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40年临证手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清代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这说明外治与内治仅方法不同,而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原则是一致的。吴氏还指出:“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这就进一步指出外治与内治居同等地位,而且临证时要将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有些疾病主要是局部病变,如果用内服药治疗需通过血液循环吸收,不仅时间长,而且不一定能直达病所。外治之法有药性持久、比较安全、能使药力直达病所等优势,特别适合于不肯服药的患者和儿童以及不能服药的病种,此更为内治法所不及,故有“良工不废外治”之说。但有些疾病单用外治法虽能解一时之苦,但治不从本,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两者各有利弊,临证时若能根据具体病情配合运用,则可扬长补短,提高疗效。从目前研究情况看,中医外治法除有能使药物直接进入患病处血液循环系统发挥其本身的药理作用外,还有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有些疾病,如肛肠病、腮腺炎、皮肤病等是局部病变,内服汤药恐药力不能完全达于患处,若加大剂量,又有可能伤及胃气。此时以外用药为主,配合内服药,与纯用外治法或内治法相比,不仅能减轻副作用,而且还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内治与外治同施,局部与整体兼顾,可取长补短,产生协同作用,有殊途同归、相得益彰之妙。
冯某,男,59岁,2002年10月26日初诊。患者2周前因夜间外出受凉,致右侧面部麻木,口角向左侧歪斜,经内科诊为面神经麻痹。某医用牵正散加味治疗1周无显效,后用黄鳝血外敷亦无寸功。诊见:右侧额纹消失,右眼睑不能闭合,右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漱口漏水,进食时饭粒时落,见风则诸症加重。伴头昏时发,睡眠欠佳。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曾作CT检查无明显异常。治当补散兼施,方用小续命汤加味:肉桂末(冲服)、川芎各6g,熟附片、麻黄各4g,党参、白芍、黄芩、杏仁、防风、防己、白附子各10g,细辛3g,甘草5g,地龙15g,蜈蚣3条。每剂煎2次,混合后上午、下午各服1次。药渣趁热用两层纱布包裹外敷患侧,烫时在患部移动。凉后的药渣放在煎第2剂药时的缸口上,待药渣热后再敷患处。每剂药渣均按上法处理。11月7日复诊,诉服第1剂时头痛,且饥饿感明显。视其口眼 斜已明显减轻,患侧僵硬感亦有好转。守方加钩藤(后下)、酸枣仁各30g,依上法治疗2 周,诸症消失。
余近几年用本法治疗9人,全部治愈。另如将内服与外洗、外搽或外熏结合,治疗某些局部疾患或皮肤病,亦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如腮腺炎除以升降散加味内服,尚以地龙白糖液外搽,往往5~7天即可痊愈。一青年患银屑病,辨证为血热风燥型,内服朱仁康克银一号方,外搽顺峰皮康王,经4个月的治疗,终获痊愈,随访迄今未发。可见,内治与外治并用,不仅对常见病有效,而且也为某些难治病或疑难病提供了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