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30个大主题活动精选:让工作更轻松的整合技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整合的角度设计大主题活动框架

在选取好自己这学期需要开展的主题活动之后,我们就要根据这学期的学期总目标将主题的预设思路拉出来,下面我继续围绕“我们长大了”这一个主题活动展开来分享。在主题框架上面,我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是:主题的由来、预设教育目标、预设最低学习目标、主题思考网络图、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这几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就这几个方面以“我们长大了”主题为例,做详细的了解。

一、主题活动的由来

这一部分,我们需要体现的一个是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一主题,这一方面可以从大环境、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结合班级孩子现状分析后的整体需要等方面来简单表述。

“我们长大了”主题活动由来

大班是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尤其到了大班下学期,孩子们对自己长大了、对自己要上小学了有了一定的感知,很多孩子的谈论话题都与自己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新学期一开始,孩子们就三三两两说起来:“我已经6岁了!” “我7岁了!”一些孩子对自己长大了、能干了的话题也讨论不绝,有的说:“我在家自己梳头。”有的说:“我寒假的时候又换了一颗牙了。”有的说:“过年的时候我还帮妈妈做事情呢……”还有的说:“过年很多人都夸我很厉害呢!”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来——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们了解到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身体的变化,对小朋友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所以我们决定引导孩子一起来开展关于成长的主题活动。

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是他们集体意识萌芽的时期,他们有意无意感受着集体中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集体生活的点滴,所以,我们把主题的重点不光放在了体验成长,更多的是让孩子们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成长,让孩子感受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发现自己是属于集体的一部分,这对于即将进入另一个社会集体环境的孩子们来说,这种认识是有必要,也是有价值的。

当然,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将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尝试不依赖成人,能主动去做事情,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责任心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希望通过这一主题渗透集体的概念,让孩子们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愿意因为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而自愿遵守集体的规则。同时结合小朋友即将上小学契机,引导幼儿了解有关小学的学习生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激发幼儿对于小学生活的向往情感。

我们计划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出发,有效利用环境、区域、游戏等多种工具,将“我们长大了”的主题贯穿其中,以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权利、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尊重幼儿童年生活价值为基础,帮助孩子们完成他们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的生活与成长。

从这个主题的由来我们可以看出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是怎么生成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主题。比如,因为孩子兴趣点出来了,孩子们情感需要了,孩子们年龄需要了,等等。一个是表达利用这个主题所想产生的教育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目标,这个主题活动带给孩子们什么,孩子们会从中获得什么。

很多老师在在撰写这里的时候都是比较头疼的,因为要怎么抓住全班孩子们的兴趣点,要怎么把握适合于自己班级孩子需要和年龄特点的价值,是一件不容易拿捏的事情。就好像我们老师都会在评选职称的时候写论文,如何选择题目,怎么下笔写开始,让我们非常难把握。

在这里,我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小方法。因为不是每一个老师在一上手的时候,就能很准确地拿捏住一个价值点,也不是所有的老师不经过历练就能成为丰富经验的老教师。所以,一开始,我们可以先使用其他老师使用过的主题,在他们的主题价值点选择上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情况给予调整。这本书第三部分的一些案例,希望给大家在选择上有一定的帮助。当然,我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分享,让看到的同行们能从我的经验基础上,慢慢了解到如何将这种大主题活动形式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形成自己的教育手段,让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更主要地是在将教育最大化的状态下,给我们自己肩负。

我们可以先利用现有的价值点和资源来开展大主题活动,然后在自己熟悉之后,根据自己的工作现状自己设计。如果恰好学校里有很多老师愿意跟你一起开展这种大主题活动,那么我们可以将经验相互利用,相互传递,比如,一开始,每个年龄段一个到两个班级尝试实施。经过一年两个大主题活动的实施后,大家都会有很多的经验与之分享借鉴。然后再接下来的一个年龄段,我们可以利用同事们的现有经验,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与实施。当然,我很希望我能通过这本书把这种大主题活动的教育形式讲解清楚,让大家能跟我一样从中体会到整合教育的轻松与顺手。不过,不管怎么开始,怎么实施,怎么交流,怎么延续,我们只要把握一个原则:大主题活动的生成是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的活动,教育的主体依旧是我们手头上的这些孩子们。

二、预设教育目标和预设最低学习目标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个目标,一个是教育目标,一个是学习目标。那么这两个目标有什么区别呢?教育目标是大目标,是一种方向,是一种预期达成的效果。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与学习目标息息相关,但又不同于学习目标,它是一个相对综合性的目标。学习目标是相对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目标,它是通过设定的活动就能够最终达成的,是一个相对短时性的目标,它需要在教育目标的大背景下实施与达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学习目标的设定具体到五大领域,结合《指南》中相应年龄段中各个领域的目标建议给予预设。

