星占术士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能道出以前欧洲局势的发展呢?可见他们并没有预卜的本领。拉封丹进一步阐明,木星、太阳和火星都是没有知觉的物体,宇宙中存在无限的真空。拉封丹的科学知识是他信奉唯物论的基础。然而,他也十分推崇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有时也承认天主的存在。在《神谕和轻慢神的人》中他认为“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神明的眼睛”。因此,他在晚年皈依宗教并不是偶然的。
性格与写作 传说中的拉封丹是一个天真的人,心不在焉:有一天,他遇到自己的儿子却认不出来,问这个年轻人是什么人;还有一天,他观察一个蚁巢,忘了别人等他去参加一个宴会。他对实际生活不感兴趣,而喜欢优哉游哉,只要让他睡觉或梦想,他就很高兴。人们把他想象成喜爱在小径或矮树丛里漫步的人。他待在沙龙里,举止像头熊一样笨拙,别人由于他的天真而原谅他的笨拙。他是个好人,对所有不幸的人抱有同情。至于他的作品,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奇迹,因为他一半时间用来睡觉,另一半时间什么事也不干。他写作《寓言诗》毫不费力,就像一棵苹果树自然而然长出苹果一样。实际上,拉封丹是一个灵巧的奉承者,既考虑怎样过上舒适的日子,又保持自己的自由。他设法得到大贵族的保护,而又不成为他们的奴隶。他借口懒散和心不在焉,让人家原谅他的偏差。他不能总是逃避做被保护人的责任,因而在田野流连的时间不会那么多,即使他有时在沉思默想,但往往是在考虑他的艺术。拉封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诗人,他的心不在焉不妨碍他对人物和事件投以敏锐的一瞥,在他的诗中对风俗写上准确的一笔。他流畅自如的笔调是以极大的耐心磨砺诗句而取得的,正如雷尼埃的诗所说的那样:“他的懒散是他最大的技巧。”从现存的《狐狸、苍蝇和刺猬》的草稿中可以看到,拉封丹对初稿大改特改,只留下两行完整的诗和十几个词。可见,《寓言诗》的流畅自然是辛勤细致工作的结果。而拉封丹是假天真,事实上他非常细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二、《寓言诗》的思想内容
拉封丹写过各种各样的作品,但是,只有《寓言诗》才最具生命力。《寓言诗》共有239首诗,篇幅不算很大,可是,它所取得的成就却是令人瞩目的。它对现实的反映,在古典主义作家中,可以和莫里哀媲美。
《寓言诗》力图描绘17世纪的法国社会。拉封丹在《老人和他的孩子们》中写道,他的寓言诗多数取材于《伊索寓言》,如果说他增加了一点什么,那就是“描绘我们的风俗”。在另一首诗中他又说,寓言诗的主题“都能在当今现实中遇到”。寓言诗描写的大部分是动物,而其实写的是人间社会:“这些寓言是一幅画卷,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得到描绘”(《寓言诗序》)。拉封丹明确地把反映社会现实当作寓言诗创作的根本目的,从而使《寓言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抨击王朝的黑暗 《寓言诗》大胆地对封建王朝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第二卷第一首《患瘟疫的野兽》是封建王朝的一幅缩影,诗人以形象的描绘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诗歌开篇写群兽中流行瘟疫,因为上天要惩罚“人间的罪行”。狮王召集群臣开会,他说,为了平息老天爷的愤怒,需要把“我们之中罪恶最大的”拿去祭献。狮王无论如何不能回避自己的罪恶,但他有办法洗刷自己,他假惺惺地说:
