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幼儿教育成功的秘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 不一样的教养、教育观与政策,值得冷静深思

文/周淑惠

(幼儿教育专家、教授)

学幼儿教育的我,深深被这本书的某些教育理念所吸引,也令我反省幼儿教育、父母教养与教育政策现况,故而行文推荐。

首先谈到父母教养观。

我们的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下,总是坚持“不要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点,太重视低层次认知的读写算技能与拼命填塞的才艺教育,孩子从小就被拔苗助长。常见孩子背着沉重的各式才艺书包,马不停蹄地赶场,被要求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能背多少诗词、认多少字、心算多快等,而孩子们个个显得无精打采、失去孩童应有的光泽。殊不知人生很长如马拉松赛跑般,虽是“不要输在起跑线”,更重要的是,不要累死在“中途”或“终点”。

不必提及深奥的学术研究,其实从生活中亦可明白:动机是任何学习的引擎!在马拉松中,要全程坚持跑完,取决于孩子拥有跑的动机才能持续奔跑。确实,孩子有兴趣的事物才会有学习动机与热情。书中讲到德国家长重视孩子的动机,“想做才会做得好,也才能真正对自己负责”,正是印证了这个道理。

能顺利跑完人生马拉松,尚取决于孩子的全人均衡发展,因为唯有知情意全面均衡发展,才能在困难与心力负荷时,智慧地面对解决与坚持忍耐。本书在第二部分专门论述优质教育全方位养成之道——创造环境、给孩子练习机会,贯彻细节成就一切的铁血教育,包括让孩子练习生活自理、自信、独立、人际互动、坚持有毅力、思考与解决问题、具责任感与高EQ应对等,涵盖了全人身心方面,是整个“人”的养成。的确如此,在马拉松赛程中,除了自己有动机想要跑,而且还要身心健全发展如独立自信、坚持有毅力、高EQ与解决问题等,才能在人生马拉松赛程中愉悦地坚持到终点,不会中场退出或累死在终点。

书中所提到的德国幼儿园认为,过早或过度地让孩子学习读写,不给孩子充分的玩乐时间,会实质削减孩子往后一生的学习力。上述所说都是极简单的道理,然而,多数家长们似乎视而不见或知而不理!我们的家长似乎只重视低层次认知的读写算表现,轻视高层次认知的解决问题能力及情意方面如自信、人际关系与责任感等的培养;甚至变身成所谓的“直升机家长”,太过于保护自己的小孩。举例而言,当孩子游戏抓伤、咬人、吵架时,马上介入,甚至认为幼儿园老师或园方处理不当,兴师问罪、究责大闹……其实这样只会让孩子失掉练习面对与解决问题或人际关系技巧的机会,失去独立自主性,养成一堆“妈宝”,而成人也做了最坏的示范。

家长太过于保护孩子不仅是在孩子的人际生活方面,也在于保育照顾方面。担心孩子感冒生病,下雨天、艳阳天不出门,害怕孩子跌倒受伤,不准攀高甩荡。我记得以前在国外当助理幼教老师时,无论是下雨、下雪,每天早上都会让孩子出去户外游戏至少四十五分钟,虽然孩子在穿脱雪衣雪靴、擦拭与清理身体上花了不少时间,教师还是会坚持,因为户外探索游戏与身心灵的释放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书中的德国父母也是一样,认为“要先探索自我、了解自己,才能相信自己”,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体能探索如攀爬登高中,了解自己的能力,建立了自信心。我个人也非常赞同日本知名游戏场专家仙田满的说法,要提供孩子最小的危险,才能让孩子从体验危险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而免于更大的危险。只可惜大多数家长害怕孩子受伤,因此提供太过于保护与安全的环境,或是不让孩子参加具有潜在危险的活动,殊不知爱之反而害之,让孩子失掉学习保护自己与从中获得自信的机会。

其次论及幼儿园的教育与“园家关系”。

近年来人口出生率不高,多数幼儿园必须自负盈亏,在资源有限、生存危机环伺下,自然以商业利益挂帅,取悦一般家长、满足其需求。因此在课程与教学上倾向读写算能力的教授,幼儿园沦为小学先修班;在人际生活与保育照顾上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风潮也影响了幼儿园,随之起舞,一切满足家长“顾客”需求,以致形成专业流失、亲职不彰、错误教育、课程沉沦等严重现象,亦即“园所—家庭关系”沦为商家与顾客关系,失掉教育上的神圣使命立场,十分可悲!

就此,我非常佩服书中德国幼儿园做法,不管公立或私立,都是实现“孩子的花园”梦想,一切以全体幼儿福祉为准,绝不让步。入学前,家长接受面谈,并签约入学,如违背约定则坚持合约所订,甚至退学,温和但坚持。书中提到早上来园时间超过一点点都不允许,规则就是规则,何况是立了约定,就得遵守。这样的铁血做法与“园家关系”才是幼儿教育机构应该有的角色,也才能真正力行优质教育。我也很佩服德国忙碌的家长们多能配合园方规定,因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福祉。

其实幼儿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与游戏中进行的,这是学幼教的人都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幼教现场真正落实的实在有限,因此对于目前少数能以在生活与游戏中学习为取向的幼儿园,我都特别的欣赏。

我也很嘉许书中提到德国幼儿园的实例,如两岁娃儿学搭公交车出游去、每日晨间的户外探险、无处不在的生命教育、面对可能的校园霸凌化解冲突与捍卫自己、每日仪容整洁也是学习自理的一部分等,这些都是在生活与游戏中学习的,以两岁幼儿搭公交车为例,对幼儿而言,这是多么刺激啊!在过程中无论是马路上、公交车上或目的地都有太多的生活事物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并等着他们学习。而户外探索更是非常令人赞叹的学习情境与契机,探索与游戏界限很难划分,无论是在大型游戏组合设施上或是园林树丛虫草间,都有太多的事物让孩子因好奇、惊艳而探究与游戏,或利用大小地势空间与物材进行孩子间的扮演游戏,从中不仅探索了自己、锻炼了身体,也探究了各种事物,科学概念因而产生,人际互动技巧就此增长。面对现阶段多数幼儿园有如小学先修班倾向的教学,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职场初体验设计。这是一种从小扎根的职业技能教育,十到十五岁的小孩,就可以开始每年选择到各行各业见习、实作,体验职场生活,让孩子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和方向。因此到十六岁选校,大部分孩子都已大概清楚未来志向。选择职业技能教育者,每星期在校上两天理论课,其余时间则在业界实习,公司除严格遴选外,也会加以培训,足以胜任者可以被留用。而且职校筛选也很严格,约只三分之一能顺利毕业,所培养的是具有专业实战能力的人,诚如作者所言,从小扎根的职业技能教育是德国竞争力的基础。反而大学学历在职场并非那么地受重视,大学毕业生只占总工作人口18%。这也让我们回想多年前,职业学校纷纷升格成技术学院,后又升格成科技大学,好像升格成大学才是唯一之道;然而这两年由于招生人数减少,许多大学,尤其是有些专业可能又要面临退场命运,这好像是开了一个玩笑。其实政策是可以预先好好规划的,“从小扎根的职业技能教育”值得教育管理者关切、思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