在学习目标上,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叫作“最低”,为什么是最低的呢?也就是我们根据我们这个主题活动,要保证班级里所有孩子,包括能力最低的孩子都能达到的目标,这里也就说明我们需要考虑到大班额班级中孩子们的全体性。因为是大主题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一学期各种手段来达成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可以做得到就是“保底消费”,就好像我在第一部分说到的孩子们的差异性。根据孩子们差异性,通过多种手段,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中,帮助孩子前进。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长大了”里面,我分别是如何预设教育目标与最低学习目标的。

“我们长大了”预期教育目标

(1)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2)激发幼儿对集体生活的热爱,愿意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

(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口语表达、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做事有计划性的能力。

(4)引导幼儿了解有关的学习用品,激发幼儿爱护学习用品的情感。

(5)培养幼儿一定的规则意识,愿意遵守集体中的规则。

(6)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我们长大了”预期最低学习目标

(1)了解、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身体特征的变化,并用多种方法进行表征。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各种生活、学习经验。

(3)认识文具,学习自己整理书包。

(4)认识人民币。

(5)通过参观、讨论和体验,初步了解小学的生活。

(6)尝试自编、解答应用题,比较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7)愿意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动作协调、灵活、有耐力,尝试连贯、动作轻盈地跳短绳,尝试跳长绳。

如果学校需要让我们清楚展示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对《指南》的渗透与挖掘,我们可以将其展现在学习目标这里,也就是把这一栏里的目标,分成五大领域来表述,如果觉得需要增加家庭教育目标的也可以在这里体现。为了让大家清楚理解我的意思,我就利用小班一个大主题活动为例,帮助大家来了解,我也会将教育目标与最低学习目标一并在这里体现出来。

“食物真好吃”预设教育目标

1.积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各种的主要特征,并愿意表达,初步锻炼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4.乐意与同伴分享食物,初步感受分享的快乐。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食物真好吃”预设最低学习目标

健康:

1.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

2.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3.初步养成每天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

语言:

1.愿意表达自己的饮食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

2.能口吃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附属简短的故事。

社会:

1.不要、不吃陌生人的食物。

2.能感受到分享食物的乐趣。

科学:

1.按多种的方法给食物分类。

2.了解多种的食物由生到熟的制作过程。

3.认识食物金字塔的食物分类。

4.通过主题相关操作,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进一步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艺术:

1.乐意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创作,做相关拼贴画。

2.能跟随熟悉的音乐做身体动作。

3.愿意跟着大家一起唱歌。

家庭教育:

1.帮助家长了解科学膳食与幼儿成长之间的关系。

2.让家长明白幼儿独立饮食的重要性。

3.帮助家长通过主题活动的学习,掌握以幼儿为本的、遵循幼儿自然成长规律下的教育理念。

4.根据主题,让家长看到孩子在主题内化下的改变,让家长感受孩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培养过程。

三、 主题的思考网络图

思考网络图,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通过一个网络图将这个主题从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做一个计划与思考。利用网络图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清楚明白自己的主题需要从哪里着手开展,这个网络图也可以让孩子们和家长了解,我们这学期将要做什么,做到所有人心中有数。我们先来看看“我们长大了”的思考网络图。

思考网络图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我们长大了”的大主题里,我们将通过三个小主题活动来完成,一个是“我们一起真快乐”,一个是“我们要上小学了”,还有一个是“我们的毕业典礼”。

在“我们一起真快乐”的小主题里,我们的重点就是“快乐”,首先让孩子们感受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然后通过各种环节帮助孩子感受自己的成长与班集体、老师、好朋友、家庭的关系,所以,我在设计题目的时候体现了一个“一起”的概念。同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快乐成长记”、“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和“快乐一家人”这三个方向。从题目上,我们都能发现“一起”的足迹。其中,“快乐成长记”是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感受自己的成长,比如身体上的变化,能力上的变化,通过这个发现自己和同伴长大了,感受长大的快乐。在这里,我们帮孩子们收集了成长中的点击回忆,并把它们整合起来,成为孩子满满的成长记忆。

“我们长大了”思考网络图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一看便知,我是帮助孩子们感受周边人的感受,学会在乎身边的朋友、亲人。“快乐一家人”则是将班级作为一个“家”的元素,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活动,丰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感受,感受自己与集体的关系,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