我们不要自我吹嘘;要毫不留情
察看我们自己良心。
至于我,为了满足贪婪的胃口,
吞噬过绵羊许多头。
得罪过我?绝没冲撞;
有时候我甚而至于要去生吞
牧羊人。
如果需要,我就献身;但是我想,
人人都像我这样来认罪才好。
狮王话锋一转,把自己排除在祭献者之外。群臣马上接过他的话头。狐狸最狡猾,他对狮子谄媚说,国王过于厚道,羊是贱民,吃羊不算犯罪,反而是给羊赏了光。这番话博得了喝彩。狮子不能冒犯,老虎、熊等大野兽也同样不能触动,连普通猎犬也都是小圣徒。轮到老实弱小的驴子说话,他承认自己啃了舌头那么大一片青草。群兽于是起而攻之,狼认为驴子犯下“可恶的罪行”,该上绞刑。这首诗中,狮王的虚伪阴险,他的大臣的逢迎拍马、蛮横凶恶,小民的无辜和受宰割,都写得栩栩如生,显示了封建王朝层层统治机构的暗无天日。狮王有很多路易十四的特点:他是臣民的主宰,他凌驾于法律之上,他是一个十足的专制君主。在《牝狮的葬礼》中,狮王是一个暴虐的统治者,谁要是不对狮后的去世表示哀悼,就要把他拿去祭奠。在《狮子的朝廷》中,拉封丹描写狮王的卢浮宫是个真正的藏尸所,有谁闻到扑鼻的臭气而露形于色,便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拉封丹曾明确声称:“人们不能过分颂扬三种人:天神、情人和国王。”把国王的暴虐和虚伪揭示得如此鲜明,在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中,拉封丹是较为突出的。
除了国王,《寓言诗》对大臣的抨击也十分犀利。狮王之下,凶恶的猛兽是丛林中的统治者,同时也是人间各级官吏的写照。拉封丹把他们说成是“变色的蜥蜴,听话的猴子”。他们为了趋奉求荣,互相之间陷害倾轧:狼在生病的狮王面前毁谤狐狸不来觐见,想给狐狸背后插一刀;狡猾的狐狸见机行事,怂恿病狮用生剥下来的狼皮裹在身上治病,把他的对手置于死地(《狮子、狼和狐狸》)。拉封丹特别揭露了封建官僚机构徇私舞弊、榨取民脂民膏。《颈上挂着主人膳食的狗》描写群狗争食,个个都捞了一把,这些狗就是“议员、市长,大家都在贪污,本事最大的给别人做表率”。《走进谷仓的黄鼠狼》描写一只黄鼠狼从小洞钻进谷仓,享受盛馔,过了一个星期,吃得面孔滚圆,两颊丰满,浑身肥胖,再想从小洞出来已经不可能了。这是对贪污成风、中饱私囊的官吏的辛辣讽刺。在《大黄蜂和蜜蜂》中,作者通过蜜蜂和大黄蜂相争认领无主蜂巢的故事,指出法院判案悬而不决,一搁就是半年,目的是“鱼肉我们,宰割我们,用拖延的办法来剥夺我们”。在《狐狸、苍蝇和箭猪》中,拉封丹指责法官和宦官是剥削者。诗人还往往把法官写成假慈悲的猫,养得又肥又胖,小兔和黄鼠狼到他那里去争讼,猫伸出爪子,抓住他们,吃得咔嚓作响。拉封丹在《牡蛎和诉讼者》中说:“法官是在那里刮钱,只将空钱袋留给诉讼的人。”拉封丹当过最高法院的律师,深谙此中内幕,他的揭露深中肯綮。
揭露贵族与僧侣 《寓言诗》对封建制度的支柱——贵族和僧侣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和愤怒的鞭挞。《狼和羔羊》是其中揭露性较强的一篇:一头羔羊在小溪饮水,一头饿狼猝然而至,于是狼和羊展开了一场对话。恶狼咆哮道:
“谁让你大胆到搅浑我的饮料?
这样胆大要受惩罚。”
“王上,”羔羊赶忙回答,“国王陛下
不必如此大发雷霆;
但愿陛下体察下情:
我来到这条小溪流
饮上几口,
在您下游二十步还多,
因此,不管怎么样,我绝对不会
搅浑了陛下的饮水。”
“你搅浑了,”残暴的野兽回答说,
“而且我知道去年你骂过我。”
“当时我没生出来,怎会这样做?”
