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祛风清热利湿方治疗肠风下血
张华平,男,31岁。初诊日期:1960年9月3日。
患者1周前因劳动汗出减衣贪凉,不慎偶感外邪,入夜恶寒,怕风,头痛发热,自恃体力尚能支持,不屑药治。越三日,上症未已,并觉腹痛,拒按,旋即便血不止,头一两次尚夹恶秽粪便,嗣后乃纯血下注,其色鲜红,家人大骇,速求治于石氏。察患者面色苍白,神倦懒言,无汗,苔黄腻,舌质淡,脉细无力。玉书公认为,证属肠风下血,乃外感风邪客于肠胃经络,当首解风邪。
处方:防风9g,醋炒荆芥4.5g,枯芩6g,薄荷2.4g。水煎,日分3服。
二诊:次日来诊,自述当晚头额似有汗出,头痛减轻,下血次数亦随之递减,此为外风已除,宜从内理,以清热利湿,固本止血为法。
处方:泡参9g,赤芍9g,炒槐花9g,炒地榆6g,藕节炭6g,枯芩6g,炒扁豆9g。
嘱连服3~5剂,不必更方。
5日后,患者登门拜谢,言上方3剂未尽而病愈。
【评按】
便血一证,有远近之分,远血者,乃中气虚寒,不能统摄,血渗于下,近血者则是湿热蕴于大肠,破血下行,其治各异。《金匮要略》以黄土汤治远血,赤小豆当归散治近血,证治分明,可谓便血治法之源。肠风下血者,属近血之范畴,但其治之要,若先其时引风邪出表,后宗赤小豆当归散之法则,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取效甚速。二诊方中取槐花、地榆治肠风,止痔血;藕节凉血止血。三药炒黑,止血之力更佳;黄芩苦寒,善清手足阳明之腑热;赤芍活血化瘀,瘀去新生,寓止于行之中;方中犹取泡参、扁豆之安中,在于速复脾之统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