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播疾病实验室检测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色及核酸检测。
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1.检测原理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光线从暗视野聚光器的边缘折射到临床标本涂片中的梅毒螺旋体,可见折光性的纤细螺旋状菌体,有旋转式、蛇行式和伸缩式3种运动方式。根据其特征性形态和运动方式进行判断。

2.检测准备

暗视野显微镜、钝口刮器、载玻片、盖玻片、1ml注射器具、无菌生理盐水等。

3.标本采集 (1)皮肤黏膜组织液:

首先在载玻片(厚度为1.0~1.2mm)上滴加50~100μl无菌生理盐水备用,然后用棉拭子蘸取无菌生理盐水轻轻擦去皮损上的污物。如皮损上有痂皮,可用钝口刮器小心除去。挤压皮损周边至组织液渗出,再用钝口刮器轻轻地刮取组织液数次(避免出血),将组织液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放置于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

(2)淋巴液:

消毒淋巴结表面皮肤,用无菌干棉球擦干。用1ml注射器配12号针头,吸取无菌生理盐水0.25~0.5ml,以无菌操作穿刺淋巴结并注入盐水,再吸入注射器内,反复2~3次后,取少量淋巴液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置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

4.检测流程 (1)镜检:

将标本玻片置载物台上,在聚光器上滴加镜油,调节暗视野聚光器至载玻片上光斑最亮位置,寻找有特征形态和运动方式的螺旋体。

(2)结果判读:

暗视野显微镜下见到有特征性形态和运动方式的螺旋体即为梅毒螺旋体。

5.结果报告

(1)可见梅毒螺旋体。
(2)未见梅毒螺旋体。

6.临床意义

(1)检查见到梅毒螺旋体,结合临床表现,有确诊梅毒的价值。同时应开展非特异性抗体检测,以便疗效随访。
(2)如未见到梅毒螺旋体,仍不能排除梅毒诊断,其可能原因有:
1)螺旋体数量不足(一般单次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螺旋体的检出率低于50%)。
2)患者已接受抗生素或杀灭梅毒螺旋体的药物治疗。
3)皮损接近自然消退,应进一步开展血清学检测。

7.注意事项

(1)取样后要及时镜检,以观察螺旋体的活动性。
(2)为增加检出率,可采取多点多次采样。
(3)口腔、肛周等部位查见螺旋体,需排除非梅毒螺旋体的其他螺旋体。
二、镀银染色显微镜检查

1.检测原理

梅毒螺旋体具有嗜银性,银染后在显微镜下呈棕褐色。

2.检测准备

普通光学显微镜、钝口刮器、加拿大树胶、罗吉氏固定液、鞣酸媒染剂、Fontana银溶液、无水乙醇。

3.标本采集

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将采集的组织液或淋巴液直接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

4.检测流程 (1)涂片干燥:

将标本在干净载玻片上涂成薄片,于空气中自然干燥(不可用火干燥固定)。

(2)固定:

用罗吉氏固定液将涂片固定2~3分钟。

(3)洗涤:

用无水乙醇洗涤去除玻片上的油污。

(4)媒染:

加鞣酸媒染剂2~3滴于涂片上,略加热产生蒸气,染30秒。

(5)银染:

水洗,加Fontana银溶液于涂片上,略加热产生蒸气,染30秒。

(6)镜检:

水洗,待干,加盖玻片后,以加拿大树胶封固(封固的目的是防止滴加镜油后标本脱色,同时有利于长期保存),用油镜检查。

(7)结果判读:

显微镜下见到有特征性形态的棕褐色螺旋体为梅毒螺旋体。

5.结果报告

(1)可见梅毒螺旋体。
(2)未见梅毒螺旋体。

6.临床意义

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7.注意事项

(1)为增加检出率,可多点多次采样。
(2)Fontana银溶液应即用即配。
(3)口腔、肛周等部位查见螺旋体,需排除非梅毒螺旋体的其他螺旋体。
三、核酸检测

1.检测原理

核酸扩增技术通过扩增梅毒螺旋体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梅毒螺旋体。主要检测技术有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恒温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等。以实时荧光PCR方法为例。

2.检测准备

核酸提取试剂盒、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核酸扩增仪、移液器、离心机等。

3.标本采集 (1)皮肤黏膜组织液与淋巴液的采集方法:

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2)脑脊液:

采用腰椎穿刺术采集,应由相关专业人员操作。

4.检测流程

(1)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核酸提取、核酸扩增、扩增产物检测等操作。
(2)结果判读:根据试剂盒的判读标准,判断是否检测到梅毒螺旋体核酸。

5.结果报告

(1)阳性。
(2)阴性。

6.临床意义

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但检测敏感性高于暗视野显微镜和镀银染色显微镜检查。

7.注意事项

核酸检测血液标本的敏感性较低,梅毒临床诊断一般不推荐采用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