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召唤:延安鲁艺音乐研究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永恒的延安鲁艺精神
(序)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几多可与我们媲美!灿烂的文化必定滋养一个民族的高尚品格;灿烂的文化必将培育一个民族奋进不屈的精神。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灿若星辰。在这群星闪烁中,有一颗耀眼的红色文化之星,它伴随着南湖航船的起航而诞生,并在血雨腥风、艰苦卓绝中以文化修身,直至宝塔山下千锤百炼形成了自己的红色文化精神,这就是延安“鲁艺精神”。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一片神奇的土地,一段特殊的历史,一群民族的精英,淬炼了一种精神的永恒!

什么是“鲁艺精神”?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辰先生说:“‘鲁艺精神’就是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文艺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伟大的“鲁艺精神”,那时才有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泥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经典文艺作品《黄河大合唱》、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等的诞生。因此“延安鲁艺”也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艺的摇篮。

学习“鲁艺精神”,就是要让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们能像老一代艺术家们一样,朴实地去反映现实生活,去表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我们的文艺要写人民所想,唱人民所爱,演人民所需。我们的一切艺术表现,只有得到了人民大众的认可,在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才算是得到了初步的解决。我们的文艺究竟要为什么人服务,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是一个来不得半点含糊的问题。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就明确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既是“天职”,就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还说:“我讲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带着心,并没有动真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今天,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鲁艺精神”,让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牢牢地扎根在我们的心中,在沈阳音乐学院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编辑了这本《永远的召唤——延安鲁艺音乐研究文集》,其目的就是要让“鲁艺精神”薪火相传,永恒于我们的新时代。

季惠斌
2018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