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函数
函数对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有不可思议的作用。你可以把函数想成主体代码之外的代码块。一旦主体代码中调用了这些函数,这些函数里的代码块便会被执行。
你可以像这样来写一个函数:
前三行代码创建了一个叫作division的函数,后两行代码则是代码的主体部分。
你可以用def关键词加上紧随其后的函数名字来创建一个函数。名字后面跟着写圆括号,括号里面是函数的参数。这些参数是你之后可以在函数内部使用的一些变量,它们也是连接主体代码和函数的一部分。在上述例子中,division函数获得了两个参数:a和b。
一旦开始运行函数,所要做的便是计算a除以b,并把这一除法运算结果命名为result。然后,在函数的最后一行代码处使用return关键词,以便当我们在代码中调用这个函数时函数会返回一个值。本例中,返回值是result。
接着,我们回到主体代码中并且调用这一函数。我们通过写下函数名division然后在之后的括号里输入两个想要进行除法运算的数字进行调用。记住,division函数返回的是这一除法的结果(即函数中的result)。因此,我们创建了一个变量d来储存这一函数返回值。在最后一行代码中,我们仅仅显示了d,来判断代码是否正常运行。如果你执行了这一代码,你会得到这样的输出:
你可以马上进行验证,3除以5确实等于0.6。你也可以用别的数字进行测试。
在实际的代码中,函数可能长得多,有时甚至会在函数内部调用别的函数。你以后会经常看到这样使用的函数,甚至在本书中的其他章节就有机会看到。这些函数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你会在后续章节发现,我提供的代码如果没有写成函数,会很难看懂。
练习
构建一个函数,用于计算平面中两点之间的距离:一个点的坐标是(x1,y1),另一个点的坐标是(x2,y2)。
提示:你可以使用下列公式。
本练习的答案可以在GitHub页面的Chapter 03/Functions/homework.py文件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