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失语症康复治疗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失语症的语言症状

一、言语症状

(一)听理解障碍

听理解障碍是指对口语的理解能力降低或丧失,是失语症患者最为多见的临床表现。

1. 语义理解障碍

患者能正确辨认语音,但对词义不能理解。根据失语症轻重程度可以分为:①不能理解结构及内容复杂的长句或篇章;②对自己不熟悉、不常用的名词理解困难,或仅对动词理解困难;③对日常生活的高频词也不能理解,比如常用物品名称或简单问候语等。

2. 语音辨识障碍

患者听力正常,能够听到语音但不能辨认其意义。当听到对方说话时,患者往往会表示听不懂或者不断让说话者重复,甚至反问,给人一种听不见或听不清的感觉。症状典型者我们又称之为纯词聋。

(二)口语表达障碍 1. 发音障碍

不存在鼻音障碍,而且有别于构音障碍。其错音往往没有规律而且多变,刻意表达的语言以及模仿的语言往往不如随意说出的语言,这些错音多由言语失用引起,可伴随音调错误及韵律失调。

2. 说话费力

自发语非流畅,吐字呈电报式发音。多在选择用词或运用词语时出现,一般与发音障碍有关,可伴随呼吸节律异常,常常能从患者的面部表情或身体姿势看出费劲的表现。

3. 错语

一般有三种形式:①语音错语:是指使用错误的音素来替代目标音,比如将“白菜”说成“白袋”,但需要排除发音器官的运动障碍;②语义错语:是指用有意义的词替代目标词,比如将“牙刷”说成“牙膏”;③新语:是指用无意义的词或自创新词来替代目标词,比如将“吃饭”说成“饭要”。

4. 杂乱语

又称奇特语,患者往往能很流利地表达长句,但是里面夹杂着很多错语或者是词典里根本没有的新词,表达杂乱无章,使人难以理解其意义。

5. 命名障碍

患者在面对物品、人脸或者图片时不能正确说出其名称。通常情况下患者会用描述说明的方式来表达其想要说的人名和物名,这种现象又称为“迂回现象”。比如患者看到一个碗,但是却说不出“碗”这个字,那么患者可能会说“是吃饭时用的,圆形的,白色的,会摔碎的……”。表达流畅的轻症患者往往伴随迂回现象。

6. 找词困难

患者在谈话过程中经常出现停顿或不断重复结尾词,给人一种话到嘴边说不出来的感觉,比如“我想要买一个……个……”。

7. 刻板语言

患者的自发语呈现出单调刻板的音素或音节,任何回答都以不断重复的刻板语来应答。比如“哒”“哒”;又如“尼嘛”“尼嘛”等,多见于病情程度较重的患者。

8. 持续性语言

是指患者语言表达残存的现象,表现为持续重复同样的词或短语。比如当话题转移时,患者还在重复上一个话题的内容,特别是在找词困难时容易出现。

9. 模仿语言

机械性地模仿检查者说的话,称为模仿语言。比如检查者询问患者:“你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患者回答:“你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部分患者常常有语言的补完现象,特别多见于数数,比如检查者数“1、2、3……”,患者可以接着数“4、5、6……”;又如检查者说“白日依山尽”,患者可以接“黄河入海流”。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虽然可以正确补充检查者说的话,但是对说话内容的实际意义并不一定了解。

10. 语法障碍

不能按照语法规则正确完整地表达意思。一般有两种情况:①失语法障碍:患者说出的话由多个名词和动词堆积而成,类似于像电报体一样将动词、名词罗列,中间缺乏连接词和关系词,让人难以理解句子的完整意义。比如“箱子打苹果开”。②错语法障碍:句子中实词、虚词均存在,但患者往往用错关系词或连接词,导致语法结构混乱,层次不清,让人错误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比如“公园孩子玩去妈妈带”。

11. 语言的流畅性与非流畅性

①流畅性语言表现为说话量多而且流利,构音好,词组长短和韵律正常。但口语表达往往说错字音、用错词汇、自创新词、全无语法等,信息含量少,多见于Wernicke失语患者。②非流畅性语言表现为语言贫乏、缓慢而费力,构音不清,词组缩短且韵律异常,呈“电报式”语言。患者多半不能以完整的句型叙述一定的内容,在词或词组间常常伴有过长的停顿,但相比流畅性语言其信息量较多些,多见于Broca失语患者。