在“我们要上小学了”的小主题里,我分出“这就是小学”、“一起学做小学生”和“心目中的小学”三个方面。这一个小主题活动主要是帮助孩子们了解小学生活,以便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生活,也是我们在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当然帮助孩子们了解小学的生活,本来就是我所在幼儿园到大班下学期需要完成的任务,我将其融入主题当中,自然不需要花单独的时间与精力来实施。“这就是小学”是帮助孩子们初步感知“小学”的校园是什么样的,“一起学做小学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不是怎么去学做一个小学生,而是要“一起学”,我们一起学做小学生,这是我们一起长大的其中一部分,我们既然是一家人,一起长大,我们就会有一样的任务。“心目中的小学”则是让孩子们各抒己见,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表现自己的感受与思想。从这里我们看出,在这个主题当中,我们不光有需要孩子们有集体意识、共同参与的东西,也给了孩子们充分表达不一样的自己的机会。

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基本上都要面临一个毕业典礼的任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搁下很多东西,花很多时间与心思来对付这个毕业典礼。孩子们参与毕业典礼成了一种被动的意识形态,对于毕业典礼的了解,孩子们也大多认为是上台表演节目,是跳舞,是穿漂亮的衣服,化好看的妆。其实,“毕业典礼”是宣布“毕业”的一种形式。在“我们的毕业典礼”这个小主题中,我让孩子们清楚了解到什么是毕业,毕业意味着什么,毕业典礼的意义是什么。我便通过“再见了好朋友”、“我会想你们的”和“我们的节目”三方面构成。

“再见了好朋友”中,孩子们体会毕业意味着分别,与小伙伴的分别,与老师的分别,与玩具的分别。“我会想你们的”是希望让孩子们尽情表达自己对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以及对幼儿园里的人、事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的节目”则是与毕业典礼息息相关,希望孩子们能满怀着情感准备和参与毕业典礼。在网络图上,我们还能看到不同的箭头,单箭头表示教师计划生成的,双箭头表示根据主题的进展,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成的,还有一个就是幼儿在主题开展后自主生成的内容。

四、 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这一个板块我们可以体现出,我们计划如何根据大主题活动创设班级的环境,其中包括了班级环境也就是情境创设与区角活动。资源利用则是体现我们计划利用到哪些资源包括家长的资源、幼儿园的资源、社会的资源。我依然通过一个例子,相信大家看到这个表格会清楚理解(见044页表格)

环境创设中,我们表格里面是一个主要的内容,不过我们心里要有数。心里要有什么呢?我就以文字的形式将其清楚地表达出来分享。

“我们长大了”主题环境创设

这学期我们班级的主题是“我们长大了”,我希望通过这一主题渗透“集体”的概念,让孩子们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其中有“我们一起真快乐”、“我们要上小学了”和“我们的毕业典礼”三个小主题构成。

在一进门的位置,我可以做一个跟孩子情绪情感有关的墙面。孩子们一进门,通常插了牌,表示自己来到了幼儿园,我计划在其旁边做一个心情展示板,孩子们当天自己心情如何呢?他们可以看一看、挂一挂,每个孩子人手一个自制心情牌。通过这个版面,希望孩子们能关注自己的情绪,关注身边人的情绪,初步学会“因为朋友的开心而一同开心,因为朋友的不开心而关心”。

“我们长大了”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孩子们插好牌,都要去放书包,这里就可以做一个给予孩子们规则意识暗示的进门墙,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大班建立良好的集体意识,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发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愿意主动遵守规则。孩子们可以将自己这学期还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制作成心愿卡,“我希望……”然后给孩子们人手准备一个挂钩,一一展示其中。

当孩子们达成心愿后,我们将孩子们的照片贴在中间的大爱心上。引导孩子们发现班级因为每个人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引导孩子愿意为班级做更多。下面可以是把孩子们分成两个战队,男孩,女孩,并做上时间分割,比如二月的第一周、第二周……孩子们每天的进步,都将会得到一个贴纸,他们可以贴在这里。每个月,两个战队会对比,赢的一方人手得到一个礼物。孩子们从这里感受到自己在班级里、在战队里是那么的重要,战队的输赢与自己息息相关,希望集体荣誉感就这样建立起来。孩子们明白了“我好,可能使大家都好,大家都好,我就好”的社会生存法则。

在靠近办公室门边的墙面,计划创设“我们一起真快乐”的墙面,这是帮助孩子们感受成长与生活的美好。蓝色白云的底板往往给我们一种祥和、快乐的感觉,所以我可以选择这样的底板。跟孩子们一起寻找快乐,帮助孩子们感受快乐的感受来源于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有高兴、坚持、努力、失败、伤心、满足、分享……孩子们可以把这些都表达出来。

这些成长中的点滴都是“快乐”的,孩子们可以通过自画像表现自己快乐时候的表情。孩子们可以跟好朋友一起制作了“我和好朋友的合影”,这张合影不需要孩子们一次性完成。可以在区角活动中,随时丰富内容。比如让相框更美,也可以增加好朋友。好朋友可以是手工制作的,还可以制作“快乐成长卷”。希望通过这一方面的内容,升华孩子们对“快乐”的认识,愿意珍惜生活中的各种感受,初步萌发面对成长中各种感受的态度。

