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问题7 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其家属的哀伤反应有哪些表现?
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些患者不幸去世了,在这些患者中有年老体弱、有慢性病基础的,也有年轻力壮的;有些患者是普通群众,也有些是参与一线救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去世患者的家属一方面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居丧反应,另一方面有的家属本身也是确诊或疑似患者,正在居家隔离,甚至有的家属本身作为施助人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伴随哀伤反应,不同的家属在不同处境会有各自的心理反应,在处理中要注意个体独特性。
哀伤是熟悉的行为模式结束或改变所引发的复杂矛盾的情绪。哀伤反应的表现形式、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患病和去世的具体情况,家属是否见到最后一面及参加悼念仪式,家属可以获得的社会和亲友的资源和支持,家属本身的人格特点和个人经历,与去世患者的关系情况和家庭环境,自身的应对方式等。常见的哀伤反应阶段如下:
(一)第一阶段——拒绝/否认期
在这一阶段,哀伤的人拒绝相信或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常见的反应是孤立、震惊、呼吸急促、喉咙紧绷、常叹气、四肢无力及食欲缺乏。他们试图告诉自己“这不可能是真的”,有时甚至通过重演一些过去和家人一起进行的仪式来使自己确信生活没有变化,如在床边跟去世的人说话,吃饭时为去世的人摆上碗筷。由于疫情非常时期,有的家属没能见到患者最后一面,也没有悼念仪式,可能出现否认情况加重,不认为家人已经去世。
(二)第二阶段——愤怒期
渡过了“拒绝/否认”阶段后,人会变得愤怒,并且会寻找“代罪羔羊”。他们会认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为什么有人那么不负责把病毒传给别人?”“为什么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式?”“病死率那么低,为什么我家这么倒霉?”他们会通过很多方式表达这种愤怒,例如责怪他人应当对他们失去的人负责;甚至对自己也感到愤怒,认为自己应当对亲人的去世负责。在这一阶段要格外小心,找到合理的方式释放这种愤怒,不要转变为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
(三)第三阶段——讨价还价期
这一时期是和自己或“神灵”的“讨价还价”。他们对自己说“如果当时我这么做就好了”“如果我那么说就好了”“如果可以不发生这种事,我就可以好好过年”等。甚至他们会希望奉献一些东西来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如企图通过达成某项协议来扭转命运,换回自己的亲人,回到悲剧发生以前。如果本人也在隔离当中,无法在去世的亲人最后的时间里照顾对方,没有建立连接,无法完成悼念的仪式,则会形成较深的内疚。
(四)第四阶段——沮丧期
沮丧是所有痛失所爱的人都会经历的过程,他们已用尽力气,转而哭泣、情绪低落,无法起床面对每一天,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表现为“低落和悲伤的情绪让我做不了任何事”,这是五个阶段中最难渡过的关口。有的家属本身是确诊或疑似患者,会对疾病有更严重的恐慌,担心自己死去;也有的家属会进入抑郁情绪,对生存不抱希望,甚至希望陪着对方一起死去。
(五)第五阶段——接受期
这是哀伤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有的人会逐渐回归冷静,回归现实的处境,意识到生活必须要继续下去,可以接受失去亲人的事实,较平和地面对所发生的事。有些本身是患者的家属要在医务人员、病友和其他亲友的支持下继续治疗,争取早日治愈出院。住院是个特殊的情境,出院回家后还有一个适应家人已去世的时期,然后才开始过自己的生活。有些人可以为达到未来的目标而努力,并创造新的回忆。时间是最好的治愈方法,每个人的生活总能改善。
哀伤不是一种单一的模式,它们的发生次序可能不一,并有可能同时处于一个以上的阶段,以上的五个阶段仅作为一种参考模式。每个人都不容易面对哀伤,要相信个人的心理弹性,充分调动个人的内在和外在资源,相信终会渡过艰难的时期。
(孔令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