12. 复述障碍

复述障碍是指患者不能准确地重复检查者说出的词句。主要表现在三个环节:①语言输入障碍:如Wernicke失语和纯词聋患者。②语言转换障碍:如传导性失语患者。③语言输出障碍:如Broca失语和纯词哑患者。但有些类型失语症患者的复述能力表现较好且突出,比如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等。

(三)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是指不能朗读文字和/或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在失语症患者中较为常见。

1. 形、音、义失读

朗读及阅读理解能力均丧失,字母、数字和音乐符号都不能读出。表现为完全不能用词与图或实物匹配。

2. 形、音失读

不能朗读文字,但能理解其意义。表现为能够正确完成字词卡与图或实物匹配。

3. 形、义失读

能够正确读出文字,通常是一些名词和动词,却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表现为不能用字词卡与图或实物匹配。

(四)书写障碍

书写能力不仅仅涉及语言中枢,还有视觉、听觉、本体感觉、视空间能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参与其中。所以在分析书写障碍时,要首先排除以上这些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判断是否属于失语性书写障碍,常见以下类型:

1. 完全性失写

几乎完全不能书写,偶尔可以简单画上一笔,但是不能构成字形。

2. 失语性失写

书写的汉字能够构成字形,但往往伴随结构错误,常表现为笔画或偏旁的增添、遗漏、替代等,也可以是笔画顺序的错误。

3. 视觉空间性失写

书写的字体有偏侧现象,如写字都在纸的左半侧或右半侧,而且字体结构较紊乱。多见于右侧大脑受损。

4. 镜像书写

书写的字体笔画正确,但方向相反,就像是从镜子中看到的一样。多见于右侧偏瘫用左手书写者。

5. 书写过多

书写量大,其间混杂着许多无关的字词,看起来杂乱无序。类似于口语表达障碍中的杂乱语。

6. 惰性书写

反复书写第一个字或词,不能持续书写后面的字词。类似于口语表达障碍中的持续性语言。

7. 象形书写

用画图来代替字体。部分失语症患者书写的文字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

8. 错误语法

书写句子或篇章时,出现语法结构错误,如介词混用,遗漏或替代连接词,颠倒主、被动语态,缺乏基本的主谓宾结构等。类似于口语表达障碍中的语法障碍表现。

(五)计算障碍

计算障碍又称数学学习困难,专指特殊的算术计算障碍,不能用一般的认知障碍和精神异常来解释。障碍涉及加、减、乘、除等基本计算功能,不包括抽象的数学技能(如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与语言能力、视空间能力以及负责转换、维持短暂信息的有限容量系统有关。类型多样,表现各异。

1. 理解障碍

又称数值加工缺陷,大脑顶叶特定的神经环路功能使人类具备理解、加工数的能力。当这种基本能力发生异常时,可以导致不能理解数量的概念,不能进行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难以辨认数字符号及数学术语,不能识别商品的价格及货币的面值,看不懂时间以及电话号码等。

2. 表达障碍

主要表现为不能数数、计时、读出电话号码等。

3. 运算障碍

主要表现为不能理解数学运算的基本概念,难以进行标准的数学运算,不能将数字进行正确排序,不能在运算中插入小数点或符号,难以将数学运算做空间组合,很难掌握乘法口诀等。
二、相近的症状

(一)纯失读

纯失读是指大脑病变导致的阅读能力受损。阅读包括朗读和对文字的理解两部分,是两种不同的功能,两者可以出现分离现象。只有对文字的理解发生障碍才称为“纯失读”,可伴或不伴有朗读障碍。纯失读症需要排除阅读所依赖的注意、记忆、视空间等非语言性高级神经功能受损引起的获得性阅读障碍。

1. 不伴失写的失读

又称枕叶失读、纯失读、单纯字盲、失认性失读等。患者表现为严重的阅读困难,不能理解见到的文字,也不能朗读,有的可读字母,但不理解并联合成音节,即视-文字途径中断,但患者往往可以通过听觉、触觉、动觉等其他感觉途径来达到理解文字的目的。数字阅读能力及书写能力多保留,尤其是在书写上,自发性书写和听写大多表现较好,而抄写相对较差。命名大多尚好,但颜色命名却有困难,患者说不出颜色的名称,也不能按听到的颜色名称指出相应的颜色。部分患者可以配色,比如问“天空是……”患者可答“天空是蓝色的”。此类患者还常伴有偏盲或视野缺损等神经系统症状。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在左枕叶内侧面和胼胝体压部及左侧顶叶的角回。