羔羊说道,“我还在吃奶呢。”
“如不是你,是你哥哥。”
“我没哥哥。”
“他在你们里头:
因为你们不放过我,
你们,牧羊人,还有狗。
人家对我说:此仇非得报。”
说完,狼把羔羊拖走,
在森林的深处吃掉,
任何审判全都没有。
拉封丹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个社会里,“强者的理由总是最好的理由。”这则寓言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揭露了这条“理由”的荒谬。在狼和羔羊的对话中,恶狼的面目一层层地剥露出来,他杜撰的一个个“理由”都被羔羊批驳了,便索性什么理由也不要,用强力和牙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强力和牙齿就是他最后的理由。这篇寓言是对“强权即公理”的绝妙描绘。在《小母牛、山羊和绵羊跟狮子合伙》中,山羊网到了一只鹿,狮子把鹿分成四份,然后说:“第一份应该是我的,理由是我叫作狮子,这是不容有异议的。第二份,根据权利,也应该归我;这个权利,你们知道,就是强权。我最勇敢,因此我要第三份。如果你们之中有谁敢去动第四份,我就立即把他扼死。”在中世纪,这则寓言本是狼、狐狸跟狮子合伙,拉封丹改为弱小动物跟狮子合伙,改造了这则寓言,突出和暴露了强权的横暴。这正是封建权贵欺压人民、掠夺人民、为所欲为、作威作福的形象写照。《寓言诗》还揭露了贵族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园丁和贵族》抨击大贵族在自己领地打猎的特权:一个农民有块园地,发现有只兔子偷吃蔬菜,他没有权利打猎,只能请求贵族来猎取兔子,这样一来便遭了殃。贵族带了一班人马,除了大吃一顿、调戏主人的女儿,还把园地踩得一塌糊涂,一小时内所造成的损失“比全国所有兔子一百年可能造成的损失还要大”。《狐狸和半身像》指出:“高贵人物大部分都是舞台上的假面具;他们的外表吓倒了庸俗的偶像崇拜者。”大贵族恰似半身像,有“很美的人头,可是没有脑子”。《猴子和豹》讽刺封建权贵“只有衣服是他们的一切才华”。《人和蛇》谴责显贵“老是以为一切都为他们而生”,牛耕作一生,到头来当了祭牲;树木给他们挡风避暑,还给他们果实,最后成了他们的炉中炭薪。封建权贵是十足的行尸走肉。
僧侣也是特权阶级,过着寄生生活,他们不同于贵族之处,在于更加虚伪。他们披着宗教外衣,无恶不作。《背神像的驴子》描写一头驴子背了神像,以为人们在礼拜他,架子十足地接受香火和圣歌。这是僧侣靠宗教享受特权的写照。《小公鸡、猫和小鼠》把僧侣比作外貌温和、谦逊、仁慈、文雅的猫,其实十分凶恶,“他的饭餐是建立在吞噬我们的基础之上的,”一语道破了天主教会的伪善和对人民的压榨。
反映下层生活 在《寓言诗》中,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死神和樵夫》是描写农民困苦生活的杰出诗篇:
一个穷樵夫,全身被枝叶盖住,
不堪柴捆重负和岁月的磨难,
呻吟叹息,弯腰曲背,步履维艰,
吃力地走回烟火熏黑的茅屋。
他终于痛苦不堪和力气用尽,
放下了柴禾,寻思自己的不幸。
自从来到人间,可曾享过欢乐?
比他更穷的人,世上可曾有过?
