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40年临证手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塞因塞用愈腹胀

张某,男,70岁,2001年9月22日初诊。诉终日腹胀已3个月余,胀甚时累及中脘,尤以行走时为甚。询得其胀与饮食无关,但不论白天或夜晚,平卧则腹胀消失,伴纳呆,倦怠乏力,少气不足以息,嗳气矢气则胀稍减。舌边齿印,质淡红无苔,脉沉细无力。曾在本院做彩超和肝功能、甲胎蛋白、血钾、血常规等多项检查,除蛋白倒置外,余无明显异常。此前曾用中西药多方治疗无显效。彩超报告腹部气体较多。综合脉症,诊为中气下陷,拟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白术、党参、当归、厚朴、法半夏各10g,陈皮、甘草各6g,升麻、柴胡各3g。暂用3剂,以观其效。29日复诊,神色较佳,腹胀明显好转,知饥思食,守方加郁金10g。服药后矢气频转,腹胀随之减轻,饮食增加,自觉体力较前明显增强,脉之和缓有力。守方5剂腹胀消失。
按:一般而言,腹胀多属实,不论寒结,或热结,或食积,其病理变化终属气滞。本例腹胀与饮食无关,亦无情志因素可言,何以气滞?《顾氏医镜》云:“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能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姜春华教授认为,凡胀傍晚为甚,或久立则胀,皆属气虚不能收摄,致气聚于下。此例腹胀因活动则加剧,不论白天或黑夜,平卧则腹胀消失,且伴倦怠乏力、少气不足以息和脉沉细等见症,知为中气下陷而致。平卧则不致气聚于下而胀消,嗳气矢气则气机稍通,故腹胀稍减。至于其治法,王肯堂在《笔麈》中已谓:“腹胀为气虚不敛,宜补法”。《罗氏会约医镜》亦指出:“凡常人之于气滞者,惟知破之散之,而云补以行气,则不必然也。不知实则气滞,虚则力不足运动其气,亦觉气滞,再用消散,重虚其虚矣。如心脾气虚而滞,宜五味异功散……以上皆补以行气之法。”既为中气下陷而气滞,故塞因塞用,以补中益气汤收摄,使中气旺盛,气不聚于下则腹胀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