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五十年临证笔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中药外用基本法则

一、主要作用
皮肤病的中药外用疗法是临床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皮肤病的证治必定要掌握这个治疗武器,特别是近年来中药制剂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皮肤病的疗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中药外用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症疗法,可以解决病人的痒痛及皮损消退;二是病因疗法,如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等采用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等中药外用,多可获愈。因此中药外用在皮肤科治疗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基本知识
(一)外用药物剂型及组成(如下表)
续表
续表
(二)外用药物的作用举例(如下表)
续表
续表
(三)基本法则
1.正确选择剂型
皮肤病局部处理可分下列三个阶段。
(1)急性阶段:
病理过程主要是血管扩张充血、变性、水肿和渗出。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和水疱。故必须散热、冷却,使皮肤血管收缩,减轻炎症过程,因此选用水粉剂或粉剂是适宜的。如已有大量渗出,应及时消除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防止继发感染,此时宜选用水溶剂做湿敷。由于炎症存在,此阶段切忌应用有刺激性的酊剂或搽剂及软膏剂,以免皮损恶化。
(2)亚急性阶段:
病理过程是炎症趋退,但未消除,临床表现除有急性皮炎的原发损害外,又有相当的继发性损害出现,因此,在此阶段应继续退消炎症,同时清除痂皮,保持干燥,避免干裂,促使痊愈。根据创面有无糜烂和渗出,酌情选用糊剂或乳剂等剂型。
(3)慢性阶段:
病理过程渐移向细胞的增生。临床表现为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等,此时用药原则应促使浸润吸收,皮损变薄。因此以软膏、酊剂为宜,并能使起作用的药物穿透到较深层组织发挥其药效作用。现列表如下:

2.正确选用药物
(1)药物:根据病情需要,挑选1~2种适合的药物加入上述已选定的剂型中配制。
(2)浓度:不同的浓度,作用亦不同,虽在合理浓度的范围里应先用低浓度,以后根据需要逐步提高。
(3)年龄、性别、部位、季节:在小儿、女性、面部等皮肤柔嫩处,宜采用较低浓度的药物;黏膜处不宜用刺激性强烈的药物,同时药物亦较易吸收。冬季少用溶剂和水粉剂,夏季少用软膏、硬膏等。
(4)注意以前中药是否用过,注意疗效与过敏。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一旦发现有过敏现象立即停用,改换其他中药药物治疗。
(5)宜更换性质相似的药物,一种外用药久用后常会失效,故应常轮换用药,以提高疗效。
3.正确应用方法
需清洁局部用药,患处必须保持清洁,选用粉剂和水粉剂后,积在皮肤上的粉末应当用温清水冲洗掉;用糊剂时,在下次涂药前,应先用棉花蘸少量花生油或液体石蜡等清洁患处,以便使药物更好发挥作用。
4.正确把握时期
同一种皮肤病在不同阶段,或不同皮肤病在相同阶段,外用中药应随病情病理而变化,如药物、剂型、用法等。例如湿疹急性期应湿敷,亚急性期应用糊剂,慢性期应用软膏治疗。
5.正确配合内用
皮肤病多数为“痒”,可用内服止痒药剂;如有细菌感染,可用清热解毒药剂内服等,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