往往没有面包,从来没有休息,
他的妻子,他的儿女,捐税、兵痞、债主、徭役,各种重压,
完整地构成一幅穷人的图画。
这首诗写出了农民的悲惨处境:他们既要交纳多如牛毛的捐税,又要去服繁重的徭役,一方面要遭受高利贷者驴打滚的剥削,另一方面还要受兵痞的骚扰,更有妻子儿女的拖累,因此缺吃少穿,终年得不到休息,生来没有享受过人间欢乐。而《伊索寓言》中的《老人和死神》强调的是人要留恋生活,不涉及穷人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布瓦洛也不理解拉封丹的用意,改写了此诗,把社会内容删去。相比之下,更显出拉封丹的高明。《老妇和两个女工》反映了手工工人所受的沉重压榨。每天天不亮公鸡一打鸣,可恶的女主人就点着了灯,跑到两个可怜的女工还在沉睡的床边,催她们上工。她们忍受不了这牛马般的生活,起来反抗,杀死公鸡。但是,女主人代替了公鸡,半夜就起来叫醒她们。《鹰和甲虫》是弱小者战胜强暴者的一曲颂歌。甲虫因为鹰不肯放过自己邻居兔子的性命,将鹰卵打得粉碎。鹰在更高的山岩筑巢,甲虫再次报复成功。鹰求天王保护,将卵置于天王膝头。甲虫把兽粪落在天王衣服上,天王起身拂拭,鹰卵落地而碎。在法庭辩论中,甲虫有理,天王只得息事宁人。弱小者的智慧和胆量得到了歌颂,弱小者的正义得到了伸张。《多瑙河的农民》塑造了一个敢于藐视强暴的农民形象。这个来自受罗马人蹂躏的多瑙河的农民代表,向罗马帝国的掌权者发表讲话,要求罗马人撤离。他的雄辩使罗马统治者不得不折服。《补鞋匠和银行家》描写穷人对金钱的鄙弃。《樵夫和默居尔》赞扬了樵夫不贪财的可贵品质。
道德教训 《寓言诗》中大量的诗篇是关于生活经验的,有些直接继承以往寓言家的结论,有的是作者从当时社会生活中提取的有益见解。拉封丹在序言中说:“寓言是身体,道德教训是灵魂。”他又说:“动物是人的教师,”“我利用动物来教育人。”道德教训和寓言结成了一体,两者不可分割:“光是道德教训令人烦闷;/故事要和教训并行不悖。/必须以这类虚构教育人和娱乐人。/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我觉得不够。”道德教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同一则寓言,作者立意不同,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寓言诗》较有价值的是对劳动的赞颂。《农民和他的孩子们》指出“要工作,要勤劳;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老农辞世之前把孩子们叫到跟前,说是地里有宝藏,秋收之后,到处都要犁遍。他的孩子们照此办理,一年后获得丰收。“父亲真是明智,在临终时告诉他们,劳作就是宝藏。”《商人、贵族、牧人和王子》叙述四种人流落到新大陆,沦为乞丐。商人想以补习算术来谋生,王子表示要教授政治,贵族说要讲授纹章学,牧人则认为他们都是纸上谈兵,无以济急,解决不了当天的饭餐。他马上到树林里砍了好几捆柴,解决了生计。作者的结论是:“由于天赐的才能,手的劳动是最可靠和最迅速的援助。”《知了和蚂蚁》是抨击好逸恶劳的名篇:
知了整个夏天
都在唱歌消闲,
北风终于来到,
她可样样缺少,
没有一点苍蝇,
小虫更不见影。
她找邻居蚂蚁,
前去叫饿喊饥,
恳求蚂蚁宽容,
借给几粒麦种,
挨到春天来临:
“动物一言为定,
明年秋收以前,
连本带利还清。”
蚂蚁不爱出借,
多少算是欠缺。
她对借债者说:
“热天你没干活?”
“请您不要见怪,
逢人唱个痛快。”
“唱歌?真是舒服:
何不现在跳舞!”