2. 伴失写的失读

又称顶-颞叶失读、中央部失读症。主要表现为全部或部分丧失了阅读和书写能力,包括字母、数字和音乐符号。书写障碍以自发性书写和听写困难为主,呈书写倒错或错语表现;抄写能力常常保留,但对自己临摹的文字或词语不认识、不理解。此类患者还常伴有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或象限盲、Gerstmann综合征等。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在优势半球的角回和顶颞叶交界区。

3. 额叶失读

其表现与Broca失语患者的听理解障碍相似,患者可以读懂一些文字,特别是名词、动词和部分修饰词,比如文章的标题。但是那些需要依靠语法结构才能确定句子的意思患者则不能理解或理解错误,丧失对语法结构、词句前后因果关系、短文逻辑关系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文章的内容。大多数患者字母失读明显,而词失读相对较轻。阅读思维不能跟随阅读内容变化而改变(惰性阅读),形态相近的词易错读(如“大”读作“犬”)等。自发性书写及听写障碍程度较重,多有拼写障碍、构字障碍,抄写能力相对保留,但较其他类型失读症要重。多伴有Broca失语或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右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在优势半球额叶,通常涉及额下回后部并延伸至前脑岛的皮质下组织。

4. 失语性失读

此类患者多伴有感觉性失语、非典型性失语以及传导性失语。其主要表现在对词义相近但内涵层次不同的词理解能力受损(比如懊恼-后悔-悔悟),但是对词义截然不同的词有一定的辨识度。大多患者还可能保留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认知,完成相同字母的各种字体、字形间的匹配(比如A-a、A-a)以及数字与手指数的匹配等。那些图示有优势的词更容易被患者理解。

(二)纯失写

纯失写是指由于获得性脑损伤而导致书写功能受损或丧失;需排除文盲、先天性障碍、骨骼肌肉病变以及神经受损引起的书写障碍。纯失写较为复杂,不仅涉及大脑的语言机制本身,还涉及视听觉、动觉、空间结构等心理机制,因此其表现多样,David和Roeltgen(1997)将纯失写分为神经病学性和神经心理学性两大类。

1. 神经病学性 (1)失语性失写:

①非流畅性失写:主要见于Broca失语或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患者,一般因右侧偏瘫而用左手书写,书写费力,出字量少,常遗漏笔画,缺乏语法,不过大致能反映意思;②流畅性失写:主要见于Wernicke失语或经皮质感觉性失语患者,书写不费力,出字量较多,但易出现大量语音性和词义性错写,大多患者写字时伴有大声朗读,但多为错语,很难反映出中心意思。

(2)失读失写:

读写能力均受损,即后天文盲。尤其表现为命名困难,可以抄写简单的字词,但不会纠错。

(3)视空间失写:

患者书写字体时多有偏侧现象,比如左侧忽略的患者书写时只写在纸的右半部分,或者横向书写时有向上或向下的偏移现象,字体间距不等、结构紊乱。

(4)纯失写:

除了书写功能受损,其他语言功能几乎无明显障碍。极为少见,目前多见报道为左顶叶病变产生的视觉控制下的手运动缺陷导致的书写不能。

(5)精神错乱性失写:

是指因精神错乱而导致的书写受损,但其他口语理解表达无明显障碍。书写字形笨拙,难以看懂意思,有的癔症患者则表现为手的瘫痪或震颤而书写不能。

(6)胼胝体性失写:

又称为分离性失写,只局限于左手的书写功能障碍,而右手几乎能正常书写。多见于胼胝体受损的患者。

2. 神经心理学性 (1)语言性失写:

包括语音、语义及词语性失写。

(2)周围性失写:

包括失用性、形式性、空间性失写。

(3)镜像书写:

是指书写的笔画正确,但方向相反,就像在镜中看到的一样,如果是对称的文字则表现为笔画的反向运动。是脑部病变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失写。

