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模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译者序

当我们讨论云原生时,究竟在讨论什么?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大家的观点可能不尽相同。三年前从我翻译了第一本云原生领域的图书开始,陆续参与翻译和创作了一系列云原生作品,同时通过对云原生领域的开源项目、社区、基金会、应用云化过程的参与和观察,我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云原生是一种行为方式和设计理念,究其本质,凡是能够提高云上资源利用率和应用交付效率的行为或方式都是云原生的。云计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云原生化的历史。云原生是云计算适应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将系统资源、底层基础设施和应用编排交由云平台管理,让开发者专注于业务逻辑,这不正是云计算长久以来孜孜以求的吗?云原生应用追求的是快速构建高容错性、弹性的分布式应用,追求极致的研发效率和友好的上线与运维体验,随之云原生的理念应运而生,它们天生适合部署在云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云计算带来的红利。

在此之前我曾翻译过几本云原生主题的图书,其中Cloud Native Go的作者Kevin Hoffman,《云原生Java》的作者Josh Long,他们都来自Pivotal或曾在Pivotal工作多年,当看到此书时,我惊奇地发现,作者Cornelia Davis同样来自这家公司,Pivotal真可谓是云原生的“黄埔军校”。此书的内容跟以往的云原生图书有所不同,对于模式的梳理标新立异,因此我立即联系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张春雨编辑。经他了解到张若飞正在翻译此书,此前我与他合作翻译了《云原生Java》,本书算是我跟他的第二次合作,他翻译图书的精准和高效着实让我佩服,我们各自翻译了本书一半的内容。

人人都在讨论云原生,但是究竟如何实现却莫衷一是。本书主要关注的是云原生应用的数据、服务与交互,即应用层面的设计模式,这些模式穿插于本书第2部分的各个章节中,基本覆盖了云原生应用的各个方面,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带领读者使用Java实现了一个云原生应用。

同时还要感谢ServiceMesher社区、云原生社区的成员及志愿者们对于云原生在中国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在云原生领域不断努力和探索的动力。本书的翻译难免有一些纰漏,还望读者指正。

宋净超

2020年7月4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