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医者 师者 仁者——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荣福
(陈雪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走廊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精神矍铄、步履匆匆的长者,他就是北京大学医学部核医学系主任,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教学主任王荣福教授。身兼数职,日常临床及管理工作十分繁忙,但王老师仍心系教学。从教37年来,他先后多次获得校级、院级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等称号,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医师、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他带领的教学团队曾获得北京大学及医学部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王老师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投入其中,2006年起参与北京市住培命题、考试,住培基地评估、考核等工作,2008年被聘为北京市住培医学影像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起草、修订了本专业部分的培训细则、培训基地标准等。2014年北京市住培核医学专科委员会成立,王老师被选为主任委员和考核中心主任。
王老师作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教学主任,强调要重点加强住培的过程管理和指导教师工作的规范化,按照住培细则要求和住培基地评估指标,制定并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如入科教育、轮转安排、出岗考核、出科考核等,每项都严格管理。要使住培工作融入日常临床工作之中,并成为每位住培指导教师的自觉行为。王老师即使再忙,每天都坚持审片和读片,不定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及时了解住培学员学习成长状况,提高住培学员临床诊断技能;精心安排住培课程和科内小讲课,提高住培学员理论知识储备;不定期与呼吸、化疗、放疗、胸外、影像等科室联合开展多学科诊疗教学活动,以利于住培学员临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积极敦促带教教师参加全国、北京市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育处组织的带教老师培训班,不断提高带教能力和考核评价能力。近年来我院核医学专业圆满完成北京市住培一阶段和二阶段考核工作,在基地的住培学员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全部通过北京市住培一阶段及二阶段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优良。
王老师作为核医学专业住培基地主任,首先是一名优秀的医者。他积极引进和开展核素示踪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搭建青年医师诊治疾病施展本领的平台,提供为患者服务的绿色通道。率先在国内进行的阿片受体显像研究、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国内首例CT引导下 125I粒子植入治疗颈部恶性肿瘤等新技术、新疗法,大大拓展了核医学临床应用范畴,使科室获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主编教材和专著10余部,承担多项国家级、部委级及973计划、985工程科研课题和基金项目。曾荣获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和共青团中央“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奖励;美国核医学荣誉奖、香港紫荆花医学科研金奖、核医学卓越贡献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及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计划人才”等称号。卓越的成绩显示了王老师对事业的追求和进取。
作为师者,王老师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五年制、长学制、研究生、夜大本专科生、进修医师、住培学员以及相关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的核医学教学任务。在临床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能从王老师身上学习到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影像基础,也为王老师的耐心细致所折服,报告中的每句话、每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王老师都会一一指出;此外王老师也常与住培学员探讨病例中发现的问题,教导我们总结病例特点并收集保存,他说:“经验不是写写报告就出来了,思维没有深厚的积累也不可能敏锐,平时要善于总结,看到有意义的病例要及时随访、积攒。”这些点滴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尽显王老师的师德师风。
常言说:“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在我们眼中,王老师不仅是医者和师者,更是一位“仁者”。王老师面对每一位患者,都能耐心对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患者,也常常为外地来的患者加班加点地看门诊;多少次,患者急切地等在门外,刚出完门诊的王老师,连饭都顾不上吃,仍加班审报告、签报告。熟悉王老师的人可能都知道王老师患有慢性咽炎,近几年愈发的严重,即使是这样,在门诊面对患者和带教时,王老师不顾声音的嘶哑,仍是一遍遍地交代病情,指导年轻学员学习。这样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王老师的辛劳与奉献,更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含义。“做医生不难,成良医不易”,王老师身上为人师表的医德与师德,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去学习,也是我们持久努力的方向与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