这首诗是对游手好闲的懒汉的绝妙讽刺。知了被写成只知玩乐、不事劳动的反面形象,勤劳的蚂蚁理所当然拒绝借贷给她。这首诗放在诗集第一首,固然是因为写得别致,但也说明拉封丹对其内容的重视。《寓言诗》还有不少诗篇总结斗争经验。《乡下人和蛇》写道:“慈善本来是好的:但对谁讲慈善?问题就在这里。至于忘恩负义之徒,结果没有一个不惨死的。”这个乡下人十分机警,当机立断,将蛇杀死,才幸免于难。《狼和绵羊》的结论是:“对于坏人必须继续斗争下去。和平本身是极好的,这点我同意;但是遇到不守信用的人,和平又有什么用处呢?”拉封丹对欺骗、奸诈尤为痛恨:“阴险的口舌,用了它那恶毒的手法,什么阴谋干不出来!从潘多拉的盒子里散布出来的许多罪恶之中,最令宇宙痛恨的,在我看来,就是奸诈。(《鹰、野母猪和牝猫》)”《变成牧人的狼》认为:“骗子的诡计始终要给人拆穿的。”豺狼的本性不会因为披上了人皮而有丝毫改变,它的本性会暴露自己。在《公鸡和狐狸》中,狐狸想把公鸡骗下树来,公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是看见猎犬来了,把狐狸吓跑,“对骗子施行欺骗是加倍的痛快”。拉封丹指出:“世界上从没有缺少过骗子:自古至今,以行骗为业的人多不胜数。(《骗子》)”此外,《寓言诗》强调团结互助的必要(《驴子和狗》等),认为实用胜于美观(《望见水影的鹿》),向往自由的生活(《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狼和狗》),都是从生活中撷取的经验。
综上所述,《寓言诗》力图反映作者生活时代的整个社会面貌,这较之以往的寓言只总结生活经验,充其量只对某些政治事件进行讽刺,视野不够宽广有很大的不同。拉封丹说过:“为说故事而说故事,一钱不值。”他不满意宫廷和布瓦洛看轻寓言,在序言中据理力争说:“自古以来,在一切崇尚诗歌创作的民族中,文艺之神都认为这(指寓言)属于他管辖的领域。”他在《寓言的力量》中叙述了古希腊的一个故事:有个演说家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登台演说,但他用尽勾心夺魄的口才,足以激发顽石的慷慨陈词,都不起效果,于是他讲起一则寓言,马上吸引了听众的好奇心,终于使他们注意到国家危急的现实。拉封丹愈到后来,愈关注对现实的反映,如对当时牵动人心的东印度事件和圣体会无所不入的现象,都有描写;还有20多首诗影射王朝的政策,如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争夺弗朗什—孔泰、与荷兰、英国和瑞典三国联盟的对抗,都在寓言诗中得到了反映。拉封丹扩展了寓言的社会功能。
三、《寓言诗》的艺术成就
拉封丹的《寓言诗》在艺术上取得较大成就。他的寓言诗的题材虽然大半取自前人,是一种“模仿”,但是,“我的模仿绝不是盲从。”对拉封丹来说,模仿只不过是一种方式,为的是实现美的创造。他始终保持“毫不犹豫和毫不害怕地放进自己的东西”的自由,“修饰、扩大、改变情节和环境,有时是主要事件和后续事件……创造这个故事的人会非常困难,认不出是自己的作品”(《故事诗》序)。《寓言诗》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对话艺术 为了克服寓言诗短小的局限,拉封丹大量运用对话。拉封丹把寓言诗当作剧本来写,他要把寓言写成“一部巨型喜剧,幕数上百,宇宙是它的舞台,人、神、兽,一切都在其中扮演某种角色”(《樵夫和默居尔》)。既然是戏剧,就有开场、发展、高潮、结尾。《磨坊主、他的儿子和驴子》像一出闹剧,《患瘟疫的野兽》像出悲剧。寓言的主要篇幅由对话组成。“我的作品里一切都能说话,”“宇宙中一切都能说话,样样东西都有自己的语言。”既然是寓言,动植物当然都能说人的语言,这是寓言的特点。拉封丹的艺术造诣表现在他不仅能把对话写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在短短的对话中,通过富于心理活动的语言写出动植物(其实是人的写照)的思想性格。试以《橡树和芦苇》为例:
