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观荷说古
大雄宝殿的旁边耸立着的塔就是善济塔,初建于唐贞元三年(787),有十三层,毁于会昌中,重建于天复年间,重建后只有七层了。
三人在塔前焚香后,绕着塔转了三圈后,来到了后面的荷花池。
这个荷花池占地甚大,从这里一直绵延到下面山门围墙处。
是引那卧龙湖水灌溉。
此时虽已入秋,但山上要比山下花开得晚些,也凋谢得晚些,
此刻正是荷叶田田,荷花开得正盛之时,一股清幽之香随风传来,令人心旷神怡。
荷花池边有一茅草亭,内有石桌石凳。
彭荣先生对跟随在侧的知客僧道:“快快去把红泥炉子茶壶茶具等拿来,一会儿在这里煮茶观景品茗倒是个好地方。”
那知客僧显然已经熟悉了彭荣先生的做派,当即俯首称是,去准备去了。
彭荣先生对李氏父子说道:“你们可知道为什么民间传说会认为克幽禅师是观音的化身,而这样的传说又为什么会得到皇家的认定呢?”
李曙:学生不知,愿闻其详。
“呵呵,跟这荷花池还有关系呢。
相传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毁寺时,宁州石佛寺也遭遇了灭顶之灾,在灭寺当日,克幽禅师灵塔自陷为荷池。五十八年后,即唐昭宗天夏三年(公元903年),宁州刺史王简升堂审案,常见堂后有一个老和尚,审案正确时老和尚点头,审案错误时老和尚摇头,日久引起了王简的注意。
一天,王简审案结束,安排衙丁尾随老和尚。只见老和尚一路悠哉悠哉出西门上了卧龙山,进了石佛寺,当追至石佛寺荷花池边时,老和尚突然不见了,问寺里的僧人,都说从未见过这样一位老和尚。衙丁回去禀报,王简甚疑,下令排水挖塘找寻,终于在塘底发现一串连锁异骨,上现“观音大士”四字,传说此乃观音菩萨的化身。王简将此上报朝廷,不久之后唐昭宗敕赐“再兴禅林寺”,复修寺庙及克幽禅师灵塔,并在灵塔前新增一殿堂,以克幽禅师像塑观世音菩萨圣像,世人称为“圣观音”。
就此,朝廷正式确认宁州为观音故里,敕封石佛寺为观音道场。克幽禅师更被认定为观音化身。”
这一说法连李德山也是第一次听说。
更不用说李曙了。
当然了彭荣先生作为曾经的帝师,在东京城什么样的书籍接触不到?知道这样的传说也不足为奇。
知客僧带着几个僧人搬着炉子和一应茶具出来了。
彭荣先生指挥道:“炉子就放在外面,等茶煮好了再端进亭子里来,可是拿的你们主持最好的茶?”
知客僧还没回答,就听见智慧禅师道:“你倒是个会享受的,一来就要这要哪,还要挑挑拣拣?”
智慧禅师捧着匣子出来了,后面跟着李玉清。
彭荣先生道:“那是当然,你这里既然有好东西,不拿出来享受干什么?
若不是这样,我会留在这里吗?也只有好东西才配得上好东西。”
智慧禅师:“哈哈,今日终于说了实话吧,原来是贪念着我这庙里的宝贝才赖着不肯走的呀。”
彭荣先生和智慧禅师两个前辈在这里打嘴巴仗,李德山父子这两个晚辈只能静静地听着。
连李玉清都不插嘴,笑呵呵地看着。
李曙想:没想到先生还有这样的一面。
彭荣先生:“快把宝贝拿过来看看,我已经等不及了。”
智慧大师把匣子放在桌子上,缓缓打开了盖子。
虽然之前已经见过一次,李曙还是屏住了呼吸。
而在盖子揭开的那一刻,
彭荣先生竟然发出了嘶的一声。
智慧禅师:“你还是不是君子?”
言下之意就是:看你那点出息?
彭荣先生:“我不是君子,我是小人。”
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茶碗,开始仔细地观赏。
还揭开盖子,拿茶碗对着光线看。
是玉非玉,晶莹剔透。
更奇特的是它的颜色,无法用语言来描绘。
“哈哈,妙呀,妙哉,这就是天青色?
这就是你们家窑烧出来的新品?”
李德山:“是。自从官家下令要烧制出天青色的瓷器,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的师傅都在研究琢磨。我们家的窑师也是经过好几年的实验,不知道烧坏了多少窑的瓷器,终于在这一窑里得到了这两盏茶碗。”
“哦,只有这两个?”
语气有点失望哟。
“还有两个长颈小瓶,交给官府去交差了,此刻恐怕已经到官家手里了吧。”
“哈哈…哈哈…这么说连官家都没有。”
彭荣先生又高兴起来。
“哈哈,看来还是我们有口福。
老和尚,今天就用这茶碗喝茶了。”
彭荣先生抓住手里的茶碗不松手了。
“如你所愿,茶是好茶,煮茶的水也是清晨收集的荷叶上的露珠,再加上这世上才出的天青色茶碗,你喝了恐怕要成仙了。”
“不成仙也要成仙。给个官家来当也不换。官家也没有我等这样口福。”
哈哈,听说官家想在宫里吃顿烤羊肉都还要被官员弹劾。
智慧禅师:“瞧瞧,还是帝师,有你这样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先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难怪官家也喜欢这些。”
“当今管家可不是我教出来的哈。”
他们谈论起当今的皇上,就好像谈论一个普通人一点都不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