(4)象形书写:

写出的字像画图一样,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

(5)惰性书写:

写出某一字或词后,就反复地重写前面的字词,难以控制。

(6)语法障碍:

书写的句子常出现语法错误,多与口语中的语法障碍相应。

(7)过写症:

书写流畅且量大,字体歪斜或忽大忽小,书写中混杂着许多无关字词,多与口语表达中的杂乱语相应。

(三)失认症

是指因脑部损害而不能认识经由某一种感觉辨查的熟悉物体,且排除视觉、听觉、触觉、躯体感觉、意识及认知障碍。比如患者不认识所见到的手表,不知道所听到的汽车声,不能辨认手中拿着的手机等。

1. 视觉失认

主要表现为视力正常却不能命名或描述所见到的物体,可以分为视物失认、颜色失认、脸面失认和图像失认。但患者的视敏度多正常,比如看到一个人的脸,可以知道这是人脸却无法辨别这个人是谁,但是如果听到此人说话的声音则立马可以辨认出。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位于枕叶、纹状体周围和角回。

2. 听觉失认

主要表现为听力正常却不能辨认出原来熟悉的声音。包含两种情况:

(1)口语听觉失认:

又称单纯词聋或皮质下词聋,完全不能辨识口语,也不能复述或听写,但自发语和阅读均正常。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位于双侧颞上回中部或单侧颞叶的皮质下白质。

(2)非口语听觉失认:

又称心理聋症或精神聋,表现为不能辨认各种动物或生活常用设备发出的声音。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位于两侧的听觉联络皮质。

3. 触觉失认

又称双侧触觉性失语,主要表现为触觉、温度觉和本体觉完好却不能辨认手中拿着的或摸到的物体,如果能看到或听到则立马能辨认出。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位于双侧顶叶。

4. 自体失认

又称体像障碍,主要表现为视觉、痛温觉和本体觉完好却不能感知躯体各部位的存在、空间位置及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比如患者不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或否认身体某个部分属于自己,偏瘫肢体忽视以及幻肢症等。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位于非优势半球顶叶。

5. 疾病失认

主要表现为病觉缺失,不知道自己有病或否认自己有病。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位于顶叶缘上回。

6. Gerstmann综合征

由Gerstmann(1931年)首先描述,主要表现为四个症状:双侧手指失认、肢体左右失定向、失写和计算不能。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位于优势半球顶叶角回。

(四)失用症

失用症是指患者因脑部病损不能随意执行一些原先已掌握的动作,且并不是由于患者肌肉瘫痪、共济失调、感觉丧失或理解障碍而引起。

1. 意念性运动失用

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能够理解动作指令甚至可以说出该如何做,却不能按要求完成开灯、关门、刷牙、伸舌等日常简单动作,但是对于自发的、反射的或无意的动作通常完成得较好。比如不能按要求伸舌,却能在进食时无意地伸舌舔舐唇边的米粒。此类患者由于日常生活一般不受影响,所以多在医生检查时才发现,容易被忽视。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位于左侧缘上回。

2. 意念性失用

主要表现为不能将各个动作成分有机组合起来去执行复杂精巧的成套动作。模仿动作无障碍,可与其他失用并存,患者经常会颠倒或混淆动作的前后程序。比如患者点燃香烟时,可能先吹灭点燃的打火机再去点香烟。此类患者日常活动就显得不正常甚至引发意外。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位于左侧顶叶后部、缘上回及胼胝体病变。

3. 运动性失用

主要表现为丧失执行精细熟练动作的能力,多数影响上肢远端,执行命令、模仿及自发动作均受影响。比如书写、绘画、操作乐器、解系绳索等均不能完成。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位于运动前皮质或胼胝体前部。

4. 口颜面失用

主要表现为不能按要求完成面部或唇舌的动作。比如听指令闭眼、鼓腮、咂唇、伸舌、吹气等不能完成,而无意识的自发动作则可以完成。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位于左运动皮质面部区,多伴有失语。