在电视机左边的墙边可以创设为“我们就要上小学了”。对于小学的生活,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对于这个未知的生活,孩子们也有着许多担忧。我可以跟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快乐的小学生活”照片,用来装点在这个版面的四周,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到小学生活是快乐的、有意思的、丰富的……在这样的快乐包围下,引导孩子们期待走进小学。

在带着孩子们参观小学之后,可以引导孩子们把自己看到小学生生活的环境,看到小学生如何生活整理起来。从初步感受小学生活到了进一步感受小学生活的丰富,从而更激发孩子们对上小学的向往。参观后,孩子们可以分组,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学生活场景表现出来,然后引发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小学校园场景表现出来,可以是立体的。引导孩子们在第一次的集体创设后,利用每次的区角活动不断丰富,这个地方的环境最好制作成可操作的,孩子们可以随意更改校园环境。

在靠近窗户边的墙面我计划创设为“我们的毕业典礼”,这里将展示孩子们一起认识毕业、表达毕业情感,一起认识毕业典礼,准备毕业典礼节目、服装、舞台布置的点点滴滴。

在区角中,美工区我计划将柜子分成制作材料柜和工具柜,在材料柜里面,可以分成装饰材料,也就是小材料和主体材料,也就是大材料,以及纸张三类,为了方便孩子们使用和选择。

益智工具区里有几个比较有特点的玩具,他们的综合特点是可使用的时间长,孩子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玩。

1.“去小学的路上”

结合调查,真实将几个从我们幼儿园出发到小学的地图表现出来,并制作途径的各种建筑,孩子们可以根据图表摆放城市,然后开着小汽车前往目的地。为了体现游戏的层次性,我们还可以制作了相关图表、可翻动遮挡牌,让幼儿自由操作。

2.“快乐大富翁”

我们制作好地图地板,孩子们可以在棋盘上自己设计路障内容,设计好后,跟同伴下棋游玩,这些路障都是一些“快乐”生活行为的图片。

3.“数字找家”

我们制作好一个底板,小朋友自己设计出题,自己解答,或者两个好朋友一起,一个出题,一个解答,获得成功的还能得到小小奖励。

4.“找朋友”

我们制作底板,小朋友与同伴一起自己选择好朋友的照片,并排放在格子里,然后利用题目条根据格子的方位游戏。

5.“快乐钓鱼”

我们利用月饼盒制作底板,小朋友打开玩具盒,可以把小鱼放在大鱼池里,用钓鱼竿把鱼池里的小鱼一个个钓起来,看看钓起来的小鱼肚子里面吃了什么鱼食,就把它放在相应的小鱼池里。完成10以内数(颜色、形状、数量)的分类游戏。

6.“ 文具超市”

我们设计表格,小朋友可以自己给玩具板上的玩具摆放10以内的钱数,也可以根据三个超市宣传单摆放。然后利用作业单,参与利用10元钱购买玩具的游戏。一方面帮助孩子认识人民币,一方面帮助孩子学习10以内的加减,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学会提升生活经验,认识各种文具,以及初步了解省钱购买文具的方法。

7.整理小书包

我们准备一个书包,一开始可是是幼儿园孩子们用的衣服、跳绳等生活用品。根据主题的进展,提供课程表,孩子们根据课程表上的内容,整理书包,我们可以提供小学一年级需要用到的书籍和用品。

为了帮助大家的理解,我很详细将自己脑海中的计划用文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那么,我们在实施的时候,只要有上面的表格即可。

我们通过这个表格,可以看到,我们把区角游戏、环境布置,还有各个节日的内容,以及家长工作都包含在里面,体现了大主题活动强大的整合教育性。除了我给大家分享的表格内容,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内容,比如亲子活动、三大创造性游戏,等等。

整个设计内容,我们最好在主题开展前展示给家长,并利用我们班级的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我们将要做什么,有了家长的配合,我们主题开展中材料的收集、经验的准备等与各种活动有关的准备内容,家长会比较明确,我们操作起来就容易得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于一些老师常常不知道班级家长会需要一些什么内容,介绍我们将要做的主题,把我们的价值点与家长分享,也是家长会里很好的一个内容。为什么要让家长了解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告诉一群有减肥需要的人,接下来的半年,我们会进行所有的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减肥。紧接着你发表的饮食言论、运动言论、睡眠言论,不用你一次次地解释,他们会清楚知道这些东西背后的价值就是减重,因为跟自己所需要的利益有关联,大家都会自然而然配合。我们抛出有价值的目标与计划,家长们就有了先对明确的方向,至少知道老师让我们准备这个是为什么,让我们收集那个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