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书”随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傅士逵“四书学”著作的影响

傅士逵“四书学”著作,并没有能够刊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会产生影响。按说,傅士逵如此倾尽心血的著作,应当想尽办法刊刻流传,以便名垂青史。为何却没有刊刻流传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资金。傅士逵作为一个靠舌耕糊口的乡儒,没有能力刊刻如此多的卷帙。虽然祖上曾经辉煌,但那毕竟是一百年前的事情,灵寿傅氏家族整体的衰败,使得傅士逵没有能力将其心血之作刊刻付梓。故而尽管傅士逵在当地赢得了不错的声誉,但其著述活动却不为更多的外人所知,这使得他的名声难以播于穷乡僻壤之外。

当然,傅士逵在“四书学”方面的造诣,在当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如南皮人张太复(1747—?)在《秋坪新语》中说:“灵寿傅鸿渐为一邑名宿,设馆于城北之乐羊沟(10)。静海异士毛士流寓至灵,见鸿渐而深相契,常与之往来互质焉。”傅宗善对这段话加注语曰:“吾邑乡先辈尝言,鸿渐公与一瓢子谈及《论语》,公日两论圣贤精神,瓢子曰:‘吾有得焉。’退居鲁柏山(11)之芙蓉楼,作《请看鸳鸯》,以相印证。”(12)

据考,张太复,字静旃,号春岩,别号秋坪,今河北南皮县人。《大清畿辅先哲传》卷二十五有其本传。传中称:

(张太复)博学能文,尤长于诗。乾隆丙申,上东巡,献赋津门,诏在翰林院四库书誊录。四十二年,选拔贡生,授浙江太平知县……改迁安县教谕。性好游,尝南浮江淮,西登太行,东走历下,再至钱塘、吴门。怀伟抱,负奇气,激昂振奋,一泄之于诗。大江南北诗人,如阳湖洪亮吉、遂宁张问陶皆慕与交。年七十余,驰骑射鹄如少年。书舍一区,琴书几榻,潇洒夷旷。舍外茂树连云,皆数百年物,所谓“因树山房”者也。其诗跌宕淋漓,神味渊永,独来独往,有不可一世之概。间作小画,秀逸超众。书法出入晋唐,论者有郑虔三绝之目。自作生传,营圹,题曰“诗人张太复之墓”。

毛士(1728—1799),字誉斯,一字若人,号梦蝶,别号一瓢子,直隶静海县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毛士自幼聪慧过人,十三岁应童子试,登榜首。后游学于正定、灵寿、无极、深泽、晋州等地。矢志研究《春秋》,食宿艰苦,每日手持一瓢,沿街乞讨,夜宿荒野破庙。后学问大成,著书多卷。其才学受到当时权贵的器重,九门提督和珅荐其为官,毛士并未接受。平生以游览天下为趣,历辽东,浮江汉,游陕闽,越巴蜀,下豫鲁,历览胜水名山,嘉庆四年(1799)卒于晋州。毛士著述很多,有《一瓢子诗草》《四书语录》《五经注疏》《三传驳语》《梦蝶集》《说陶》等,可谓是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傅士逵能得到张太复、毛士的肯定,说明其学术造诣非同一般。


(1) 五人为进士,分别是:傅鸣会中嘉靖庚戌科进士;傅永淳中天启壬戌科进士;傅维鳞中顺治丙戌科进士;傅维楷中顺治乙丑科武进士;傅中雍正甲辰科进士。

(2) 在傅士逵的传记里,称此女“适柏乡监生魏翌”。这段引文见于《傅氏家乘》,该《家乘》具体情况后文第六页有介绍。

(3) 管城:毛笔的别称。

(4) 巴鼻:来由、根据的意思。

(5) 该文载抄本《傅氏家乘》“文录补钞”。

(6)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方志丛书”,即包括这部县志,署名“卫秦龙修,傅维橒纂”。

(7) 《古注》:指《十三经古注》。此书由东汉郑玄等人编注。

(8) 杨氏:指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北宋哲学家。先后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著有《二程粹言》等。

(9) [明]汤显祖著,吴书荫校点:《牡丹亭》,62页,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0) 乐羊沟:村名兼地名。相传战国时,魏将乐羊伐中山,灭之。魏文侯封乐羊于此居住,此地后名乐羊沟。

(11) 鲁柏山:灵寿境内的山,位于灵寿县西北部一带。

(12) 见抄本傅宗善《先世遗稿总目·鸿渐公》。