(五)失语法

一种后天获得的语言障碍,指的是个体口语和书面语中缺乏语法结构的一种失语症状。其特点是电报式语言或完全缺乏语法结构的刻板语言,常伴有语法结构的理解困难。具体表现有:压缩话语长度,替换或省略具有语法意义的词素(如数量关系表达、名词格的表达、行为状态表达、情态表达以及量词应用等);动词使用错误,缺乏动词、动词缺少曲折变化或动词移位;简化语句结构,对复杂句子有理解和运用障碍(如疑问句、被动句等),特别是复合句的理解和加工困难。

(六)失音症

主要表现为患者只能耳语而无语音,多见于两侧声带麻痹,在吸气时声带不能打开而产生吸气性喘鸣。多见于延髓麻痹、喉返神经麻痹、脊髓炎、多发性神经炎患者。另外一种痉挛性发音困难,多见于中老年神经疾患人群,患者往往一开口就会引起言语肌痉挛而发音困难,但在咳嗽时有发音。

(七)重言症

主要表现为反复重复某一句话,并且越说越快。多见于昏睡型帕金森综合征,也偶尔见于假性延髓麻痹。临床上较少见。

(八)缄默症

患者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没有普遍的运动抑制,却始终保持沉默,既不开口说话,也不用言语回答任何问题,但有时可用表情、手势或书写表达自己的意见。常见于失语症患者的多为器质性缄默症,多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运动性失语患者由于语言中枢受到器质性损害而丧失说话的能力,可以理解他人语言,也很想说话,轻者能说单词,重者不能发音。②胼胝体切开术后约有1/4患者出现缄默症,尤其是二次术后,多在数周后能缓解,右利手者可持续缄默状态3个月~20年。刚开始恢复说话时,患者可有声音嘶哑或低声细语,但不伴有言语错乱、命名性失语以及语义或语法错误。③去皮质状态患者又称为无动性缄默症,全身有去脑强直表现,眼睑开闭自如,眼球能转动,但不能追随光和物体,不语不动。除此以外还有精神分裂症、癔症性缄默症和选择性缄默症。
三、伴随障碍

(一)言语失用

言语失用是指言语运动器官不能按照正确的发音运动顺序工作,导致说话费力、错语的表现,而且这种障碍需要排除构音器官病变。多为运动性失语的伴随症状,但也可单独发生。脑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多位于优势半球的第三额回。特征表现为:
1. 元音顺序模仿错误 比如让患者将三个原音“a、u、i”按序列连续复述五遍,患者往往在第二遍时出现顺序错误(a、i、u)或者出现替代音(a、o、i)。
2. 如果首字以辅音开头则错音更多 比如让患者连续复述五遍“爸爸、妈妈、弟弟”,患者因错音出现而不能完成复述。
3. 重复朗读同一材料时倾向出现相同的错音。
4. 错音随着发音器官调节复杂性及词句难度的增加而增加。
5. 患者多有自我纠错和探索现象。

(二)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病变导致的不能发音、发声异常、音调音量及节律异常和构音不清等临床综合征。但不包括失语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及听力障碍所致的发音障碍。失语症患者最常见的就是伴发运动性构音障碍,又称中枢性构音障碍,是指发音器官的神经肌肉麻痹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根据声学特点分为6种类型。
(1)迟缓型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如延髓麻痹、肌营养不良患者。主要表现为说话时感觉有气无力,语句短促、音调低、音量小,气息音,字音不清等。多伴有吞咽困难,唇舌运动力量差、流涎等。
(2)痉挛型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说话缓慢而费力,不自然的中断,音量音调有急剧变化,语音粗糙且语调单一,多有过重的鼻腔共鸣。常伴有面部表情变化。
(3)失调型多见于小脑或脑干病变,如肿瘤、外伤、酒精中毒等。主要表现为说话韵律失常,发音含糊不清,声音高低不一或震颤,间隔停顿不当,尤其是初始发音困难,音量大,重音过度。常伴有舌的抬高及交替运动差。
(4)运动过强型多见于锥体外系病变,如舞蹈病、手足徐动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说话声音高低、长短以及速度失调,可能突然开始或停顿,失重音,鼻音过重。常伴有嗓音发哑紧张,语速慢。
(5)运动过弱型多见于锥体外系病变,如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说话时发音低平单调,音量小,重音减少,有颤音或失声现象,首字音重复。常伴有舌运动不恰当、流涎等。
(6)混合型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很多疾病可以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构音障碍,有两种以上的表现称为混合型。