一天,橡树对芦苇讲:
“你很有理由指责自然的过错;
一只戴菊莺对你来说是重担;
一阵微风偶尔掠过,
吹皱了那一片湖面,
迫使你把脑袋垂低;
然而我的头颅好像高加索山,
不但可以阻挡住太阳的光线,
又能对抗风暴威力。
一切对你是狂飙,对我是和风。
如果你生来在我的叶下避居,
让我覆盖周围地区,
就不会受这些苦痛:
我会为你抵御风雨。
可是你通常却生长
在狂风的王国潮湿的边缘上。
我觉得大自然对你真不公平。”
芦苇于是回答他说:“你的同情,
出自诚心好意;但别为我担心;
狂风对我不像对你那么可怕;
我弯曲而不会折断。直到如今
你抵挡住狂风吹打,
你的腰并没有弯低;
但是且看结局。”在他说话之际,
北风至今在他怀抱里所产生
最可怕、凶暴的孩子。
从那天边疯狂地往这里奔腾。
芦苇弯曲;橡树挺直。
风将他的威力加剧,
越刮越猛,无法硬顶,
那头部高耸,与云天并肩为邻,
脚踩黄泉的橡树被连根拔去。
这首寓言诗取自《伊索寓言》中的《芦苇和橄榄树》。橡树普遍代表力量,用来代替橄榄树显然要好得多。这首诗里橡树成了活生生的人,体现了拥有力量者的骄傲。这种骄傲隐藏在对表面柔弱的芦苇的怜悯之中。他甚至超过了怜悯,似乎要表现出宽宏:他要保护他的邻居。然而这是表面的怜悯,廉价的宽宏。橡树的心理表现得很曲折,他的傲慢和虚情假意的性格被烘托得很鲜明。另一方面,芦苇虽是个弱者,却知道自己的力量所在,不为橡树的傲慢所辱没,甚至反唇相讥,预见到橡树的结局。他的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概也跃然纸上。这篇寓言诗通过对话塑造了两个生动的形象,它像一出小小的独幕剧。短诗同样可以用对话来写。《知了和蚂蚁》的后半节诗就全部是对话。一个为了借贷而低声下气,另一个不但不借,反而讽刺挖苦。两者都形神毕肖。
对话不仅在拉封丹的寓言诗中构成故事的主体,而且活跃了行文,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嫌。在寓言中这样有意识地运用对话,是拉封丹对寓言创作的一个重要发展。对话使寓言这种短小的体裁也能写得跌宕起伏;对话往往是不同思想的交锋,故事结局则是矛盾的解决,因而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寓言诗》的动物固然是拟人化了,但还保持着动物的特点。拉封丹对动物外形不做细致的描写,只用一两个形容词就写出动物有趣的特点:他用修长、细瘦来形容黄鼠狼,“轻巧的动物”指的是兔子。他擅长描绘动物的神态:乌龟像议员那样迈着方步;遭到报复吃了亏的狐狸“夹着尾巴,两耳下垂”,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子“吃吃草,溜达溜达,到处转悠”;老鼠以为捕捉他们的猫死了,“往空中露出鼻尖,把头伸出一点,然后又缩回洞里,以后又出来走了几步,最后才开始觅食。”动物的不同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颇为有趣。当然,在寓言中也用不着严格按照动物习性来写,如乌鸦不吃烙饼,知了不吃苍蝇,这样写并无大碍。
