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民生发展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礼赞七十华诞:从五院发展看老闵行的腾飞

方文轩 戴楚浩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暑假结束前一周,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组建小队开展家庭社区变化调查活动。什么样的地方合适呢?我们讨论了一下,觉得可以去五院了解一下。因为五院是老闵行地区最好的医院,几乎每个老闵行人都去过那里。而年初,五院吕飞舟院长曾接受过本文作者之一方文轩的采访,当时写成的《五院:老闵行人最熟悉的好医院》作为《2019上海民生发展报告》的序而发表。如今,吕院长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是闵行医务人员首次上榜。这一次,兼任复旦医学院外科学系副主任的吕院长依然丝毫没有架子,百忙之中于8月27日抽空接受了华二紫竹双语学校小记者的采访,因为他觉得成立115年的五院,为闵行人民服务了59年,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和老闵行的腾飞。

一、服务国家战略,搬到闵行区

吕院长告诉我们,五院的全称是“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五院以前并不叫“五院”,也不在闵行区。1904年,英国人在上海旧公共租界建立了五院的前身“西人隔离医院”。如今的五院已经115岁了,而上海的一些三甲医院都没有它历史长呢!1945年,医院改名为“上海市立第五医院”,这就是“五院”名字的由来。

那么,五院为什么会搬到闵行呢?原来,1956年毛主席指示“上海有前途,要发展”,1958年上海市委提出工业产品要向高级、精密、尖端方向发展。但是,上海中心城区不够大,很难建设很大的工厂。当时的闵行地域是上海县的一部分,成了上海第一座卫星城,以钢铁和机电工业为主。在原有的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基础上,又新建了上海锅炉厂、上海重型机器厂,这四家工厂每一家占地约1平方千米,被老闵行人称为“四大金刚”。

吕院长说,“四大金刚”每家都有近1万名职工,其中还有不少技术人员,给他们提供好的医疗资源就变得很重要。因此,1960年,上海市政府决定把五院搬到闵行。从此,五院就服务闵行人民直到今天。

二、“华山 五院 闵行”医联体

在吕院长看来,搬到闵行59年的五院,不仅是一家三乙医院,更是“华山 五院 闵行”医联体的枢纽,以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来为闵行老百姓服务。

什么是“华山 五院 闵行”医联体?吕院长向我们耐心解释——老闵行地区原来没有三级综合性医院,从市区搬过来的五院就成了培养对象。2004年,五院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这样,五院就可以独立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到了2010年,五院被评定为三级乙等医院,目前是闵行区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唯一一家三乙综合性医院。

2016年,华山医院与当时的闵行区卫计委以及五院签订三方合作框架协议,“华山 五院 闵行”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当时的吕院长已经是华山医院的骨科专家,还是华山医院北院的副院长。他被派到闵行区工作,出任五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吕院长说,虽然五院是三乙,但三甲的华山医院可以源源不断地送名医来五院。这意味着老闵行的病人,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最好的医疗资源。而且,医联体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也有利于医疗资源的优化,大家不用一生病就挤到市区大医院去。

医联体也让五院有了很大进步——近5年五院发表论文1000多篇;2018年,五院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的3个奖项,其中有一项是针对慢病的管理。什么是“慢病”?吕院长告诉我们,慢病就是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现在上海市户籍人口预期寿命达到83.63岁,而闵行区是84.55岁,大家越来越长寿,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上海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一旦家里老人生病了,照顾起来是个问题。为此,五院提出了一套方案——老人生病了先去社区医院,治不好再去五院,在五院治疗得差不多了再回到社区医院,出院后在家可以由家庭医生照顾。“医院 社区 家庭”这种无缝连接模式的基础是信息化建设,医院和病人都可以实时关注慢病信息。

对于“华山 五院 闵行”医联体目前取得的成就,吕院长非常自豪。事实上,很多闵行的医改模式,在全国也很出名。我们查新闻发现,现在的闵行已经有8个“医联体”、4个专科联盟和4个社会办医“医联体”,数量种类在上海都是领先的。

三、五院人,到全世界救死扶伤

查看吕院长的资料,我们发现,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位接受国际红十字会ERU培训的紧急救援专家,“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他担任华山医院第一批紧急救援队副队长,成功救治北川曲三小学被埋87小时的9岁小女孩蒋瑀琪(和我们差不多大),为她进行了3次手术,长期资助其学业,现为四川传媒大学的学生。

吕院长告诉我们,五院也有悠久的援外传统。例如,五院历史上的名医俞庆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海医学院的毕业生,曾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劳动模范”。俞庆庆也当过五院的院长,除了医术精湛,最主要的贡献是作为国际医防服务队十八队大队长,去了抗美援朝前线一年多。

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时,五院都有医疗队去灾区支援。吕院长说,五院的医疗人员足迹遍布新疆、云南,甚至更远的北非摩洛哥。五院始终要求这些队员要更好地为当地服务,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

吕院长具体解释说:“我们在后方给他们的支持,包括我们跟新疆有远程的会诊,我们通过互联网远程会诊,及时给他们这样的指导。我们有定期去组织医疗专家去云南、新疆参加医疗活动,培训当地医生,让他们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我们五院技术上的支持,也把当地这些医院建设到比较好的一个水准。”

而在暑期刚参加完上海市青少年创业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并获得“人工智能主题挑战赛”二等奖的我们,听了吕院长的介绍,觉得上海现在推行的5G网络和AI,也许可以给五院远程医疗带来更好的支持——五院专家可以用5G+VR技术,实时指导远程医生做手术。这样,五院就可以帮助更多落后地区的医院了!也许,等我们长大了,也可以通过AI技术来帮助更多的人。

四、健康上海行动,五院再出发

习近平爷爷说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9年7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就是说,我们要花10多年时间,打造一个健康中国。

为此,吕院长认为,五院要继续做好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区域内的所有老百姓,为他们提供比较放心、满意、优质的医疗服务,这就是五院的使命和责任。而且,健康中国的愿景和“健康闵行”不谋而合。闵行之前就在考虑做“康联体”,“以前医联体是看病,而康联体则是关注健康。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治未病’”。吕院长解释说:以前我们是生了病去医院,希望有好的医疗资源,现在是希望大家强身健体少生病。

在我们采访完吕院长的第二天,《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公布,其中提到,“关注老年人群”“针对一系列给市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负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防治行动”“完善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的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通过和吕院长的对话,我们突然发现,五院不正是朝着《健康上海行动》的目标在努力奋进嘛!

(作者单位:上海民办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双语学校三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