(三)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指大脑器质性或代谢性病变造成的智能减退。认知障碍患者在言语方面的主要表现为措辞困难、言语间断、口吃、言语减少甚至沉默,晚期时说话常重复一个音节、创新字、模仿语言、赘语直至丧失所有语言能力。

1. 定向力障碍

主要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认识能力下降,重症患者甚至连自己的姓名、年龄及职业也不知道。当涉及此类问题时,他们往往因不记得而答不上来,但患者本身没有言语理解及表达障碍,复述也较好,有时合并有命名障碍。

2. 记忆障碍

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完全失去回忆和再认的能力,不能记起不久前发生的事情,经常遗失东西,忘记赴约,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也大为降低。优势半球的脑损伤往往会使得患者出现记忆障碍和失语障碍同时并存的现象,患者常会出现经数天提问同一问题回答均不相同,或表示知道却不能正确命名,对于在训练中已经熟记的内容(如早饭的内容、家人的姓名等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后提问又出现忘记。这种现象在失语症中被定义为找词困难或命名障碍。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基底节性失语以及丘脑性失语患者均会出现词语记忆障碍。与之言语交流中常因思考、回忆而中断语言,回答问题不切题,有些患者甚至因找词困难而不主动交流,严重的记忆障碍还可造成定向紊乱。

3. 视空间能力障碍

对物体的形状、方向、颜色以及物体之间的定位关系的分析障碍,致使患者在描述物体时信息报错,在口语表达中表现为方向错乱、颜色辨别不清,使交流对方难以进行言语辩论。可以分为定位障碍、深度知觉障碍、线方向判断障碍、形状知觉障碍和空间翻转能力障碍。视空间能力障碍最常由中央区后方病变引起,对于失语症患者来说在阅读书报时可能将书报倒置或斜置,当读毕一行文字时不能找到下一行,对一侧的文字忽视,不注意标点符号等;在书写方面容易将文字写在纸的一侧,文字笔画或排列紊乱;在计算方面主要是列式计算明显困难,提示空间性计算障碍;在绘图方面主要是复制逐渐增加难度的素描图明显障碍。部分患者还有忽视和/或共济失调表现。

4. 执行功能障碍

执行功能是指独立完成目的性的有效操作,包括定势转移、优势抑制、工作记忆、概念形成和流畅性等多种成分的综合。其语言表达主要为逻辑混乱、缺乏主题、说话颠三倒四以及言语不流畅。

5. 思维和判断力障碍

思维和判断是记忆力、视空间能力、定向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等的综合直接应用,受文化、知识以及经验积累的影响。早期患者表现为不能掌握技术上或学术上的要点,其后对原有认识也模糊不清,对有延伸意义的话题讨论有困难,出现复杂句的理解障碍,复杂思维难以表达,口语表达中对抽象名词概念含糊。

6. 情感障碍

多数患者表现有抑郁、神情呆滞、退缩、衣着不洁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常重复一些陈旧的、熟悉的语句,而思维空虚贫乏,捏造和虚构越来越显著。

(四)听力语言障碍

是指由于耳聋引起的听力损失,导致言语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根据听力障碍出现的阶段不同而言语障碍的表现不同,婴幼儿期的听力障碍可以导致儿童获得言语能力延迟、出现异常发音模式,甚至不能获得口语;而在成人期的双耳重度耳聋者也会因为不能对语音进行听觉反馈而产生语音、语调及音量的异常。

1. 发音障碍

(1)音量喉头发紧,发音像是爆破音,不能连续,且音量过大。
(2)音调出现异常的高调音或低调音,或声调单一,说话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感。
(3)音质未加修饰的音色,多伴有异常共鸣或鼻音化,韵律节奏单调。

2. 构音异常

(1)置换音目标音被置换成其他正常音,最常见的就是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之间的置换(如 d-t、b-p……)。
(2)歪曲音目标音被置换成非正常音,多见于摩擦音和舌边音(如 s、sh、l、r……)。
(3)省略音该发的音部分或完全没有发出来,多见于尾辅音省略(如ren-re……)、非重音省略。
(4)添加音发音中添加一个原本没有的音,多见于单韵母音节上添加一个不必要的声母(如 ba-ban)。
(李 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