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九、中医辨证治气胸
“气胸”是西医学病名,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对此,中医古代医籍无专门的名称记载,从其临床症状分析,本病可见于“胸痹”、“喘病”、“咳嗽”等疾病之中,现将韩老对于本病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处方用药等方面的特点、经验简述如下。
(一)病名
中医对于疾病的诊断常根据临床的主症来命名。由于气胸的病情及临床症状不一,可表现为胸闷、胸痛、气喘、咳嗽、胁痛等,对此病的诊断病名各异,譬如“胸痹”、“喘病”、“咳嗽”、“肺胀”、“肺痿”等等,病名繁多,无法统一。中医对于疾病的认识,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现代医学的知识,对此病可直接命名为“气胸”,既使中西医诊断合一,又可对此病一目了然,使中医对此病的诊断趋于统一,且符合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
(二)病因病机
气胸是指因某种原因,致使胸膜破裂,使胸膜腔与大气相通,气流进入胸膜腔致胸腔积气,形成气胸。此种病名在中医典籍中并无资料可查,亦少有认识。现从中医理论角度,对气胸的病因病机分析如下。
自发性气胸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型。原发性气胸,多见于青壮年,多因先天不足,肺叶菲薄;继发性气胸,多见于老年患者,多因年老体弱,或素有肺气肿、肺大泡、肺心病等多种肺部慢性疾病史。先天禀赋不足,老年久病,均为肺肾亏虚之体,肺叶日渐充气过度,膨膨而胀满,肺叶菲薄日重,此为发病的内因;而劳力负重,剧烈运动,或者咳嗽、喷嚏,以及努责排便等,常为致病的外因(诱因)。每当剧烈运动、咳嗽、喷嚏、努力负重、屏气之时,肺叶过度充气膨胀,努力之下,大气激荡,肺叶破损,清气外溢,积于胸胁(胸膜腔),形成气胸。另外医疗穿刺操作亦可致病,此为不内外因。如气积于胸,肺气不宣,津液失布,凝聚为饮,则形成液气胸;若肺叶破损之际,肺络受损,血溢脉外,则形成血气胸。
古人云:“邪气所凑,其气必虚。”又云:“致虚之处,即为留邪之所,邪留不去,其病为实。”本病肺叶破损为虚,积气于胸为实,故病理属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病位虽在胸(胸膜腔),病本却在肺,涉及于肾。
(三)辨证分型及治疗
1.肺气壅塞型
此型多见于青壮年,多于劳动或剧烈运动后发病。临床可见胸闷、胸痛,呼吸或咳嗽时加重,气短,舌质红或正常,苔薄白。胸部摄片检查可见患侧肺组织不同程度的被压缩。
病机:肺叶破损,气积胸胁。治法:疏肝理气。选方: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赤芍、香附、郁金、川芎、枳壳等。疼痛明显者,加玄胡、桃仁、红花、橘络等活血止痛;咳嗽明显者加杏仁、桔梗等宣肺止咳。
2.气滞饮停型
此型多见于中老年液气胸患者,病因多为剧烈咳嗽或用力过猛所致。临床见胸胁胀满、胸痛、咳嗽、有痰或无痰、气急或气喘,甚至不能平卧,舌红或淡,苔薄白或微腻,脉弦滑。摄片检查示患侧可见肺组织被压缩,并可见液平面。
病机:气滞饮停,肺络不和。治法:行气化饮。选方:香附旋覆花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四苓散加减。
常用药:香附、旋覆花、葶苈子、白芥子、白术、茯苓、泽泻、路路通、车前子等。病久肺气虚者加黄芪、防己,健脾益气利水;咳嗽咯痰者,合用杏苏二陈汤止咳化痰平喘。
3.气滞络损型
此型多见于中老年素有肺部疾患并有胸膜粘连的气胸患者,临床见胸闷气促、胸痛持续加重,或伴头昏、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摄片检查可见液平面,胸腔穿刺为血性液体。
病机:气滞络损,血溢于胸。治法:行气化饮,宁络止血。选方金匮当归芍药散合化血丹加减。
常用药:当归、赤芍、川芎、茯苓、泽泻、白术、三七粉、血余炭、花蕊石、茜草、香附、玄胡、泽兰等。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党参、阿胶、干地黄等益气养血,扶助正气。
4.肾虚气滞型
此型多见于老年患者,患者多有肺气肿、肺大泡等肺部慢性疾病。临床症见:咳嗽、气喘、胸闷较前加重,动则喘甚,胸痛,痰多,苔薄或腻,舌红脉细或滑数。摄片检查见慢支、肺气肿及肺组织被压缩的征象。
病机:肺肾不足,气滞于胸。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选方:金水六君煎、苏子降气汤加减。
常用药:熟地、当归、苏子、沉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紫石英、丹参、陈皮等。气虚者加参、芪补气,阴虚者加沙参、麦冬养阴,肺热者加桑皮、黄芩清热。此型临床见症复杂多端,治当灵活处方选药,随症施治。
此外,对症情较轻,临床无明显症状及恢复期的患者,治当扶正固本,补土生金。选方:六君子汤加白及为主,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及、甘草等。或根据患者平时体质阴阳偏盛的情况,以上方化裁调治。综上所述,自发性气胸的发生,多为急骤,当属急症范畴,治宗“急则治标”的原则,根据临床症状的缓急及患侧肺组织被压缩的程度,必要时立即进行胸腔穿刺抽气,使被压缩的肺组织迅速复张,以缓解症状。在急诊处理的同时,积极运用中药,辨证施治。对轻症患者,肺组织被压缩30%以下,可单纯运用中药治疗。
总之,治疗自发性气胸,发病初期,当以治标为主,恢复期以扶正为要。在治疗过程中,当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咳嗽,加强营养,以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