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治伤心集:许建安伤科医案医论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保守治疗经验

(一)病机认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西医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背筋膜炎等常见的腰部退行性疾病,都可归于中医“痹证”、“腰痛”及“腰腿痛”等范畴,有着共同的主要病机,具体可总结为“下虚邪客”四个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也”。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亏,经脉、筋骨失于滋润濡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结于筋脉肌腠之间,久滞不散;加之劳伤过度,扭闪挫跌,复致筋脉受损,瘀阻络脉,不通则痛,故见腰痛如折,转摇不能,腿脚酸麻拘急,迁延难愈。中老年患者因在疾病初期常常没有接受正规的诊治,而致反复发作,多数病程较长,使该病的治疗更加困难。根据中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本病内因肝肾亏虚、筋骨不健,外因为感受风寒湿热外邪或外伤。病人下元虚衰,腰府不利,又兼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腰府,气血日耗,故而荣卫俱虚,筋骨不健,不仁不用。《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曰: “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其治当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重在温补。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着与年轻患者不同的特点,总结如下:①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较低,从以往国内外的报道来看,在全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中,老年患者的比例为5 %以下。但近年有报道显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有同感。这提示我们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应有所变化,对其治疗、预防的诸多问题应更加重视。②由于老年人腰椎整体退化,椎间盘涵水能力下降,因而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突出物不大,但常表现为多节段突出;病理改变多样性,既有椎间盘突出,同时也有椎管、神经根管狭窄、椎体不稳等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种症状同时存在。所以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措施要全面,不仅要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还要同时考虑伴发病变的治疗,仅凭某一种治疗方法很难奏效。从我们的临床实践来看,大多数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系统规范的综合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③手术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对于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有很大的局限性。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探查的阴性率高,术后腰腿痛的缓解率较低;较广泛的减压对腰椎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老年患者多伴有各种慢性病,手术耐受力差。因此老年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应更为慎重。一般情况下,手术前应经过正规的保守治疗。对于手术的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就老年患者而言,如果第一次手术效果不佳,则许多患者很难有再次手术的机会,这将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④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表现为多次发作。其复发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常生活中起居活动不当,因而治疗过程中以及临床症状缓解后,在功能锻炼、生活起居等方面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也是不可忽视的治疗措施。尤其应对患者强调:不可过度负重,最好不进行弯腰压腿等锻炼;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平卧位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避免腰部长时间处于某一静止状态,避免风寒潮湿等等。
(二)内治经验
目前各医家对本病的治疗,均将重点集中在如何回纳突出的腰椎间盘,整体对本病的影响却很少考虑。但是,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突出的椎间盘大小不完全相关,随着CT、MRI 等临床检查不断深入,发现20%~30%影像学腰椎间盘突出者却无任何临床症状。相反,某些小的椎间盘突出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体征可能比大的椎间盘突出更严重。治疗本病不仅考虑局部突出的椎间盘,更注重从整体论治。认为该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肝肾亏虚,是内因;外伤劳损或风寒湿热等外邪是该病的诱发因素,是外因。治疗应活血通络止痛以治标,同时补肝肾强筋骨以固本。针对本病下虚邪客、肾虚为主的特点,自拟益肾通痹汤治疗。药物组成: 熟地黄12g 枸杞子15g 鹿衔草12g 鸡血藤12g 肉桂8g 生甘草5g 淫羊藿、桑枝、杜仲、川牛膝、桑寄生、当归、地龙、土鳖虫各10g。偏寒湿者去地龙,加附子、白术;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气虚血弱者去鹿衔草,加生黄芪。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2周为1个疗程,共2~3个疗程。方中熟地黄、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肉桂、淫羊藿温补肾阳,共为君药。杜仲、牛膝、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通经络;桑枝、鹿衔草温阳祛风除湿。鸡血藤、当归养血和血,达“血行风灭”之效;地龙通利关节,再以地鳖虫通利血脉,诸药直达病所;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标本兼治,痹痛自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熟地黄、地龙、鸡血藤、地鳖虫等药物能够激活纤溶酶原,以及抗血小板凝结作用;杜仲、鹿衔草具有抗炎作用。说明其治疗机制与西医学促进炎症吸收,减轻、改善神经根炎症水肿,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从而减轻和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是相同的。治疗期间,嘱患者多卧板床休息。对于一些较重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有手术适应证者,在术后结合益肾通痹汤口服治疗,经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术后由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已经给原本受压的神经根留下足够的空间,而通过中药益肝肾强筋骨、活血止痛、化瘀利水后,促进术后患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或减轻,能明显加快术后症状的缓解,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三)引伸点压法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依据多年临床实践,形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保守治疗规程,具体方法如下:①平卧休息。②仰卧位骨盆牵引:采用骨盆牵引带在病床上进行牵引,遵循小重量长时间的原则,每日2~3次,每次1~1.5小时,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的感受调整,一般不超过20kg。③中药辨证施治,基本方为益肾通痹汤,根据辨证加减化裁如上述。④静脉滴注活血化瘀之中成药,如骨宁注射液、脉络宁等。少数发病急、症状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甘露醇、地塞米松,一般不超过1周。⑤手法治疗:采用较轻柔的理筋手法,主要目的在于放松脊柱两侧的软组织。⑥硬膜外封闭,药物为:利多卡因、强的松龙、生理盐水,一般每周1次。
硬膜外麻醉下引伸点压法是在“腰麻大推拿”的基础上形成的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根据相关课题研究表明,本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充分松弛肌肉,减少患者痛苦,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易于操作等优点。
本法作用的机制是麻醉下牵拉,使病变椎间隙充分增宽而产生较大的负压并使后纵韧带的张力增加,再通过对局部按压,使突出的髓核还纳或改变突出髓核与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同时,牵拉可恢复腰椎生理曲度,与直腿抬高和晃腰法共同使神经根粘连得到松解,达到骨正而筋顺;扳腿法意在纠正已紊乱的腰椎后关节,各法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恢复了椎管和神经根管内外平衡,从而减轻和消除神经的刺激和压迫,同时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致痛物质的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先进行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T 12~L 2之间。“引伸点压法”手法操作步骤详见理筋手法章节。在三十余年临床实践中,运用该法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数百例,配合辨证内服中药煎剂,内外结合治疗,整体与局部兼顾,使正气充沛、邪无所居,收到良好疗效,未见有骨折、脱位、马尾神经损伤、肠麻痹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