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易逝,莫负芳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6章 掰玉米(一)

全家老少齐上阵,都穿上长裤长褂,戴上帽子,围上围巾,然后钻进的玉米地。一阵“咔嚓”、“咔嚓”的声音响起,一会就把玉米棒子堆成一堆。小兴爹就会用小镢头砍倒几趟玉米秸,腾出进出车辆的空地,然后把一堆堆玉米装上那个平板车,一趟趟往家运送。掰玉米的滋味着实难受,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一串串汗珠不停地往下流,有些枯干的玉米叶蹭在脸上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刺痛脸颊,时常留下一道道火辣辣的红印。那些轻轻飘散的玉米穗子粘在面颊上,奇痒无比,像是一个个小虫爬在脸上、脖子上,让你抓也不是,挠也不是,恨不得快点把整个玉米早早收完。

小兴爹捆扎的手法又紧又稳,一百多斤的庄稼捆得齐齐整整,但放在地上很难背起身。只好单膝跪地,双肩套好绳子,身子向前猛挣,屁股往上一顶,曲腿迅速伸直,原地稳一稳重心,才能背着比身形大了数倍的庄稼,沿着羊肠小道摇摇晃晃背到地排车上。

所有收获的玉米,砍下了的玉米秸秆都要拉回家里去,小兴爹用镢头一颗一颗把玉米秸秆砍到,然后堆放在一起,系上以后在用地排车拉回家。

一趟又一趟,一背又一背。晚上撤开上衣晾一晾肩膀,两道深红的血印总要勒满整个秋天。场院里的玉米堆已经成了一座座小山,院子里点着煤油灯,一家大小围着一堆堆的玉米堆剥皮。剥玉米皮留的叶片太少,捆扎时很容易掉落,留的叶片太多,会给捆扎带来一定的困难,捆扎之后,通常会挂在这样的架子上,便于晾晒。

小兴掰玉米累了,埋怨说:“妈,咱要这么多地干嘛?少种点不行吗”

小兴妈说,“不种这些地,你们搁啥上学呀,要是天天扒苞米,咱家可就有钱了”,小兴爹则会唬着脸说,“不想扒苞米就好好念书,谁有出息的人干这活儿,要是没出息,有苞米扒就不错了”。

没有老人帮父母带孩子,秋收时,小兴妈只好把小兴和弟弟带到地里,放在田间地头的树底下让小兴看着。

秋天的玉米秸秆有没有干透的,秆的芯是甜的,可以像甘蔗一样嚼着吃,可皮很硬,那时的小兴弟弟是剥不开的,妹妹同样也剥不开,都是小兴妈剥好了。说“你们两个要听话,小兴妈忙完咱就回家啊”。

在掰玉米收玉米的过程中,也会有好多的惊喜。有时会发现几个小小的鹌鹑蛋,会发现一串串紫红色的野葡萄,碰巧还会找到几株野瓜秧,关键是上面结了一两个熟透的淡黄色的小甜瓜。就是在玉米地里寻一根比较新鲜的带着甜丝丝味道的青绿色小玉米秸,也会让他们细细品味好长时间。口渴了,就跑到地头的水井里,双脚顺着井壁的砖缝,下到井里,双手捧起清澈凉爽的井水喝个痛快。

家里地多人少,即便小兴爹小兴妈起早贪黑也要比别人家干的慢的多,甚至有时封冻了还干不完。小兴妈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就只好求亲戚帮忙。姨和表哥他们在收完自己家里地的后就会来帮忙,一大群人到地里,用不了两天就干完了,而对亲戚们的帮忙,直到今天小兴一直都抱以深深的感恩。小兴妈经常回忆说,“还好那时候还能求到亲戚们帮忙,要是现在,人人家家都打工挣钱,到哪儿求人去。”

夕阳西下,地排车上的玉米棒堆成了小山,小兴坐在上面,摇摇晃晃地回到了家。小兴爹把车里的玉米棒子倒在门口,然后撕去玉米棒外面的几层老叶,去掉玉米须,用剩下的嫩叶把两个玉米棒系起来。小兴妈则找了几个嫩玉米棒,洗了洗下锅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