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营养治疗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常用名词定义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是指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过量或比例异常,与机体的营养需求不协调,从而对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组成、功能及临床结局造成不良影响的综合征,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量两个方面,涉及摄入失衡、利用障碍、消耗增加三个环节。肿瘤营养不良特指营养不足 [11~14]
营养不足(undernutrition):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造成的营养缺乏。根据营养素缺乏情况,将营养不足分为三型:①能量缺乏型:以能量摄入不足为主,表现为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显著消耗和内脏器官萎缩,称为消瘦型营养不足,又称Marasmus综合征。②蛋白质缺乏型:蛋白质严重缺乏而能量摄入基本满足者称为水肿型营养不足,又称为Kwashiorkor综合征、恶性(蛋白质)营养不良;劣质奶粉(蛋白质不足)造成的大头婴是一种典型的Kwashiorkor症。③混合型:能量与蛋白质均缺乏者称为混合型营养不良,又称为Marasmic Kwashiorkor综合征,即通常所称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15,16]
营养治疗(nutrition therapy):是指基于营养的临床治疗,通过评估个人营养状况,给予特殊医疗用途食品以治疗某些疾病的医疗过程。包括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改善临床结局 [11,13]
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2]
肿瘤营养疗法(Cancer nutrition therapy,CNT)是计划、实施、评价营养干预,以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或不良身体状况,从而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过程,包括营养诊断、营养干预、疗效评价(包括随访)三个阶段。其中营养干预的内容包括营养教育、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肿瘤营养疗法是与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肿瘤基本治疗方法并重的另外一种治疗方法,它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融汇于其他治疗方法之中 [14]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营养素。根据给予途径的不同,分为口服营养补充和管饲 [2]
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2006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ESPEN,现在名为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指南将ONS的英文全称统一为“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并定义为:“Supplementary oral intake of dietary 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 in addition to the normal food.除了正常食物以外,补充性经口摄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顾名思义,口服营养补充是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FSMP)经口服途径摄入,补充日常饮食的不足 [11]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为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经肠外途径提供部分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也称为补充性肠外营养(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SPN) [2,11]
人工营养(artificial nutrition,AN):指非日常膳食的营养方式,临床上特指肠内营养(包括ONS及管饲)及肠外营养。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依据ESPEN指南和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CSPEN)指南(2008版)的定义,营养风险系指现有的或潜在的与营养有关的因素导致患者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而不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 [2,12,15]
营养评估(nutritional assessment):由营养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营养代谢、机体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用于制订营养支持计划,考虑适应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2,11]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又称“体重指数”。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 2(m 2),是一个以体重为主的判断营养状况的指标。目前中国人的正常范围为18.5~23.9kg/m 2,24~27.9kg/m 2为超重,≥28kg/m 2为肥胖,低于18.5kg/m 2为低体重 [15,16]
主观整体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通过询问病史与非常简单的临床检查来进行评估的一种营养评估方法。由Allan Detsky等于1987年提出。通过提问来了解体重改变与进食改变、了解消化功能的改变,通过主观评判来了解疾病应激情况、肌肉消耗情况、脂肪消耗及活动能力等情况。不用生化检查,也不做身高测量和体重测量 [15,16]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the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是通过询问病史和非常简单的临床体检的一种营养评估,不做生化检查,是在SGA基础上为肿瘤患者设计的一种营养评估。1994年由美国Faith Ottery提出,PG-SGA的实质与SGA相同,但其中部分表格的内容由患者参与填写 [15,16]
Omega-3或6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 PUFA;ω-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6 PUFA):从甲基端的碳原子算起,第一个碳碳双键位于第3碳位或第6碳位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16]
病死率与死亡率: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17]。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病死率用于描述某种特定疾病的严重程度,而死亡率则指某时间死于某病的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病死率=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患者数×100%
死亡率=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从以上公式中可看出,病死率与死亡率的分母不同。死亡率的分母是可能发生死亡事件的总人口(往往使用年平均人口);病死率的分母则是同期患某病的人数。前者包括正常人,而后者仅为患某病者。如果某病的发病和病程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与死亡率有以下关系:

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患病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