描绘大自然 拉封丹的寓言诗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富于抒情色彩。拉封丹喜爱大自然:“我只爱歌唱树荫、植物、回声、和风、它温柔的呼吸、绿草坪、银白的喷泉”,“森林、水泽、草地,是甜蜜的梦幻之母”,“我始终喜爱的地方,难道不是远离尘嚣,能够享受阴凉?”在寓言诗中,出现的往往是诗人最熟悉的香槟省和法兰西岛的风光,他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种氛围,意蕴无穷:“水波像最美的晴光一样潋滟,”“季节的和风使草色青青。”《百灵鸟和她的小鸟和麦田主人》是一幅非常出色的农村风景画。百灵鸟本应在世界万物如海底的鲨鱼、林中的老虎从事恋爱与繁殖之际在麦田里筑巢,可是有一只百灵鸟时至春深还没有享受过春情之乐。等她孵出小鸟,麦子已开始成熟。麦田主人几次三番要来收割麦子,都因各种原因没有来。小鸟们非常着急不安。百灵鸟一直安慰小鸟,直到麦田主人真要动手收割,百灵鸟才带领着扑棱扑棱的小鸟踉跄离去。这篇寓言富于抒情意味,具有浓郁的农村气息。开首几句对大自然优美的抒写,同后面描绘的农田庄稼的成熟、生物的繁殖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揭开了大自然的一角,给人看到自然界万物生长的一个剖面:到处生机勃勃,活跃紧张,大自然的美就寓于其中。在古典主义作家中,拉封丹是难得的一位描绘乡村风光的诗人;在历来的寓言作家中,他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位。
形式和语言 拉封丹的寓言诗形式多变,语言幽默而丰富多彩。他的寓言诗有不少是整齐的亚历山大体或十音节诗,但更多的是由各种音节的诗行组成的“自由体”诗歌。如《患瘟疫的野兽》基本上由十二音节和八音节诗行组成,但有一行诗是三音节。《一个蒙古人的梦》基本上由十二音节诗组成,但有四行诗是八音节。拉封丹的寓言诗极其灵活,又极其和谐,创造出美妙的节奏效果,朗朗上口,又毫无雕琢痕迹,后人难以模仿。他已经懂得某些字母能够产生某种意象,例如,他一连使用“l”这个软音节和二合元音,使人产生软体动物的意象。这比象征派诗人运用的时间要早得多。他做到了柏拉图所说的:诗人是轻巧的,长翅膀的。
拉封丹擅长运用幽默手法。他在严肃地叙述故事的同时,保持一种逗乐的超然态度。他看重幽默手法是因为这能给寓言带来魅力:“我不把引人发笑称为谐趣;这是一种魅力,一种使人愉悦的气氛,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的题材,包括最严肃的题材。”有时,他以戏仿的口吻表达:“动物一言为定”是“贵族一言为定”的滑稽转用;猫和狗的联盟“感化了所有的邻居”;猎犬对猎物的气味“大发哲学议论”;狼一面拍马奉迎,而“在国王睡觉时讥笑他不在的朋友”。有时,叙述语气突然变换:“两只公鸡和平相处;一只母鸡来到,于是燃起战火。爱神,你毁了特洛伊……”有时诗人现身说法,发表有揶揄意味的见解:《乌龟和两只鸭子》中,一只鸭子说:“尤利西斯也会这样做。”读者没有料到,这个故事里会看到尤利西斯。后面一句话是作者的插入语,富有幽默意味。《淹死的女人》的开首写道:“我不属于说这种话的人:‘没什么,这是一个淹死的女人。’”拉封丹的寓言诗不像《伊索寓言》那样严肃,而是富于谐趣。
拉封丹在语言方面造诣也非常高,他将古语、上层阶级语言、科技用语、民间语言、村言土语都熔于一炉。他的原则是要有表现力,达到简练而丰富,同古代寓言家的枯涩恰成对照。另外,他已注意到动物语言的性格化:狮子的专制强暴,狼的蛮横霸道,橡树的傲慢骄矜,等等,都是性格化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